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26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包括通星油槽a、通星油槽b以及油、渣分离油道;通星油槽a和通星油槽b开设在差速器壳体的左端内壁安装行星齿轮的两侧和右端内壁安装行星齿轮的两侧,通星油槽a和通星油槽b的一端均在半轴孔的外端口与变速箱内的集油流道连通,另一端各自通向所在的一侧的行星齿轮区域;所述通星油槽a和通星油槽b流经油、渣分离油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合理的油道布局及沉渣分离油道的设置,使半轴齿轮区域与行星齿轮区域获得的润滑油油量充足,且显著降低了半轴齿轮区域与行星齿轮区域获得的润滑油的沉渣含量,从而能够显著降低差速器的运行能耗和延长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润滑,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属于变速箱差速器润滑

技术介绍
变速箱、减速箱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QC/T1022中要求进行差速可靠性试验和路试验证。在可靠性试验和路试试验验证过程中由于差速器内部零件的相对转动,造成差速器失效,主要表现为行星齿轮垫片与差速器壳体之间润滑不足,造成垫片烧死,壳体处磨损严重;半轴齿轮平垫与差速器之间润滑不足,造成平垫烧死,壳体处磨损严重。传统解决润滑不足的方法是在差速器壳体半轴孔位置增加螺旋油槽结构,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端面增加油槽结构,将轴承处的润滑油引入到壳体内部,增加内部零件间的润滑。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孔处的螺旋油槽将油引入差速器内部过程中,由于半轴齿轮短柄(114)与差速器壳体孔配合间隙过小,造成润滑油无法快速顺利通过,从而导致各零件的润滑油量偏少,流速润滑油流速偏慢,无法起到冷却的作用,造成润滑不足,冷却散热不充分,依然导致行星齿轮垫片与差速器壳体之间润滑不足,造成行星齿轮垫片烧结。造成行星齿轮垫片烧结的另一原因,是行星齿轮垫片与差速器壳体之间获得的润滑油清洁度低,主要是含有齿轮磨削形成铁屑。这些铁屑在变速箱内润滑油底部随着车辆运行颠簸和主减齿轮搅动而在变速箱内润滑油内悬浮,再随着主减齿轮飞转而含混在飞溅的润滑油内,然后经节油装置及油道被输送到星齿轮垫片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的区域而参与润滑,显然,这大大加剧了星齿轮垫片摩擦升温的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星齿轮垫片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的区域获得的润滑油油量不足和清洁度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包括通星油槽a、通星油槽b以及油、渣分离油道;通星油槽a和通星油槽b分别开设在差速器壳体的左端内壁安装行星齿轮的两侧,还分别开设在右端内壁安装行星齿轮的两侧,通星油槽a和通星油槽b的一端均在半轴孔的外端口与变速箱内的集油流道连通,另一端各自通向所在的一侧的行星齿轮区域;所述通星油槽a和通星油槽b流经油、渣分离油道。进一步地,所述通星油槽a包括:开设在半轴孔内壁的螺旋油槽a、开设在差速器壳体内孔端面的油槽一a、开设在差速器壳体内孔孔壁上的油槽二a、开设在临半轴齿轮的差速器半轴齿轮端面的油槽三a、开设在差速器壳体内腔壁腔壁上的油槽四a,螺旋油槽a、油槽一a、油槽二a、油槽三a、油槽四a顺次连通;如通星油槽a,通星油槽b包括顺次连通的螺旋油槽b、油槽一b、油槽二b、油槽三b、油槽四b。进一步地,所述油、渣分离油道为开设在临半轴齿轮的差速器半轴齿轮端面与差速器壳体内腔壁之间的环差速器半轴齿轮端面的环形分离油槽,所述油槽三a和油槽三b的尾端均与环形分离油槽连通,所述油槽四a与油槽四b的首端均与环形分离油槽连通,所述油槽三a与油槽四a以及油槽三b与油槽四b均是通过环形分离油槽实现相互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分离油槽的槽底为径向向外扩开,其环形的槽口直径小于环形的槽底直径;所述环形分离油槽设有入口位于环形分离油槽槽底的通向差速器壳体外的排渣孔。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分离油槽分为槽口部的清油层和槽底部的沉淀层;所述油槽四a和油槽四b的首端在清油层与环形分离油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分离油槽设置有两个间隔体,将环形分离油槽隔断成半环分离油槽a和半环分离油槽b;半环分离油槽a和半环分离油槽b的槽底分别设有排渣孔;所述通星油槽a和通星油槽b分别流经半环分离油槽a和半环分离油槽b。进一步地,所述油槽三a的尾端和油槽三b的尾端分别与半环分离油槽a的一端和半环分离油槽b的一端连通,所述油槽四a的首端和油槽四b的首端分别与半环分离油槽a的另一端和半环分离油槽b的另一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半环分离油槽a中的排渣孔设置在油槽三a与与半环分离油槽a的连通处和油槽四a与与半环分离油槽a的连通处之间的临近油槽四a与与半环分离油槽a的连通处的位置;所述半环分离油槽b中的排渣孔设置在油槽三b与与半环分离油槽b的连通处和油槽四b与与半环分离油槽b的连通处之间的临近油槽四b与与半环分离油槽b的连通处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内孔端面的油槽一a和油槽一b沿半轴孔边缘的切线方向倾斜且倾斜方向与差速器壳体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半轴齿轮端面的油槽三a和油槽三b沿内孔边缘的切线方向倾斜且倾斜方向与差速器壳体的转动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半轴齿轮端面设有端面油缝a和端面油缝b;所述端面油缝a的一端与半环分离油槽a连通,另一端通向内孔边缘;所述端面油缝b的一端与半环分离油槽b连通,另一端通向内孔边缘。