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44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属包馅食品成型装置,成型装置包括支承座,支承座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合模块与第二合模块,第二合模块与第一合模块均具有相互吻合的压合边沿;支承座上还活动安装有第三合模块,第二合模块置于第三合模块与第一合模块之间,第三合模块与第一合模块均具有相互吻合的成型腔,第二合模块具有通孔,第三合模块与第一合模块的成型腔通过通孔相连通。通过在第一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内分别设计相互对应的模腔,使得在包合的过程中,饺子皮边缘压合与后部成型由第二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分别完成,不仅使饺子包合后边缘更为严实,且不会因边缘压合而影响饺子成型后的整体形态,使得饺子成品整体形态接近于元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馅食品成型装置,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饺子机大多使用成型模具辅助成型,成型模具通过合模块翻转即可完成饺子预成型。由于目前消费者对饺子成品的形态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翻板模具成型的饺子形态单调,与手工饺的形态差距较大,并且翻转成型的成型装置由于其本身夹片结构的限制,易使饺子两端边缘压合不彻底,从而导致包制完成后饺子两端开口,影响产品质量及口感。因而有必要针对自动饺子机上使用的饺子成型装置的结构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同类饺子成型模具生产的饺子形态单调,与手工饺形态差距较大,且易使饺子两端边缘压合不彻底,影响产品质量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所述的成型装置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合模块与第二合模块,所述第二合模块与第一合模块均具有相互对应的压合边沿;所述支承座上还活动安装有第三合模块,所述第二合模块置于第三合模块与第一合模块之间,所述第三合模块与第一合模块均具有相互对应的成型腔,所述第二合模块具有连通位,所述第三合模块与第一合模块的成型腔通过所述连通位相连通;所述第一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下部的棱边线,在第一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旋转任意角度时,均与支承座保持相同的距离。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的成型腔相互对称,且所述第一合模块或第三合模块的成型腔内设有凹筋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的成型腔内均设有凹筋位,所述第一合模块的成型腔内的凹筋位为两个,所述第三合模块的成型腔内的凹筋位为三个,且呈发散状的分布于成型腔内。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之间还设有支承台面,所述支承台面置于所述第二合模块的连通位下部,并安装在支承座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合模块、第二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在支承座上翻转的中轴线相互重合。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合模块、第二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上均设有导向滚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合模块为三个,且分别通过转轴安装在支承座上,所述第三合模块也为三个,且通过翻转板由转轴安装在支承座上,所述第二合模块具有三个与第一合模块、第三合模块相对应的连通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每个所述第一合模块上均设有导向滚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合模块上的连通位的上缘,与饺子成品的上缘相吻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通过在第一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内分别设计相互对应的模腔,使得合模块翻转使饺子成型后,饺子成品的前部与后部均具有弧形凸出部,并且在包合的过程中,饺子皮边缘压合与后部成型由第二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分别完成,不仅使饺子包合后边缘更为严实,且不会因边缘压合而影响饺子成型后的整体形态,使得饺子成品整体形态接近于元宝,进一步提升饺子的美观性,也更加接近于手工饺。通过将多个合模块设计为同轴翻转的结构,使得合模块在翻转时不再具有位置差,保证了合模块受力压合时相互的吻合性,使饺子两端的皮料得到有效压合,避免包制完成后饺子的两端出现开口,且同轴安装的两个合模块即使多次翻转也不易发生位移,保证了自动饺子机连续作业时成型装置压合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合模状态示意图。