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872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其相变热能存储机构包括多组能源存储单元,这样,不仅便于安装与设计,而且可以实现大型蓄热设备的设置,便于与建筑物进行结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保温与支撑机构,且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之间采用所述横向连接锁紧机构连接锁紧固定在一起,各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由所述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固定,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穿设有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且所述能源输入管与所述能源输出管相互间隔布置,可以有效的保证安装效果,保证强度以及支撑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能源有效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不断重视,清洁能源的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的能源的利用与回收一般是利用风能以及电能来实现对能源的发电或者存储,而对于发电来说,由于发电时需要设置电池等,而电池寿命不高,电池报废后污染环境,而对于存储来说,目前一般是利用水等介质进行直接取暖,而难以进行有效存储。虽然相变材料的不断开发,相变蓄热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相变蓄热来说,目前一般是设置相变蓄热箱,这种方式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难以与建筑物进行有效结合,相变蓄热箱的制备以及组装的成本也较高,影响其在建筑中的存储能源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包括保温与支撑机构、相变热能存储机构、横向连接锁紧机构和纵向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热能存储机构包括多组能源存储单元,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保温与支撑机构,且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之间采用所述横向连接锁紧机构连接锁紧固定在一起,各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由所述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固定,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穿设有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且所述能源输入管与所述能源输出管相互间隔布置。进一步,作为优选,每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均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变蓄热组,其中,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间隔且平行的布置,所述相变蓄热组布设在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且由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夹紧固定。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由竖向的定位柱进行定位,且所述定位柱采用水平梁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固定嵌入在建筑物的待安装位置处。进一步,作为优选,处于同一竖向方向上的各个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上均采用多个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在一起,所述相变蓄热组内的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与所述纵向连接杆相互垂直的设置。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相变蓄热组包括金属导热型材组件以及密封设置在所述金属导热型材组件内的相变蓄热材料。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导热型材组件包括多根金属导热型材主体,相邻的两根金属导热型材主体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焊接固定,所述金属导热型材主体的横截面整体呈四方形结构,且所述金属导热型材主体的中心设置有构成所述能源输入管或能源输出管的流道孔,所述流道孔的外侧四周设置有多组内相变材料容纳腔,所述内相变材料容纳腔的外围位于所述四方形结构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外相变材料容纳腔,所述外相变材料容纳腔的朝向内相变材料容纳腔的外壁与所述内相变材料容纳腔外壁之间采用连接筋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所述流道孔的外壁构设为所述内相变材料容纳腔的内壁。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流道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多个换热翅片,且各个换热翅片圆周阵列在所述流道孔内,且各个所述换热翅片沿着所述流道孔的径向方向延伸。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内相变材料容纳腔内填充有内相变蓄热材料,所述外相变材料容纳腔内填充有外相变蓄热材料,且所述内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小于所述外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保温与支撑机构包括内支撑板、钢筋和外保温套,其中,所述内支撑板的中心嵌入装设有所述钢筋,所述内支撑板的外部套设有所述外保温套。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内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向四周或者上部延伸的延伸定位肩,所述延伸定位肩用于对所述内支撑板进行定位与嵌入固定,所述金属导热型材主体采用铝合金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其相变热能存储机构包括多组能源存储单元,这样,不仅便于安装与设计,而且可以实现大型蓄热设备的设置,便于与建筑物进行结合,本专利技术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保温与支撑机构,且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之间采用所述横向连接锁紧机构连接锁紧固定在一起,各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由所述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固定,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穿设有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且所述能源输入管与所述能源输出管相互间隔布置,可以有效的保证安装效果,保证强度以及支撑能力;(2)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导热型材组件包括多根金属导热型材主体,其采用金属导热型材主体进行组装,型材制备成本低,流道孔的外侧四周设置有多组内相变材料容纳腔,内相变材料容纳腔的外围位于所述四方形结构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外相变材料容纳腔,相变材料容纳腔内填充有内相变蓄热材料,所述外相变材料容纳腔内填充有外相变蓄热材料,且所述内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小于所述外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可以有效的保证吸热与放热的能力与效果,保证能源的输入与输出效能;(3)本专利技术流道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多个换热翅片,可以有效的提高换热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中能源存储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温与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相变蓄热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多根金属导热型材主体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根金属导热型材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包括保温与支撑机构、相变热能存储机构、横向连接锁紧机构和纵向连接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热能存储机构包括多组能源存储单元3,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3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保温与支撑机构,且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3之间采用所述横向连接锁紧机构连接锁紧固定在一起,各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3由所述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固定,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3上穿设有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5,且所述能源输入管与所述能源输出管相互间隔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3均包括第一夹板9、第二夹板、相变蓄热组10,其中,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间隔且平行的布置,所述相变蓄热组布设在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且由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夹紧固定。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由竖向的定位柱8进行定位,且所述定位柱采用水平梁柱7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底座固定嵌入在建筑物的待安装位置处。其中,处于同一竖向方向上的各个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上均采用多个纵向连接杆4进行连接在一起,所述相变蓄热组10内的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5与所述纵向连接杆相互垂直的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相变蓄热组10包括金属导热型材组件以及密封设置在所述金属导热型材组件内的相变蓄热材料。所述金属导热型材组件包括多根金属导热型材主体15,相邻的两根金属导热型材主体15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包括保温与支撑机构、相变热能存储机构、横向连接锁紧机构和纵向连接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热能存储机构包括多组能源存储单元(3),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3)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保温与支撑机构,且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3)之间采用所述横向连接锁紧机构连接锁紧固定在一起,各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3)由所述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固定,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3)上穿设有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5),且所述能源输入管与所述能源输出管相互间隔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包括保温与支撑机构、相变热能存储机构、横向连接锁紧机构和纵向连接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热能存储机构包括多组能源存储单元(3),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3)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保温与支撑机构,且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3)之间采用所述横向连接锁紧机构连接锁紧固定在一起,各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3)由所述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固定,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3)上穿设有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5),且所述能源输入管与所述能源输出管相互间隔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3)均包括第一夹板(9)、第二夹板、相变蓄热组(10),其中,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间隔且平行的布置,所述相变蓄热组布设在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且由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夹紧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由竖向的定位柱(8)进行定位,且所述定位柱采用水平梁柱(7)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底座固定嵌入在建筑物的待安装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一竖向方向上的各个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上均采用多个纵向连接杆(4)进行连接在一起,所述相变蓄热组(10)内的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5)与所述纵向连接杆相互垂直的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组(10)包括金属导热型材组件以及密封设置在所述金属导热型材组件内的相变蓄热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型材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时聪刘志坚杨芯岩靳光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