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40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吊装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由装置外框板和底座焊接构成,所述装置外框板的外侧设有侧壁,且在所述装置外框板的四周分布有多个吊耳,所述吊耳与所述装置外框板焊接固定,所述装置外框板的上方设置有吊连绳,通过将两根长度满足要求的两根吊连绳(带有吊环)以可以自由活动的方式永久固定在该装置的吊耳上,其中吊连绳为钢丝绳构件,只需装料→挂钩→卸料及收斗便可以完成一次吊装任务,在起重吊装的过程中可免摘吊钩部分进行卸料,同时,通过第一置放腔、第二置放腔和第三置放腔多区域的分隔作业,可以一次吊装不同类型构配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吊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地铁是沿着地面铁路系统的形式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用电力牵引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其线路通常敷设在地下隧道内,有的在城市中心以外,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敷设方式,在地铁施工领域构配件吊装常会使用吊装装置来承载材料物品,提升起重吊装的安全系数;施工现场常会有尺寸较小的钢筋拉钩、盾构管片螺栓、脚手架盘扣件等零散物品;对于这类物品的吊运常会采用料斗吊装,完成一次吊装就有:料斗装料→钢丝绳挂钩→吊运→钢丝绳解钩→卸料→钢丝绳挂钩,完成一次吊装任务步骤繁琐、最后需要时间把不同类型的构配件进行分拣,耗时较长;常会影响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增加人力成本,费时费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吊装装置,具有省时省力、造价低廉,可周转使用和安全系数高的优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吊装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由装置外框板和底座焊接构成,所述装置外框板的外侧设有侧壁,且在所述装置外框板的四周分布有多个吊耳,所述吊耳与所述装置外框板焊接固定,所述装置外框板的上方设置有吊连绳,所述吊连绳与所述吊耳之间通过吊环过渡连接,所述装置壳体中由外至内依次固定有一号腹板、二号腹板和三号腹板,所述一号腹板、所述二号腹板和所述装置外框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置放腔,所述二号腹板与所述三号腹板之间形成有第二置放腔,所述三号腹板内设有第三置放腔。<br>优选的,所述吊耳和所述吊环上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为了便于吊耳与吊环的固定连接操作。优选的,所述装置外框板由钢板焊接而成的五边形结构,所述底座为厚钢板构件。为了保证结构耐久性和稳固性。优选的,所述一号腹板、所述二号腹板和所述第三置放腔均为隔板。为了便于对各类构配件的分类取放处理。优选的,所述吊耳为高强度碳钢构件。为了便于长久使用。优选的,所述吊连绳为钢丝绳构件。为了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将两根长度满足要求的两根吊连绳(带有吊环)以可以自由活动的方式永久固定在该装置的吊耳上,其中吊连绳为钢丝绳构件,只需装料→挂钩→卸料及收斗便可以完成一次吊装任务,大大的缩减了起重吊装的时间,在起重吊装的过程中可免摘吊钩部分进行卸料,同时,通过第一置放腔、第二置放腔和第三置放腔多区域的分隔作业,可以一次吊装不同类型构配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施工现场吊装任务的效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周转使用,安全系数高,工期紧任务重的施工现场吊装任务可推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吊装装置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该装置吊装完成收拢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吊环;2、吊耳;3、侧壁;4、一号腹板;5、吊连绳;6、装置壳体;7、第一穿孔;8、第二穿孔;9、二号腹板;10、三号腹板;11、第一置放腔;12、第二置放腔;13、第三置放腔;14、装置外框板;15、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吊装装置,包括装置壳体6,装置壳体6由装置外框板14和底座15焊接构成,装置外框板14的外侧设有侧壁3,且在装置外框板14的四周分布有多个吊耳2,吊耳2与装置外框板14焊接固定,装置外框板14的上方设置有吊连绳5,吊连绳5与吊耳2之间通过吊环1过渡连接,装置壳体6中由外至内依次固定有一号腹板4、二号腹板9和三号腹板10,一号腹板4、二号腹板9和装置外框板14之间形成有第一置放腔11,二号腹板9与三号腹板10之间形成有第二置放腔12,三号腹板10内设有第三置放腔13,在该装置不同的置放腔部位放置不同的构配件,将穿入吊环1的吊连绳5分别安置在起重机的挂勾上,这时该装置底部挂钩受力,即可开始装料、吊装,卸料后只需将放置平稳的料斗挂钩上的两组吊连绳5提起即可开始提升,卸料整体完成后,将两根吊连绳5水平放置在该装置的顶部便完成吊装任务,免去了传统吊装取下卡环、人工卸料的步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施工现场吊装任务的效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周转使用,安全系数高,工期紧任务重的施工现场吊装任务可推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效率。