图4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为支承座、2为第一合模块、3为第二合模块、4为导向滚轮、5为第三合模块、6为成型腔、7为连通位、8为凹筋位、9为翻转板、10为棱边线、11为支承台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该成型装置包括支承座1,在该支承座1上需活动安装一个第一合模块2与一个第二合模块3,并且第二合模块3与第一合模块2之间需设计相互吻合的压合边沿;更为重要的是,在前述支承座1上还需活动安装一个第三合模块5,将前述的第二合模块3置于第三合模块5与第一合模块2之间,并且还需在第三合模块5与第一合模块2内,设计位置相互对应的成型腔6,相应的,第二合模块3具有连通位7,使得第三合模块5与第一合模块2的成型腔6可通过该连通位7相连通;从而使第三合模块5可辅助第一合模块2进行成型;同时,结合图4所示,在前述两个合模块5的安装结构上,需使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下部的棱边线10,在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旋转任意角度时,均与支承座1保持相同的距离。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避免在饺子成型过程中,饺子底部的皮料被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压合,从而在饺子的两端形成T形边,导致饺子两端皮料过厚,不易煮熟且影响口感。优选的是,为方便控制各个合模块的开合,可在第一合模块2、第二合模块3与第三合模块5上均设置导向滚轮4,通过导轨与导向滚轮4配合即可实现各个合模块的开合,并且导轨的形态亦可决定各个合模块的开合的时机;同时前述第二合模块3上的连通位7的上缘,与饺子成品的上缘相吻合,从而在皮料压合时不影响饺子边缘的形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内分别设计相互对应的模腔,使得合模块翻转使饺子成型后,饺子成品的前部与后部均具有弧形凸出部,并且在包合的过程中,饺子皮边缘压合与后部成型由第二合模块与第三合模块分别完成,不仅使饺子包合后边缘更为严实,且不会因边缘压合而影响饺子成型后的整体形态,使得饺子成品整体形态接近于元宝,进一步提升饺子的美观性,也更加接近于手工饺;同时正如上述所提到的,通过对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在支承座1上的活动结构进行设计,使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下部的棱边线10在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旋转任意角度时,均与支承座1保持相同的距离。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避免在饺子成型过程中成型装置在饺子底部压面,不会在饺子的两端形成T形边,以避免饺子两端皮料过厚,不易煮熟且影响口感。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为提升饺子成品的形态,亦或者满足饺子特殊形态的要求,可将上述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的成型腔6设计为相互对称的结构,从而使饺子成品前后部的弧形凸起部也相互对称;不仅如此,为模仿北方手工胶的形态,亦可在第一合模块2或第三合模块5的成型腔6内设计凹筋位8,通过该凹筋位8可使得饺子成品的前部或后部形成如同手工饺的突出筋,当然,前述的凹筋位8可同时设计在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的成型腔6内,同时该凹筋位8可设计为两个或三个,例如将第一合模块2的成型腔6内的凹筋位8设计为两个,将第三合模块5的成型腔6内的凹筋位8设计为三个,且凹筋位8均呈发散状的分布于成型腔6内,以进一步提升饺子成品的美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装置包括支承座(1),所述支承座(1)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合模块(2)与第二合模块(3),所述第二合模块(3)与第一合模块(2)均具有相互吻合的压合边沿;/n所述支承座(1)上还活动安装有第三合模块(5),所述第二合模块(3)置于第三合模块(5)与第一合模块(2)之间,所述第三合模块(5)与第一合模块(2)均具有相互对应的成型腔(6),所述第二合模块(3)具有连通位(7),所述第三合模块(5)与第一合模块(2)的成型腔(6)通过所述连通位(7)相连通;/n所述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下部的棱边线(10),在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旋转任意角度时,均与支承座(1)保持相同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装置包括支承座(1),所述支承座(1)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合模块(2)与第二合模块(3),所述第二合模块(3)与第一合模块(2)均具有相互吻合的压合边沿;
所述支承座(1)上还活动安装有第三合模块(5),所述第二合模块(3)置于第三合模块(5)与第一合模块(2)之间,所述第三合模块(5)与第一合模块(2)均具有相互对应的成型腔(6),所述第二合模块(3)具有连通位(7),所述第三合模块(5)与第一合模块(2)的成型腔(6)通过所述连通位(7)相连通;
所述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下部的棱边线(10),在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旋转任意角度时,均与支承座(1)保持相同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的成型腔(6)相互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模块(2)或第三合模块(5)的成型腔(6)内设有凹筋位(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板式饺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模块(2)与第三合模块(5)的成型腔(6)内均设有凹筋位(8),所述第一合模块(2)的成型腔(6)内的凹筋位(8)为两个,所述第三合模块(5)的成型腔(6)内的凹筋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掘越智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