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320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上盖、下盖、油气分离膜、导气管,上盖设置有凸台,凸台内设置有导气管定位孔,上盖盖合在下盖上,油气分离膜设置在上盖内,导气管插入导气管定位孔与上盖连接。上盖与下盖通过超声焊接形成油气分离器整体,该油气分离器安装在电机壳体内部,导气管连通该油气分离器和电机外界大气环境。将油气分离膜设置在分离器内部,能有效阻断电机内部油液,避免电机内部油液通过导气管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电动车用液冷轮毂电机通过在电机内部注入绝缘冷却油对电机内部线圈进行降温冷却,且电机高温线内部包含导气管,以便在电机内部温度升高,电机内外气压失衡时,能够通过导气管对电机内外气体的导通作用,维护电机内外部气压的平衡,保护电机。因电机高温线中的导气管连通电机内外侧,在电机运转过程中,内部油液随着电机外壳的转动而转动,在油液的高速运转中,油液有从导气管中流出的风险,故需使用一个油气分离器结构对电机内部的油液和导气管之间进行隔离,避免油液从电机高温线中的导气管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电机运转过程中,油液有从导气管中流出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上盖、下盖、油气分离膜、导气管,所述上盖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置有导气管定位孔,所述上盖盖合在下盖上,所述油气分离膜设置在上盖内,所述导气管插入导气管定位孔与上盖连接。上盖与下盖通过超声焊接形成油气分离器整体,该油气分离器安装在电机壳体内部,导气管连通该油气分离器和电机外界大气环境。将油气分离膜设置在分离器内部,能有效阻断电机内部油液,避免电机内部油液通过导气管流出。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下盖还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下盖分为下盖上腔体与下盖下腔体,所述过滤板设置有至少1个过滤孔。过滤板将下盖内部分为上下两个腔体结构,过滤孔起阻隔作用,避免电机内部的油液或其他杂质流至油气分离膜,损伤油气分离膜或加速油气分离膜的老化。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过滤板与下盖下表面的距离α为8-10mm。过滤板与下盖下表面的距离α为8-10mm,保证下盖的上下腔体空间充足。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导气管定位孔至少有两级,所述导气管定位孔孔径自凸台上表面至上盖下表面逐级减小。导气管定位孔至少有两级,孔径自凸台上表面至上盖下表面逐级减小,以便适配不同外径规格的导气管。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凸台设置有储胶孔,所述储胶孔孔壁上设置有注胶孔,所述储胶孔位于导气管定位孔上侧,所述储胶孔与导气管定位孔导通。注胶孔用于注入防水密封胶,储胶孔用于储存注胶孔注入的防水密封胶,防水密封胶使导气管和上盖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注胶孔下表面与储胶孔下表面的距离β为1-2mm。注胶孔下表面与储胶孔下表面的距离β为1-2mm,保证导气管的口部距离该注胶孔较远,防止在往注胶孔内部注胶时胶水堵塞导气管。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上盖设置有呈十字型的油气分离膜固定件,所述油气分离膜固定件支撑油气分离膜,所述油气分离膜固定件十字交叉处与导气管定位孔导通。油气分离膜固定件用于支撑油气分离膜,油气分离膜固定件十字交叉处与导气管定位孔导通,保证导气管和油气分离器内部腔体的连通。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还包括橡胶塞,所述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橡胶塞配合的卡接孔,所述导气管贯穿橡胶塞。橡胶塞用于密封上盖,使油气分离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导气管过盈连接在橡胶塞中使导气管密封,使油气分离器具有更好的密封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导气管定位孔顶部设置有倒角。倒角对导气管的插入起到导向结构,保证导气管能够顺利插入。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凸台还设置有卡接部,所述橡胶塞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配合的卡接槽。橡胶塞通过卡接槽与凸台的卡接部连接,密封上盖,使油气分离器具有更好的密封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上盖还包括透气干燥盒,所述透气干燥盒与所述下盖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膜设置在所述透气干燥盒中,所述透气干燥盒中设置有干燥气体透气腔,所述干燥气体透气腔中设置有干燥剂颗粒。上盖、下盖、透气干燥盒通过超声焊接连接,干燥气体透气腔为干燥剂颗粒提供了容纳空间,干燥剂颗粒可对外界环境进入导气管的气体进行干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汽进入电机内部。