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672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库领域,尤其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包括载重座,所述载重座的顶部四周边缘位置均垂直焊接有支架,四组所述支架的上端位置之间垂直固定安装有同一组顶座,所述载重座的下表面焊接有基板,所述顶座的底部前后边缘中间位置均垂直固定安装有承重柱,所述载重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托架,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前侧边缘位置与载重座的前表面位置之间焊接有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立体循环车库提供车辆入库限位以提高车辆进库的精确度和方便驾驶员的入库操作,并对放置区的前侧进行定位以保障停车操作的安全性,同时,设有感应结构对车辆的后侧进行隔挡以提高循环车库运行过程中车辆放置的稳定性且感应部件工作的防护效果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
本技术涉及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
技术介绍
立体循环车库具有占地空间小、存车容量大和安装工程便捷等优点,常用于城市中办公、商厦和住宅等场所的停车使用。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8456224U)一种混合型垂直循环智能立体车库,包括框架总成和驱动总成,所述框架总成包括两块相对垂直布置的框架板,所述框架板两端分别转动布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经由驱动总成驱动布置有提升链条,所述驱动链条上间隔布置有用于放置汽车的载车吊篮。该对比文件在循环车库使用时,未提供车辆入库限位降低了车辆进库的精确度,给驾驶员的入库操作带来不便,同时,不能对车辆进行隔挡降低了循环车库运行过程中车辆放置的稳定性而影响了停车操作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出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提供车辆入库限位以提高车辆进库的精确度和方便驾驶员的入库操作,并对放置区的前侧进行定位以保障停车操作的安全性,同时,设有感应结构对车辆的后侧进行隔挡以提高循环车库运行过程中车辆放置的稳定性且感应部件工作的防护效果优异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包括载重座,所述载重座的顶部四周边缘位置均垂直焊接有支架,四组所述支架的上端位置之间垂直固定安装有同一组顶座,所述载重座的下表面焊接有基板,所述顶座的底部前后边缘中间位置均垂直固定安装有承重柱,所述载重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托架,且托架的数量为六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前侧边缘位置与载重座的前表面位置之间焊接有滑板,所述托架的上表面两侧边缘位置均开设有轮槽,且托架的顶部焊接有凸轨,两组所述凸轨水平分布,两组所述轮槽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凸轨相互远离的一侧位置,所述托架的上表面后侧边缘位置垂直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设置在凸轨的后方,所述固定块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撞块,且固定块的前表面设置有触控板,所述固定块的前壁固定安装有机柜;所述托架的上下表面前侧位置之间开设有导腔,且导腔设置在凸轨的后方,所述托架通过导腔固定安装有磁感应圈,且导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升降板,所述承重柱的前后表面中间位置之间垂直活动贯穿连接有四组驱动轴,且驱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托架的前后壁顶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转动销,且托架的前后表面通过转动销均活动安装有夹板,位于同一横向两组所述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壁位置以及位于顶部和底部两组所述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壁位置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组链条。优选的,位于底部所述托架滑动安装在载重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六组所述托架均匀分布在两组所述承重柱的中间位置,位于顶部以及底部两组所述托架在竖向上平行分布,位于两侧两组所述托架水平分布。优选的,所述滑板和基板之间夹角的角度为六十度,且滑板的顶部和相邻所述托架的底部内壁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防撞块为橡胶材质,且防撞块设置在两组所述凸轨的中间位置,所述触控板与防撞块活动贯穿连接,且触控板固定安装在机柜的前表面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竖向安装,且磁感应圈包覆在升降板的外表面位置,所述磁感应圈为框型结构。优选的,四组所述驱动轴在竖向上平行分布,相邻两组所述齿轮平行分布在对应所述托架的前后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轮槽和凸轨配合提供车辆入库限位,通过轮槽和两侧的轮胎配位并在凸轨的限位下进行固定以提高车辆进库的精确度和方便驾驶员的入库操作,并配合固定块于放置区的前侧进行定位以保障停车操作的安全性;2、通过设置机柜和触控板构成感应结构,通过触控板和车辆前部接触启动电路,此时,磁感应圈通电控制升降板沿导腔竖向伸出对车辆的后侧进行隔挡以提高循环车库运行过程中车辆放置的稳定性,当车辆前部和触控板分开时电路断开,升降板缩回以方便车辆的出库,防撞块通过减震缓冲以提高感应部件工作的防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俯视图。