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棒支撑的微光纤环形光学谐振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36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棒支撑的微光纤环形光学谐振腔。将微光纤缠绕在金属棒上制成环形谐振腔,微光纤环上光纤接触的地方形成耦合,拉锥光纤的一端为光信号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谐振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易于控制和调节,可以通过调节耦合区微光纤之间的长度来调节输出,可以达到临界耦合状态,可以在溶液中使用,还可以通过给金属棒通电来调节谐振腔特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光学元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棒支撑的微光纤环形光 学谐振腔。
技术介绍
光学谐振腔在光信息处理、传感、有源器件中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实现光学谐振腔的结构主要有F—P腔、微球谐振腔、盘型谐振腔等等。近年来,随着光 纤制备工艺的改进,低损耗的微纳光纤已经被制备出来,并且有望应用于微纳 光子学器件,提高器件集成度。环形光纤谐振腔就是其中一例。国际上得到微 光纤光学谐振腔的方法主要是将纳米光纤通过范德瓦尔斯力和静电力直接相接 触,形成环形或螺旋形谐振腔,或者将光纤打结制成环形结谐振腔。但是范德 瓦尔斯力和静电力都较弱,使得直接相接触的环形谐振腔不够稳定,同时环形 结谐振腔耦合相对难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棒支撑的微光纤环形光学谐振腔,利 用微米直径光纤制备稳定的环形谐振腔,调节耦合长度可以控制输出达到临界 耦合,而且给金属棒通电也可以调节谐振腔的谐振特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微光纤缠绕在金属棒上制成光学环形谐振腔,微光纤环光纤接触处耦合, 拉锥光纤的一端为光信号输入端,拉锥光纤的另一端为输出端。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谐振腔具有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棒支撑的微光纤环环形光学谐振腔,其特征在于:将微光纤缠绕在金属棒上制成光学环形谐振腔,微光纤环光纤接触处耦合,拉锥光纤的一端为光信号输入端,拉锥光纤的另一端为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利民郭欣李宇航姜校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