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和气动通径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350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和采用这种装置的气动通径机,既能够避免通径弹滚出V形槽,又能避免发射器与V形托举块本体碰撞。举升缸杆未伸出时,上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不接触,下限位器上的左右凸起分布与左托举板、右托举板接触;随着缸杆的伸出,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逐渐接近,在重力和下限位器上的左右凸起联合下作用下,左、右托举板逐渐张开,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当缸杆伸出到一定长度时,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接触;缸杆继续伸出时,下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脱离接触,仅由上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接触并限制左右托举板之间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和气动通径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通径
,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和气动通径机。
技术介绍
通过通径机检测钢管内孔是常用的手段,气动通径机采用气动方式把通径弹对准内孔发射方式检测,速度快,方式简便;申请号为200820000942.X的一种气动钢管通径机文献提出来一种典型的通径方式。现有技术中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通径时,通径弹发射到接收侧后,通过输送带输送回发射侧,需要由托举装置再将通径弹举升到发射器前,目前经常采用的是V形托举块方式,通径弹设置在V形槽中,输送带输送过来的通径弹带有一定的动能,V形托举块的角度如果太大,圆形通径弹容易由V形槽中滚落;V形托举块如果角度太小,虽然通径弹不容易滚落,但在发射时,发射器推出时,容易接触V形托举块本体,从而造成发射失败,设备也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和采用这种装置的气动通径机,既能够避免通径弹滚出V形槽,又能避免发射器与V形托举块本体碰撞。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缸、举升基座、下限位器、上限位器、托举器,举升缸本体安装在举升基座上,上限位器、托举器安装在举升缸缸杆上,托举器安装在上限位器上方;托举器包括托举座、托举轴、左托举板、右托举板,托举轴安装在托举座上,左托举板、右托举板铰接在托举轴上,左托举板、右托举板可以张开或合上;左、右托举板上表面形成一个V形空间,通径弹放置在V形空间中;上限位器左右对称且左右各有一凸起,分别对应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下限位器安装在举升基座上,下限位器左右对称且各有一凸起,分别对应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举升缸杆未伸出时,上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不接触,下限位器上的左右凸起分布与左托举板、右托举板接触;随着缸杆的伸出,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逐渐接近,在重力和下限位器上的左右凸起联合下作用下,左、右托举板逐渐张开,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当缸杆伸出到一定长度时,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接触;缸杆继续伸出时,下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脱离接触,仅由上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接触并限制左右托举板之间的角度。采用这种装置,在通径弹接收时V形槽的角度较小,避免了通径弹脱落,在发射时V形槽角度较大,避免了发射器与托举板碰撞。在托举过程中,托举器的上托运动赋予了通径弹动能,也容易从V形空间中滚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包括限位侧板,所述限位侧板安装在举升基座上,左右各设置一块,分别设置在下限位器外侧,其高度高于下限位器左右凸起高度。左右限位板限制了通径弹的脱出,通径弹遇到左右限位板阻碍后,又滚落到V形空间中,避免了通径弹滚出;同时在刚刚接收到输送装置送过来的通径弹时,可以将左右限位板、上下托举块形成的空间作为弹仓。作为一种托举板、下限位器的实施方式,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表面为平面,下限位器左右凸起末端与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接触处为弧状。采用平面和弧状的配合,举升过程中顺滑不阻滞。作为托举板、下限位器的另1种实施方式,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表面为平面,下限位器左右凸起末端为滑轮。采用平面和滑轮的配合,效果更佳。作为一种托举板、上限位器的实施方式,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表面为平面,上限位器左右凸起表面也是平面,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表面接触时,左托举板表面与上限位器左凸起贴合,右托举板表面与上限位器右凸起贴合。采用这种配合,V形空间较为稳定。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表面与通径弹接触部位安装有衬垫。既能保护通径弹,又能避免托举板直接和通径弹接触而磨损,只需要将衬垫作为易损件更换即可。为了保证通径弹举升装置的稳定工作,还包括至少1个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柱和导向筒,导向柱插入导向筒中,可上下滑动,导向筒与举升基座固定,导向柱与上限位器固定。采用导向机构,上下运动顺畅不阻滞。为了方便调整通径弹接收时的V形槽,还包括至少1个调整柱,所述调整柱安装在上限位器下方,上限位器下落到最下方时,调整柱与举升基座上表面相接触。通过对调整柱的高度进行调整,可以方便的调整V形槽与通径弹输送装置对准,通径弹进入V形空间中。以下是安装有本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的气动通径机: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前方设置有通径弹输送装置,后方对应通径弹位置设置有缓冲垫,对应托举器可将通径弹举升到的最高处后方设置有通径弹发射装置。