图中:1载重座、2支架、3顶座、4基板、5承重柱、6托架、7滑板、8轮槽、9凸轨、10固定块、11防撞块、12触控板、13机柜、14导腔、15磁感应圈、16升降板、17驱动轴、18齿轮、19转动销、20夹板、21链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包括载重座1,载重座1的顶部四周边缘位置均垂直焊接有支架2,四组支架2的上端位置之间垂直固定安装有同一组顶座3,载重座1的下表面焊接有基板4,顶座3的底部前后边缘中间位置均垂直固定安装有承重柱5,载重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托架6,且托架6的数量为六组,基板4的上表面前侧边缘位置与载重座1的前表面位置之间焊接有滑板7,托架6的上表面两侧边缘位置均开设有轮槽8,且托架6的顶部焊接有凸轨9,两组凸轨9水平分布,两组轮槽8分别设置在两组凸轨9相互远离的一侧位置,托架6的上表面后侧边缘位置垂直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0,且固定块10设置在凸轨9的后方,固定块10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撞块11,且固定块10的前表面设置有触控板12,固定块10的前壁固定安装有机柜13;托架6的上下表面前侧位置之间开设有导腔14,且导腔14设置在凸轨9的后方,托架6通过导腔14固定安装有磁感应圈15,且导腔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升降板16,承重柱5的前后表面中间位置之间垂直活动贯穿连接有四组驱动轴17,且驱动轴17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齿轮18,托架6的前后壁顶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转动销19,且托架6的前后表面通过转动销19均活动安装有夹板20,位于同一横向两组夹板20相互靠近的一侧壁位置以及位于顶部和底部两组夹板20相互靠近的一侧壁位置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组链条21。需要说明的是,基板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现浇层,且现浇层由混凝土现浇制得。本技术中,位于底部托架6滑动安装在载重座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六组托架6均匀分布在两组承重柱5的中间位置,位于顶部以及底部两组托架6在竖向上平行分布,位于两侧两组托架6水平分布。本技术中,滑板7和基板4之间夹角的角度为六十度,且滑板7的顶部和相邻托架6的底部内壁位置相对应。本技术中,防撞块11为橡胶材质,且防撞块11设置在两组凸轨9的中间位置,触控板12与防撞块11活动贯穿连接,且触控板12固定安装在机柜13的前表面中间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机柜13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触控板12的输入端与机柜1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触控板12的输出端与磁感应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包括载重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座(1)的顶部四周边缘位置均垂直焊接有支架(2),四组所述支架(2)的上端位置之间垂直固定安装有同一组顶座(3),所述载重座(1)的下表面焊接有基板(4),所述顶座(3)的底部前后边缘中间位置均垂直固定安装有承重柱(5),所述载重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托架(6),且托架(6)的数量为六组,所述基板(4)的上表面前侧边缘位置与载重座(1)的前表面位置之间焊接有滑板(7),所述托架(6)的上表面两侧边缘位置均开设有轮槽(8),且托架(6)的顶部焊接有凸轨(9),两组所述凸轨(9)水平分布,两组所述轮槽(8)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凸轨(9)相互远离的一侧位置,所述托架(6)的上表面后侧边缘位置垂直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0),且固定块(10)设置在凸轨(9)的后方,所述固定块(10)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撞块(11),且固定块(10)的前表面设置有触控板(12),所述固定块(10)的前壁固定安装有机柜(13);/n所述托架(6)的上下表面前侧位置之间开设有导腔(14),且导腔(14)设置在凸轨(9)的后方,所述托架(6)通过导腔(14)固定安装有磁感应圈(15),且导腔(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升降板(16),所述承重柱(5)的前后表面中间位置之间垂直活动贯穿连接有四组驱动轴(17),且驱动轴(17)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齿轮(18),所述托架(6)的前后壁顶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转动销(19),且托架(6)的前后表面通过转动销(19)均活动安装有夹板(20),位于同一横向两组所述夹板(20)相互靠近的一侧壁位置以及位于顶部和底部两组所述夹板(20)相互靠近的一侧壁位置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组链条(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立体循环车库,包括载重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座(1)的顶部四周边缘位置均垂直焊接有支架(2),四组所述支架(2)的上端位置之间垂直固定安装有同一组顶座(3),所述载重座(1)的下表面焊接有基板(4),所述顶座(3)的底部前后边缘中间位置均垂直固定安装有承重柱(5),所述载重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托架(6),且托架(6)的数量为六组,所述基板(4)的上表面前侧边缘位置与载重座(1)的前表面位置之间焊接有滑板(7),所述托架(6)的上表面两侧边缘位置均开设有轮槽(8),且托架(6)的顶部焊接有凸轨(9),两组所述凸轨(9)水平分布,两组所述轮槽(8)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凸轨(9)相互远离的一侧位置,所述托架(6)的上表面后侧边缘位置垂直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0),且固定块(10)设置在凸轨(9)的后方,所述固定块(10)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撞块(11),且固定块(10)的前表面设置有触控板(12),所述固定块(10)的前壁固定安装有机柜(13);
所述托架(6)的上下表面前侧位置之间开设有导腔(14),且导腔(14)设置在凸轨(9)的后方,所述托架(6)通过导腔(14)固定安装有磁感应圈(15),且导腔(1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升降板(16),所述承重柱(5)的前后表面中间位置之间垂直活动贯穿连接有四组驱动轴(17),且驱动轴(17)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齿轮(18),所述托架(6)的前后壁顶部中间位置均设置有转动销(19),且托架(6)的前后表面通过转动销(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俊涛白洋飞陈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翰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