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清理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16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清理小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装配孔,每个装配孔内转动设置有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转动轮,所述车架的一侧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一把手,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一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挖泥装置,所述车架的一侧侧面固定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储泥槽,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挖泥装置上的污泥推入储泥槽的推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清理小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去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清理小车。
技术介绍
灌溉渠道可分为明渠和暗渠两类:明渠修建在地面上,具有自由水面;而暗渠则为四周封闭的地下水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都是明渠。而明渠由于是暴露在地表上的,导致地面上的泥土很容易的就落入到渠道里,长期以往渠道内的淤泥会愈积愈厚,严重影响了明渠的输水量及输水速度,所以每一到三年都需要对渠道内进行清淤工作,而大多地区都是采用人工清淤的方式,这种清淤方式不仅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而且人工成本高、清淤效果差,增大了政府相关人力及物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明渠底部的污泥进行去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污泥清理小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清理小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装配孔,每个装配孔内转动设置有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转动轮,所述车架的一侧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一把手,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一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挖泥装置,所述车架的一侧侧面固定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储泥槽,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挖泥装置上的污泥推入储泥槽的推泥装置。所述推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顶面上的固定气缸,所述固定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一推泥板,所述通孔两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通孔内壁上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一限位板,所述通孔的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一翻转板,当升降气缸带动限位板向外推动时,翻转板会在限位板的推动下翻转到水平位置。所述挖泥装置包括设置在通孔两内壁之间的转轴,所述车架内固定设置有一电动机,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通孔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内壁与车架内的电动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沿轴向方向固定设置有两升降气缸,所述两升降气缸分别位于转轴沿轴向方向外表面的两侧,所述两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一缓冲壳体,所述缓冲壳体远离转轴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一缓冲凹槽,所述缓冲凹槽内设置有一可往复移动的伸缩板,所述缓冲凹槽的底部与伸缩板靠近缓冲凹槽底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活动弹簧,所述转轴外表面上套设有两个第一圆环套,所以两个第一圆环套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挖板,所述两个第一圆环套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一挖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轴外表面上套设有两个圆环套,所述两个第二圆环套位于转轴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并且位于两个第一圆环套之间,所述两个第二圆环套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推杆,所述两个第二圆环套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挖板,所述第二推杆与第二挖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沿轴向方向位于转轴的两侧,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L”形杆,所述第一液压缸位于第一推杆的正上方,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二安装槽沿轴向方向位于转轴的两侧,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二“L”型杆,所述第二液压缸位于第二推杆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挖板上设置有第一伸缩组件,所述第二挖板上设置有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和第二伸缩组件结构相同且关于转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挖板上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设置有一可密封往复移动的第一环形套,所述第一环形套内设置有一可密封往复移动的第二环形套,第二环形套内设置有一可密封往复移动的第三环形套,所述第三环形套内设置有一可密封往复移动的移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产品结构简单,能够自动对明渠底部的污泥进行去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A处剖视图。图4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图5为图4中的C处放大图。图6为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示意图。图中,车架1、装配孔2、旋转轴3、转动轮4、把手5、通孔6、储泥槽7、固定气缸10、推泥板11、矩形槽611、升降气缸12、限位板13、翻转板14、转轴50、升降气缸51、缓冲壳体52、缓冲凹槽53、伸缩板54、活动弹簧55、第一圆环套56、第一挖板70、第二圆环套77、第二挖板81、第一安装槽477、第一液压缸82、第一“L”形杆999、第二“L”型杆84、圆形槽655、第一环形套100、第二环形套101、第三环形套102、移板10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污泥清理小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装配孔2,每个装配孔2内转动设置有一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转动轮4,所述车架1的一侧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一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一上下贯通的通孔6,所述通孔6内设置有一挖泥装置,所述车架1的一侧侧面固定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储泥槽7,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挖泥装置上的污泥推入储泥槽7的推泥装置。所述推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1顶面上的固定气缸10,所述固定气缸10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一推泥板11,所述通孔6两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通孔6内壁上的矩形槽611,所述矩形槽6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升降气缸12,所述升降气缸12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一限位板13,所述通孔的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一翻转板14,当升降气缸12带动限位板13向外推动时,翻转板14会在限位板13的推动下翻转到水平位置。所述挖泥装置包括设置在通孔6两内壁之间的转轴50,所述车架1内固定设置有一电动机,所述转轴50的一端与通孔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6内壁与车架1内的电动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0沿轴向方向固定设置有两升降气缸51,所述两升降气缸51分别位于转轴50沿轴向方向外表面的两侧,所述两升降气缸51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一缓冲壳体52,所述缓冲壳体52远离转轴50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一缓冲凹槽53,所述缓冲凹槽53内设置有一可往复移动的伸缩板54,所述缓冲凹槽53的底部与伸缩板54靠近缓冲凹槽53底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活动弹簧55,所述转轴50外表面上套设有两个第一圆环套56,所以两个第一圆环套56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挖板70,所述两个第一圆环套56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推杆71,所述第一推杆71与第一挖板70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轴50外表面上套设有两个圆环套77,所述两个第二圆环套77位于转轴50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并且位于两个第一圆环套56之间,所述两个第二圆环套77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推杆80,所述两个第二圆环套77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挖板81,所述第二推杆80与第二挖板81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轴50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槽477,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477沿轴向方向位于转轴50的两侧,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477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缸82,所述第二液压缸82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L”形杆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清理小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装配孔(2),每个装配孔(2)内转动设置有一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转动轮(4),所述车架(1)的一侧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一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一上下贯通的通孔(6),所述通孔(6)内设置有一挖泥装置,所述车架(1)的一侧侧面固定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储泥槽(7),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挖泥装置上的污泥推入储泥槽(7)的推泥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清理小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装配孔(2),每个装配孔(2)内转动设置有一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转动轮(4),所述车架(1)的一侧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一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一上下贯通的通孔(6),所述通孔(6)内设置有一挖泥装置,所述车架(1)的一侧侧面固定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储泥槽(7),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挖泥装置上的污泥推入储泥槽(7)的推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污泥清理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1)顶面上的固定气缸(10),所述固定气缸(10)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一推泥板(11),所述通孔(6)两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通孔(6)内壁上的矩形槽(611),所述矩形槽(6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升降气缸(12),所述升降气缸(12)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一限位板(13),所述通孔的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一翻转板(14),当升降气缸(12)带动限位板(13)向外推动时,翻转板(14)会在限位板(13)的推动下翻转到水平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污泥清理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泥装置包括设置在通孔(6)两内壁之间的转轴(50),所述车架(1)内固定设置有一电动机,所述转轴(50)的一端与通孔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6)内壁与车架(1)内的电动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0)沿轴向方向固定设置有两升降气缸(51),所述两升降气缸(51)分别位于转轴(50)沿轴向方向外表面的两侧,所述两升降气缸(51)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一缓冲壳体(52),所述缓冲壳体(52)远离转轴(50)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一缓冲凹槽(53),所述缓冲凹槽(53)内设置有一可往复移动的伸缩板(54),所述缓冲凹槽(53)的底部与伸缩板(54)靠近缓冲凹槽(53)底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活动弹簧(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获锡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