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变磁场的强制对流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及运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34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变磁场的强制对流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及运行方法。该装置包含储热壳体、两个交变磁场模块、两个旋转模块和换热模块。换热模块用于将外界传热流体和储热壳体内的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两个交变磁场模块分别设置在储热壳体两侧,分别用于驱动储热壳体内的两个旋转模块转动,进而形成环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热和强化对流两个方面增强了相变材料的储/放热过程,显著地提高储热单元的换热效率,缩短了相变蓄热时间,相变材料区域温度分布均匀,避免了储热单元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交变磁场的强制对流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及运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热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交变磁场的强制对流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化石能源严重的污染性问题,全球不断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而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成为了能源领域的焦点。相变蓄热技术可以协调能量在时间与空间尺度的分配,在回收工业余热废热、电力行业的移峰填谷、风电和光电的时间波动性等领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同时相变蓄热技术因为储热密度大、蓄/放热温度变化小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储热领域的研究热点。常用的相变储热材料导热系数较低,导致其蓄/放热速率很低,使其实际应用往往受到限制。目前在强化储热性能的研究方面,主要有在相变材料中添加翅片、金属泡沫、高导热性颗粒等方法。通常,以上的方法在换热过程中依靠导热和微弱的自然对流,存在加热时间长,加热效率低的问题,上述问题都给储热过程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因此,针对相变储热材料的特点,设计高效的储热装置,对于解决储热时间长、相变材料区域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加强对流换热,维持较高蓄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交变磁场的强制对流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储热壳体、第一交变磁场模块、第二交变磁场模块、第一旋转模块、第二旋转模块和换热模块;/n所述储热壳体为密闭壳体,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n所述第一交变磁场模块、第二交变磁场模块分别设置在储热壳体两侧,均包含电源单元、电磁线圈和双刀双掷开关,其中,电源单元通过双刀双掷开关和电磁线圈串联构成闭合电路,电磁线圈在电源单元的作用下由双刀双掷开关控制形成交变磁场;/n所述第一旋转模块、第二旋转模块均设置在储热壳体中,均包含固定杆和若干旋转件;/n所述旋转件包含旋转轴、第一旋转轴承、第二旋转轴承、以及2M个金属叶片,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旋...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交变磁场的强制对流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储热壳体、第一交变磁场模块、第二交变磁场模块、第一旋转模块、第二旋转模块和换热模块;
所述储热壳体为密闭壳体,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第一交变磁场模块、第二交变磁场模块分别设置在储热壳体两侧,均包含电源单元、电磁线圈和双刀双掷开关,其中,电源单元通过双刀双掷开关和电磁线圈串联构成闭合电路,电磁线圈在电源单元的作用下由双刀双掷开关控制形成交变磁场;
所述第一旋转模块、第二旋转模块均设置在储热壳体中,均包含固定杆和若干旋转件;
所述旋转件包含旋转轴、第一旋转轴承、第二旋转轴承、以及2M个金属叶片,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旋转轴承、第二旋转轴承的内圈分别和旋转轴的两端同轴固连,其中M个金属叶片周向均匀的设置在第一旋转轴承的外圈上,另外M个金属叶片周向均匀的设置在第二旋转轴承的外圈上;
所述若干旋转件的旋转轴等距平行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且旋转轴在其中点处和所述固定杆垂直固连;
所述第一旋转模块、第二旋转模块的固定杆平行设置在所述储热壳体内,和所述储热壳体内壁固连;
所述第一交变磁场模块、第二交变磁场模块分别用于产生驱动第一旋转模块、第二旋转模块中旋转件转动的交变磁场;
所述换热模块包含传热流体管道,所述传热流体管道外壁和所述储热壳体的外壁紧贴,且传热流体管道外壁、所述储热壳体的外壁在该紧贴处均采用导热材质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变磁场的强制对流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的金属叶片由铁、钴或镍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变磁场的强制对流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模块、第二旋转模块中旋转件的个数均为6个,M取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变磁场的强制对流固-液相变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采用结晶水合盐、石蜡、脂酸类中的任意一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蒲文灏姚海沉韩东岳晨何纬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