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19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目的在于在采用其内表面形成有防水雾涂膜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灯玻璃的情况下,防止在形成防水雾涂膜时将灯玻璃的外表面划伤,不仅在灯玻璃12的内表面12a上形成防水雾涂膜26,并且还在灯玻璃12的外表面12b上形成硬涂膜28。如果在形成防水雾涂膜26之前形成硬涂膜28的话,则在形成防水雾涂膜26时,即使支承架与灯玻璃12的外表面12b相接触,通过硬涂膜28也可防止由于上述情况而将灯玻璃12划伤。(*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合成树脂制成的灯玻璃的车辆用灯具,特别涉及该灯玻璃的表面结构。近年来,在前灯等车辆用灯具中,大多采用透明的灯玻璃或与其接近的灯玻璃。但是在这样的灯玻璃中,即使在其内表面附着很少量的水滴的情况下,该灯玻璃也会看上去模糊,这样便造成外观质量方面的问题。为此,人们早就开始研究使用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防水雾涂膜的灯玻璃。近年来的车辆用灯具,即便是前灯等大多也采用下述合成树脂形成的灯玻璃,该灯玻璃与玻璃制成的灯玻璃相比较,重量轻,抗冲击性优良,但是,如果要在这样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灯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防水雾涂膜,则会产生下述的问题。即,如图4所示,在形成防水雾涂膜2时,采用用于支承灯玻璃4的支承架6,但是会产生下述问题,即该支承架6与灯玻璃4的外表面4a相接触,从而有可能将上述灯玻璃4划伤。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在采用内表面上形成有防水雾涂膜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灯玻璃的情况下,可防止在形成防水雾涂膜时将灯玻璃的外表面划伤。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上述目的的,该方式为在灯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硬涂膜。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合成树脂制成的灯玻璃的车辆用灯具,在上述灯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有防水雾涂膜,并且在该灯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硬涂膜。如果上述灯玻璃的内表面上的“防水雾涂膜”的形成范围包括发生水雾问题的部位的话,则该形成范围可为内表面的整个区域,也可为其局部区域。如果上述灯玻璃的外表面上的“硬涂膜”的形成范围包括发生划伤问题的部位,则该形成范围可为外表面的整个区域,也可为其局部区域。按照上述结构,由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用灯具采用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防水雾涂膜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灯玻璃,而在该灯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硬涂膜,故如果在形成防水雾涂膜之前形成硬涂膜,则即使在形成防水雾涂膜时支承架与灯玻璃的外表面相接触的情况下,仍可通过硬涂膜的存在而防止由于上述情况划伤灯玻璃。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作为车辆用灯具,在采用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防水雾涂膜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灯玻璃的情况下,仍可防止在形成防水雾涂膜时划伤灯玻璃的外表面。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在其灯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有防水雾涂膜,这样即使在上述灯玻璃为透明灯玻璃或与其接近的灯玻璃的情况下,仍可通过防水雾涂膜的界面活性作用,使附着于灯玻璃的内表面上的水滴呈水膜状,由此,可防止发生灯玻璃看上去模糊的外观品质不良的情况。由于在灯玻璃的外表面形成有硬涂膜,这样可提高其耐划伤性、耐候性和耐溶剂性。上述“灯玻璃”可以在其内表面上形成透镜元件,也可以不形成透镜元件,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即使附着很少量的水滴仍会使灯玻璃看上去模糊,故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别有效。但是,由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方式,车辆用灯具的灯玻璃一般包括灯玻璃主体部、形成于该灯玻璃主体部的外缘上的侧壁部、以及形成于该侧壁部的前端处的密封支脚部,并由于该密封支脚部安装固定于灯主体上,故最好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方式,在密封支脚部以外的至少灯玻璃主体部上,形成防水雾涂膜和硬涂膜,其理由如下。