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透气干燥盒还设置有4个呈十字对称的油气分离膜支撑件,油气分离膜支撑件支撑油气分离膜。油气分离膜支撑件用于支撑油气分离膜,呈十字对称油气分离膜固定件留有供气体通过的较大的开口,具有较大的透气量,保证导气管和油气分离器内部腔体的连通。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上盖设置有第一平面定位导向槽口,所述下盖设置有与第一平面定位导向槽口配合的平面定位导向板。第二平面定位导向槽口与平面定位导向板配合,保证上盖和下盖之间配合的准确定位。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透气干燥盒设置有第二平面定位导向槽口,所述下盖设置有与第二平面定位导向槽口配合的平面定位导向板。第二平面定位导向槽口与平面定位导向板配合,保证透气干燥盒和下盖之间配合的准确定位。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上盖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凸台之间形成上盖限位槽。限位挡板与凸台之间形成上盖限位槽用以扎带绑扎或其他固定方式对油气分离器进行限位。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下盖的下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柱,限位柱之间形成下盖限位槽。上盖限位槽与下盖限位槽配合,完成对扎带或其他绑扎物件的限位。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所述下盖设置有卡扣。卡扣用以和电机内部支架的定位孔进行装配定位连接,保证油气分离器在电机内部的安装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盖的剖视图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盖的剖视图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橡胶塞与凸台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2;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技术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1;图13为本技术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2;图14为本技术中下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6与图12-图14所示,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上盖1、下盖2、油气分离膜4、导气管5,所述上盖1设置有凸台3,所述凸台3内设置有导气管定位孔33,所述上盖1盖合在下盖2上,所述油气分离膜4设置在上盖1内,所述导气管5插入导气管定位孔33与上盖1连接。作为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下盖(2)、油气分离膜(4)、导气管(5),所述上盖(1)设置有凸台(3),所述凸台(3)内设置有导气管定位孔(33),所述上盖(1)盖合在下盖(2)上,所述油气分离膜(4)设置在上盖(1)内,所述导气管(5)插入导气管定位孔(33)与上盖(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下盖(2)、油气分离膜(4)、导气管(5),所述上盖(1)设置有凸台(3),所述凸台(3)内设置有导气管定位孔(33),所述上盖(1)盖合在下盖(2)上,所述油气分离膜(4)设置在上盖(1)内,所述导气管(5)插入导气管定位孔(33)与上盖(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还包括过滤板(23),所述过滤板(23)将下盖(2)分为下盖上腔体(21)与下盖下腔体(22),所述过滤板(23)设置有至少1个过滤孔(2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23)与下盖(2)下表面的距离α为8-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定位孔(33)至少有两级,所述导气管定位孔(33)孔径自凸台(3)上表面至上盖(1)下表面逐级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设置有储胶孔(32),所述储胶孔(32)孔壁上设置有注胶孔(31),所述储胶孔(32)位于导气管定位孔(33)上侧,所述储胶孔(32)与导气管定位孔(33)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孔(31)下表面与储胶孔(32)下表面的距离β为1-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设置有呈十字型的油气分离膜固定件(11),所述油气分离膜固定件(11)支撑油气分离膜(4),所述油气分离膜固定件(11)十字交叉处与导气管定位孔(33)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塞(6),所述凸台(3)上设置有与所述橡胶塞(6)配合的卡接孔(34),所述导气管(5)贯穿橡胶塞(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捷吴启皇徐嘉伟邵熙芳叶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