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废热管理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422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废热管理系统及汽车,包括排气尾管、尿素箱、加热装置以及换热结构,所述尿素箱用于向所述排气尾管内喷射尿素,所述加热装置内形成有加热液体流路,所述加热液体流路包括辅加热液体流路,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设有换热件,用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所述换热结构设于所述排气尾管上,且处于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用于使得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吸收所述排气尾管的热量;其中,处在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自所述换热结构换热后流经所述换热件,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将尾气中的热量收集,以对换热液进行加热,不仅能够高效的对尿素进行解冻,利于低温环境下的使用,同时对汽车尾气的余热加以利用,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废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特别涉及智能废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冬天温度低时,尿素会结冰导致后处理无法喷射尿素,影响排放。所以一般汽车的后处理都会有一个尿素加热系统。尿素加热系统是从发动机的暖风进出水口取热水,从暖风回收口循环回发动机中,以在冬天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给尿素系统加热。现有的尿素加热系统需要发动机启动一段时间,待水温达到一定温度后才能实现解冻尿素,在汽车刚打着的一段时间内,尿素箱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废热管理系统及汽车,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给尿素加热的系统,利于低温环境下的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废热管理系统,包括:排气尾管;尿素箱,用于向所述排气尾管内喷射尿素;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内形成有加热液体流路,所述加热液体流路包括辅加热液体流路,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设有换热件,用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以及,换热结构,设于所述排气尾管上,且处于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用于使得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吸收所述排气尾管的热量;其中,处在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自所述换热结构换热后流经所述换热件,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可选的,所述加热液体流路还包括主加热液体流路,所述主加热液体流路与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并联设置,以使所述换热件也处在所述主加热液体流路上,所述主加热液体流路用于将所述汽车的暖风系统的换热液导入至所述换热件,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可选的,所述智能废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两个主加热液体管,两个所述主加热液体管的一端分别用于连通至所述汽车的暖风系统的暖风出水口和暖风回水口,另一端分别对应连通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处在所述换热件两侧的流路段上;其中,处在其中一个所述主加热液体管的换热液流经所述换热件,沿另一所述主加热液体管回流至所述暖风回水口,以形成所述主加热液体流路。可选的,所述智能废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两个辅加热液体管,两个所述辅加热液体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换热件;所述换热结构包括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中部位于所述排气尾管内,两端伸出于所述排气尾管与两个所述辅加热液体管的另一端相连通;其中,处在其中一个所述辅加热液体管的换热液经所述集热管加热后,再沿另一所述所述辅加热液体管回流至所述换热件,以形成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可选的,所述换热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排气尾管内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尾管内腔的安装孔;所述集热管的中部形成有沿所述排气尾管的径向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集热管段,多个所述集热管段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可选的,多个所述集热管段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翅片。可选的,所述智能废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两个主加热液体管;所述主加热液体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辅加热液体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智能废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电磁阀上设有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或液体温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或所述液体温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的,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智能废热管理系统,所述智能废热管理系统包括:排气尾管;尿素箱,用于向所述排气尾管内喷射尿素;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内形成有加热液体流路,所述加热液体流路包括辅加热液体流路,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设有换热件,用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以及,换热结构,设于所述排气尾管上,且处于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用于使得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吸收所述排气尾管的热量;其中,处在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自所述换热结构换热后流经所述换热件,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汽车启动后,所述排气尾管开始排放尾气,通过位于所述排气尾管内的所述换热结构,将尾气中的热量收集,以对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处于所述换热结构处的段落加热,加热后的换热液流经所述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将换热液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尿素箱,从而对尿素箱内的尿素进行升温解冻,使得所述尿素箱开始工作,以向所述排气尾管内喷射尿素,从而将尾气中有害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水,不仅能够高效的对尿素进行解冻,利于低温环境下的使用,同时对汽车尾气的余热加以利用,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废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辅加热液体流路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换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中控制组件的电气原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智能废热管理系统4换热结构1排气尾管41集热管2尿素箱411集热管段3a辅加热液体流路42安装座3b主加热液体流路5第一电磁阀31主加热液体管6第二电磁阀32辅加热液体管7水泵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由于冬天温度低时,尿素会结冰导致后处理无法喷射尿素,影响排放。所以一般汽车的后处理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废热管理系统,用于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排气尾管;/n尿素箱,用于向所述排气尾管内喷射尿素;/n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内形成有加热液体流路,所述加热液体流路包括辅加热液体流路,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设有换热件,用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以及,/n换热结构,设于所述排气尾管上,且处于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用于使得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吸收所述排气尾管的热量;/n其中,处在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自所述换热结构换热后流经所述换热件,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废热管理系统,用于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气尾管;
尿素箱,用于向所述排气尾管内喷射尿素;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内形成有加热液体流路,所述加热液体流路包括辅加热液体流路,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设有换热件,用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以及,
换热结构,设于所述排气尾管上,且处于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用于使得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吸收所述排气尾管的热量;
其中,处在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上的换热液自所述换热结构换热后流经所述换热件,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废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液体流路还包括主加热液体流路,所述主加热液体流路与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并联设置,以使所述换热件也处在所述主加热液体流路上,所述主加热液体流路用于将所述汽车的暖风系统的换热液导入至所述换热件,以对所述尿素箱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废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废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两个主加热液体管,两个所述主加热液体管的一端分别用于连通至所述汽车的暖风系统的暖风出水口和暖风回水口,另一端分别对应连通所述辅加热液体流路处在所述换热件两侧的流路段上;
其中,处在其中一个所述主加热液体管的换热液流经所述换热件,沿另一所述主加热液体管回流至所述暖风回水口,以形成所述主加热液体流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废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废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两个辅加热液体管,两个所述辅加热液体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换热件;
所述换热结构包括集热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维章志才李昕余纪邦杨菲菲朱俊峰吴春来时辰任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