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61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设置在尾气管外侧的外套管,所述尾气管和外套管之间设置螺旋翘片,在外套管的一侧设置进气接头,另一侧设置出气接头,在外套管的两端设置管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解决了汽车和工程机械设备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问题,有助于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实际应用,节约了50%的能源消耗,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
,特别是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技术介绍
由于能源越来越紧张,随着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国内外市场汽车和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的发动机尾气均是直接通过排气管和消音器排出大气环境中,发动机的尾气余热没有进行回收,造成了发动机尾气余热的浪费。针对上述缺陷,本申请方案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有助于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尾气管外侧的外套管,所述尾气管和外套管之间设置螺旋翘片,在外套管的一侧设置进气接头,另一侧设置出气接头,在外套管的两端设置管帽。上述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其中:在尾气管的两端设置法兰。上述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其中:所述尾气管及外套管为折弯形,或者所述尾气管及外套管为直线形。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解决了汽车和工程机械设备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问题,有助于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实际应用,节约了50%的能源消耗,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的使用示意图。图中:1法兰、2管帽、3出气接头、4外套管、5尾气管、6螺旋翅片、7尾气管弯头、8外套管弯头、9进气接头、10发动机尾气排气接口、11发动机、12发动机尾气出口13消音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如附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尾气管5外侧的外套管4,所述尾气管5和外套管4之间设置螺旋翘片6,在外套管4的一侧设置进气接头9,另一侧设置出气接头3,在外套管4的两端设置管帽2。在尾气管5的两端设置法兰1,所述尾气管5及外套管4为折弯形,或者所述尾气管5及外套管4为直线形。工作原理:发动机尾气预热回收换热器是利用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尾气(300℃~400℃)通过发动机尾气排气接口10与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进口连接,发动机11高温尾气通过尾气管5排出,此时,需要加热的低温介质通过进气接头9进入外套管4内,介质通过与尾气管5外壁、螺旋翅片6充分接触进行热量交换,被加热的高温介质通过出气接头3输送至所需场合进行热能交换,发动机低温尾气通过发动机消音器13排至大气环境中,从而达到发动机尾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如附图2所示,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通过法兰1和管道与发动机尾气排气口连接,发动机尾气预热回收换热器另一端法兰1与消音器12连接,消音器排气口直接通向自然环境。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尾气管外侧的外套管,所述尾气管和外套管之间设置螺旋翘片,在外套管的一侧设置进气接头,另一侧设置出气接头,在外套管的两端设置管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尾气管外侧的外套管,所述尾气管和外套管之间设置螺旋翘片,在外套管的一侧设置进气接头,另一侧设置出气接头,在外套管的两端设置管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换热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永宽陈钦松刘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韦航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