即,在密封支脚部上附着有防水雾涂膜和硬涂膜时,由于难以顺利地将灯玻璃安装固定在灯主体上,故最好不在密封支脚部上形成防水雾涂膜和硬涂膜,又由于在将灯具安装于车体上的状态下,会从外部看到灯玻璃主体部,这样最好至少在该部分上形成防水雾涂膜和硬涂膜,以便不产生模糊和划伤现象。此时,就侧壁部来说,由于还有在将灯具安装于车体上的状态下,会从外部看到侧壁部的情况,故最好在这样的场合,形成防水雾涂膜和硬涂膜。但是,如本专利技术第三种技术方案所述,在灯玻璃主体部基本呈透明状且在侧壁部的内表面形成凹凸部的情况下,即使在该侧壁部的内表面附着一定量的水滴也不会发生灯玻璃看上去模糊的情况,因此,如本专利技术第三种技术方案所述的那样,也可仅仅在灯玻璃主体部上形成防水雾涂膜。另外,由于采用上述方式,防水雾涂膜面的形状比较简单,并且防水雾涂膜的面积减小,由此可简化防水雾涂膜的作业,并且可使制造成本降低。在这里,所谓“灯玻璃主体部基本呈透明状”系指下述概念,即灯玻璃主体部不仅仅包括为完全透明的灯玻璃的情况,而且也包括在灯玻璃主体部的内表面的局部部位上形成透镜元件的情况。但是,从涂膜的作业效率来说,最好防水雾涂膜的形成是在使灯玻璃的内表面朝上的情况下进行,但是,在采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即使在灯玻璃主体部上形成防水雾涂膜,涂料也会通过其周围的侧壁部朝向灯玻璃主体部的上方飞扬。此时,如果侧壁部过高,涂料将不会越过侧壁部向外部飞散,而是滞留于侧壁部的内侧空间内。由于防水雾涂膜用的涂料大多含有界面活性剂,不容易变为很微小的颗粒,故滞留于侧壁部内侧空间的涂料降落到灯玻璃主体部的内表面上,由此,容易在灯玻璃上产生所谓的麻点现象。为了防止发生上述麻点现象,最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侧壁部的高度,这样有利于涂料越过侧壁部而朝向外侧飞散。于是,如本专利技术第四种技术方案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的高度最好低于60mm。在本专利技术中,对灯玻璃安装固定在灯主体上的具体结构没有什么特别限定,比如可以采用粘接式安装固定,同时采用密封件和卡子(clip)等的安装固定,以及用焊接方法安装固定等,但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五种技术方案所述的方式,如果采用焊接方法安装固定,则即使在密封支脚部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仍可将灯玻璃安装固定于灯主体上,由此可降低侧壁部及密封支脚部的总高度,这样可更加有效地防止麻点的发生。在这里“焊接”的种类不为特别限定的形式,可采用比如超声波焊接等的振动焊接或热板焊接等方式。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侧视剖面图;图2(a)为表示对上述车辆用灯具中的灯玻璃的外表面涂敷硬涂膜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图2(b)为表示对该灯玻璃的内表面涂敷防水雾涂膜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3(a)、图3(b)、图3(c)为在图1中的III部的具体结构图,是用于说明防水雾涂膜形成的意义的图;图4为表示已有的实例,是与图2相同的图。下面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的侧视剖面图。如图所示,该车辆用灯具10为前灯,在由灯玻璃12和灯主体14构成的灯室内,由光源灯泡18、反射镜20和灯罩22形成的反射机构16以可沿上下和左右方向倾斜运动的方式设置,在该灯室内的灯玻璃12的附近,设置有延长反射镜24。上述灯玻璃12由合成树脂制成(具体来说,由聚碳酸酯树脂制成),由呈透明状的灯玻璃主体部12A、形成于该灯玻璃主体部12A的外缘处的侧壁部12B、以及形成该侧壁部12B的前端的密封支脚部12C构成,密封支脚部12C的后端面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安装固定在灯主体14的前端凸缘部14a上。该灯玻璃12的侧壁部12B的内表面12a的高度h即使在最高的位置,仍为小于60mm的值。另外,在灯玻璃12的内表面12a上,按照覆盖该灯玻璃主体部12A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形成有防水雾涂膜26,此外,按照覆盖该侧壁部12B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形成有凹凸部12c(例如滚花、折皱、梨皮状花纹等)。在该灯玻璃12的外表面12b上,按照覆盖该灯玻璃主体部12A和侧壁部12B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形成有硬涂膜(其硬度大于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具,包括合成树脂制成的灯玻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灯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防水雾涂膜,并且在该灯玻璃的外表面上形成硬涂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川信治中村浩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