工作时,通径弹输送装置将通径弹运输到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中,举升装置将通径弹举升至最高处,进行发射准备,发射装置发射通径弹对钢管进行通径检测,通径完毕的通径弹又由通径弹输送装置输送回来;采用本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的通径机工作顺畅,故障率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一种实施例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4、5、6是图1的另一个局部放大视图,图3、4、5、6分别表示不同状态,图3为托举器处于最下端时的状态;图4为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平面与上限位器、下限位器均接触时的状态;图5为左右托举板与下限位器分离,与上限位器接触时的状态;图6为通径弹举升到最高位置时的状态。图7是图1的侧视图。图8是下限位器左右凸起末端安装滑轮的一种实施例。图9是安装有图1中的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的气动通径机一种实施例侧视图,图9中采用箭头示意通径弹由输送装置输送至举升装置,再由举升装置举升至发射装置前的发射准备位置的过程,图中通径弹所在位置表示不同状态。图10是图9中通径弹下放缓冲装置的侧视图。图11、12、13是图2的正视图,图11、12、13分别表示托臂打开阶段不同状态,图11为左右托臂闭合最紧的状态;图12为左右托臂打开到中途的状态;图13为左右托臂张开最大,通径弹落到输送带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结合附图1-7说明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举升缸12本体安装在举升基座11上,上限位器13、托举器15安装在举升缸12缸杆上,托举器15安装在上限位器13上方,下限位器14安装在举升基座11上,下限位器14左右对称且各有一凸起,分别对应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限位侧板16安装在举升基座上,左右各设置一块。如图7所示,还安装有2个导向装置17和2个调整柱18,导向筒171与举升基座11固定,导向柱172与上限位器13固定;调整柱18安装在上限位器13下方,上限位器13下落到最下方时,调整柱18与举升基座11上表面相接触。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2中,托举器15包括托举座151、托举轴152、左托举板153、右托举板154,托举轴152安装在托举座151上,左托举板153、右托举板154铰接在托举轴152上,左托举板153、右托举板154可以张开或合上;左托举板153、右托举板154上均安装有衬垫155;上限位器13左右对称且左右各有一凸起,分别对应左托举板153和右托举板154下部;图中左托举板153和右托举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缸、举升基座、下限位器、上限位器、托举器,举升缸本体安装在举升基座上,上限位器、托举器安装在举升缸缸杆上,托举器安装在上限位器上方;托举器包括托举座、托举轴、左托举板、右托举板,托举轴安装在托举座上,左托举板、右托举板铰接在托举轴上,左托举板、右托举板可以张开或合上;左、右托举板上表面形成一个V形空间,通径弹放置在V形空间中;上限位器左右对称且左右各有一凸起,分别对应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下限位器安装在举升基座上,下限位器左右对称且各有一凸起,分别对应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举升缸杆未伸出时,上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不接触,下限位器上的左右凸起分布与左托举板、右托举板接触;随着缸杆的伸出,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逐渐接近,在重力和下限位器上的左右凸起联合下作用下,左、右托举板逐渐张开,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当缸杆伸出到一定长度时,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接触;缸杆继续伸出时,下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脱离接触,仅由上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接触并限制左右托举板之间的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缸、举升基座、下限位器、上限位器、托举器,举升缸本体安装在举升基座上,上限位器、托举器安装在举升缸缸杆上,托举器安装在上限位器上方;托举器包括托举座、托举轴、左托举板、右托举板,托举轴安装在托举座上,左托举板、右托举板铰接在托举轴上,左托举板、右托举板可以张开或合上;左、右托举板上表面形成一个V形空间,通径弹放置在V形空间中;上限位器左右对称且左右各有一凸起,分别对应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下限位器安装在举升基座上,下限位器左右对称且各有一凸起,分别对应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举升缸杆未伸出时,上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不接触,下限位器上的左右凸起分布与左托举板、右托举板接触;随着缸杆的伸出,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逐渐接近,在重力和下限位器上的左右凸起联合下作用下,左、右托举板逐渐张开,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当缸杆伸出到一定长度时,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接触;缸杆继续伸出时,下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脱离接触,仅由上限位器的左右凸起与左右托举板接触并限制左右托举板之间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侧板,所述限位侧板安装在举升基座上,左右各设置一块,分别设置在下限位器外侧,其高度高于下限位器左右凸起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表面为平面,下限位器左右凸起末端与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接触处为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表面为平面,下限位器左右凸起末端为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通径弹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表面为平面,上限位器左右凸起表面也是平面,上限位器左右凸起与左托举板和右托举板下部表面接触时,左托举板表面与上限位器左凸起贴合,右托举板表面与上限位器右凸起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亭段英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瑞泰软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