本技术根据附图对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进一步的,如图1、图4所示,吊耳2和吊环1上分别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穿孔7和第二穿孔8,吊耳2与吊环1上分别设有的第一穿孔7、第二穿孔8部分保证了固定操作的正常进行。进一步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装置外框板14由钢板焊接而成的五边形结构,底座15为厚钢板构件,钢板构件具备一定的强度,具有结构稳定、使用耐久等优势。进一步的,如图1、图4所示,一号腹板4、二号腹板9和第三置放腔13均为隔板,多部分隔板形成了第一置放腔11、第二置放腔12和第三置放腔13,可以一次分类吊装不同类型构配件,便于取放操作。进一步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吊耳2为高强度碳钢构件,高强度碳钢构件的设置,保证了较强的耐久性,使用年限长。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吊连绳5为钢丝绳构件,钢丝绳构件能够传递长距离的负载,承载安全系数大,使用安全可靠,自重重量轻,便于携带和运输,能够承受多种载荷及变载荷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抗疲劳强度和抗冲击韧性,在高速工作条件下,耐磨、抗震、运转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好,能够在各种有害介质的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柔软性能好,适宜于牵引、拉拽、捆扎等多方面的用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两根长度满足要求的两根吊连绳5,吊连绳5上带有吊环1,以可以自由活动的方式永久固定在该装置的吊耳2上,装置壳体6上的装置外框板14部分是由直径为30mm的钢板焊接而成的五边形装置,内部为10mm腹板固定而成的隔板,底部为30mm厚钢板焊接而成的底座15,在该装置的四周有四个高强度碳钢焊接的吊耳2,吊耳2上方为直径8mm的吊连绳5,由永久固定吊环1过渡连接,吊连绳5的部分在不吊装时可以水平放置在吊装装置上,吊耳2与吊环1上分别设有的第一穿孔7、第二穿孔8部分保证了固定操作的正常进行,在该装置不同的置放腔部位放置不同的构配件,置放腔设有三部分,分别为第一置放腔11、第二置放腔12和第三置放腔13,将穿入吊环1的吊连绳5分别安置在起重机的挂勾上,这时该装置底部挂钩受力,即可开始装料、吊装,卸料后只需将放置平稳的料斗挂钩上的两组吊连绳5提起即可开始提升,卸料整体完成后,将两根吊连绳5水平放置在该装置的顶部便完成吊装任务,免去了传统吊装取下卡环、人工卸料的步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施工现场吊装任务的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吊装装置,包括装置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6)由装置外框板(14)和底座(15)焊接构成,所述装置外框板(14)的外侧设有侧壁(3),且在所述装置外框板(14)的四周分布有多个吊耳(2),所述吊耳(2)与所述装置外框板(14)焊接固定,所述装置外框板(14)的上方设置有吊连绳(5),所述吊连绳(5)与所述吊耳(2)之间通过吊环(1)过渡连接,所述装置壳体(6)中由外至内依次固定有一号腹板(4)、二号腹板(9)和三号腹板(10),所述一号腹板(4)、所述二号腹板(9)和所述装置外框板(14)之间形成有第一置放腔(11),所述二号腹板(9)与所述三号腹板(10)之间形成有第二置放腔(12),所述三号腹板(10)内设有第三置放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吊装装置,包括装置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6)由装置外框板(14)和底座(15)焊接构成,所述装置外框板(14)的外侧设有侧壁(3),且在所述装置外框板(14)的四周分布有多个吊耳(2),所述吊耳(2)与所述装置外框板(14)焊接固定,所述装置外框板(14)的上方设置有吊连绳(5),所述吊连绳(5)与所述吊耳(2)之间通过吊环(1)过渡连接,所述装置壳体(6)中由外至内依次固定有一号腹板(4)、二号腹板(9)和三号腹板(10),所述一号腹板(4)、所述二号腹板(9)和所述装置外框板(14)之间形成有第一置放腔(11),所述二号腹板(9)与所述三号腹板(10)之间形成有第二置放腔(12),所述三号腹板(10)内设有第三置放腔(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