进一步地,所述端面油缝a和端面油缝b沿内孔边缘的切向倾斜,且倾斜方向与差速器壳体的转动方向一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合理的油道布局及沉渣分离油道的设置,使半轴齿轮区域与行星齿轮区域获得的润滑油油量充足、润滑油流速更快,且显著降低了半轴齿轮区域与行星齿轮区域获得的润滑油的沉渣含量,从而能够提高润滑和冷却效率,显著降低差速器的运行能耗和延长差速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差速器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中略去了视图右侧的半轴和视图上部行星齿轮轴;图2为未作任何设置的差速器局部壳体剖视示意图,图中外圆为分界线;图3为所述差速器壳体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示意图,图中外圆为分界线;图5为通星油槽a和通星油槽b空间结构简图;图6为所述内孔端面设置简图;图7为所述半轴齿轮端面设置简图;图8为所述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区域剖视示意图,图中外圆为分界线;图9为所述环形分离油槽截面示意图,图中外圆为分界线。图中:1、差速器壳体;2、半轴孔;3、内孔;4、内孔端面;5、半轴齿轮端面;6、通星油槽a;61、螺旋油槽a;62、油槽一a;63、油槽二a;64、油槽三a;65、油槽四a;7、通星油槽b;71、螺旋油槽b;72、油槽一b;73、油槽二b;74、油槽三b;75、油槽四b;8、环形分离油槽;81、半环分离油槽a;82、半环分离油槽b;83、间隔体;84、清油层;85、沉淀层;86、排渣孔;9、端面油缝a;10、端面油缝b;11、半轴齿轮区域;111、半轴齿轮;112、半轴;113、半轴齿轮垫片;114、半轴齿轮短柄;12、行星齿轮区域;121、行星齿轮;122、行星齿轮轴;123、行星齿轮轴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基本部件及结构:变速器,位于变速器壳体内的差速器,工况下,差速器在变速器内高速旋转(每分钟1000转左右)。差速器具有差速器壳体1,差速器壳体1内左右两端具有半轴112及半轴齿轮111,差速器壳体1两端具有半轴孔2,半轴孔2向内是比半轴孔2孔径大的内孔3,内孔3再向内是差速器壳体1空腔。为便于理解,图2是未做任何设置的差速器壳体内局部形面简图,本专利技术将要做出的改进主要在此图中示出的位置。半轴安装在半轴孔2,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星油槽a(6)、通星油槽b(7)以及油、渣分离油道;通星油槽a(6)和通星油槽b(7)分别开设在差速器壳体(1)的左端内壁安装行星齿轮(121)的两侧,还分别开设在右端内壁安装行星齿轮(121)的两侧,通星油槽a(6)和通星油槽b(7)的一端均在半轴孔(2)的外端口与变速箱内的集油流道连通,另一端各自通向所在的一侧的行星齿轮区域(12);所述通星油槽a(6)和通星油槽b(7)流经油、渣分离油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星油槽a(6)、通星油槽b(7)以及油、渣分离油道;通星油槽a(6)和通星油槽b(7)分别开设在差速器壳体(1)的左端内壁安装行星齿轮(121)的两侧,还分别开设在右端内壁安装行星齿轮(121)的两侧,通星油槽a(6)和通星油槽b(7)的一端均在半轴孔(2)的外端口与变速箱内的集油流道连通,另一端各自通向所在的一侧的行星齿轮区域(12);所述通星油槽a(6)和通星油槽b(7)流经油、渣分离油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星油槽a(6)包括:开设在半轴孔(2)内壁的螺旋油槽a(61)、开设在差速器壳体(1)内孔端面(4)的油槽一a(62)、开设在差速器壳体(1)内孔(3)孔壁上的油槽二a(63)、开设在临半轴齿轮的差速器半轴齿轮端面(5)的油槽三a(64)、开设在差速器壳体(1)内腔壁腔壁上的油槽四a(65),螺旋油槽a(61)、油槽一a(62)、油槽二a(63)、油槽三a(64)、油槽四a(65)顺次连通;如通星油槽a(6),通星油槽b(7)包括顺次连通的螺旋油槽b(71)、油槽一b(72)、油槽二b(73)、油槽三b(74)、油槽四b(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渣分离油道为开设在临半轴齿轮的差速器半轴齿轮端面(5)与差速器壳体(1)内腔壁之间的环差速器半轴齿轮端面(5)的环形分离油槽(8),所述油槽三a(64)和油槽三b(74)的尾端均与环形分离油槽(8)连通,所述油槽四a(65)与油槽四b(75)的首端均与环形分离油槽(8)连通,所述油槽三a(64)与油槽四a(65)以及油槽三b(74)与油槽四b(75)均是通过环形分离油槽(8)实现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分离油槽(8)的槽底为径向向外扩开,其环形的槽口直径小于环形的槽底直径;所述环形分离油槽(8)设有入口位于环形分离油槽(8)槽底的通向差速器壳体(1)外的排渣孔(8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分离油槽(8)分为槽口部的清油层(84)和槽底部的沉淀层(85);所述油槽四a(65)和油槽四b(75)的首端在清油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双好沈洪军刘祥环田原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