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散热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超薄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器件的高性能、小型化、集成化已经成为现代电子设备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子芯片的高集成度、高功耗及小尺寸导致芯片的热流密度大幅增加,传热与散热问题越发严峻。超薄均热板是由带有吸液芯结构的薄平板焊接封装而成的封闭腔体,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和较好的柔性,被广泛应用于高热流密度的电子器件散热。随着超薄均热板厚度的进一步降低,微沟槽吸液芯成为较好的选择。目前,微沟槽吸液芯主要采用犁削-挤压成形、激光刻蚀、化学腐蚀等特殊制造工艺进行加工,受到加工工艺的限制,加工完成后的微沟槽结构单一、精度较差,导致吸液芯毛细压力较低、尺寸相对较大,进而影响超薄均热板的传热性能和限制超薄均热板厚度的降低,目前超薄均热板的厚度大多在1mm以上。另外,目前超薄均热板的吸液芯结构、蒸汽腔、回流柱以及支撑柱等关键组成部分无法一次加工,制造过程繁琐复杂、效率较低。中国专利CN107008981A公开了一种微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封装且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之间形成有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内设有呈纵横垂直交错的阵列沟槽结构(10),所述阵列沟槽结构(10)包括蒸汽腔(3)、凸台(5)及吸液芯(4),所述吸液芯(4)、蒸汽腔(3)均设于凸台(5)之间且所述蒸汽腔(3)位于吸液芯(4)上方,所述凸台(5)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的内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封装且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之间形成有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内设有呈纵横垂直交错的阵列沟槽结构(10),所述阵列沟槽结构(10)包括蒸汽腔(3)、凸台(5)及吸液芯(4),所述吸液芯(4)、蒸汽腔(3)均设于凸台(5)之间且所述蒸汽腔(3)位于吸液芯(4)上方,所述凸台(5)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的内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4)包括微凹坑(41)以及翅片(42),若干微凹坑(41)呈多行多列整齐排布,所述翅片(42)环绕于微凹坑(41)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2)的顶部凹陷形成有第一弧面结构,所述微凹坑(41)底面凹陷形成有第二弧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2)包括第一翅片(421)和第二翅片(422),所述第一翅片(421)紧邻于微凹坑(41)四周,所述第二翅片(422)位于相邻凸台(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422)为沟槽结构,且所述第二翅片(422)的顶面高度与第一翅片(421)的顶面高度相等。
6.一种超薄均热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制备电火花加工工具电极:电火花加工工具电极包括层叠贴合设置的低电阻率导电层(11)、高电阻率导电层(12),贴合后的厚度端面为加工面;所述低电阻率导电层(11)、高电阻率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恒,伍晓宇,翁昌兴,汤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