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13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它包括塔壳、一组挡板、第一均风板、第一喷淋管、挡水板、储液罐;塔壳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管,塔壳顶部设有排气口,塔壳底部设有排污口;进气管上方水平设有一组挡板,挡板一侧留有缺口,相邻挡板的缺口的位置相反;塔壳内的液面没过所用挡板;液面上方设有第一均风板;第一均风板上方设有第一喷淋管;第一喷淋管上方设有挡水板;储液罐内的液体由离心泵输送至第一喷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结构合理,运行可靠,燃煤废气与脱硫剂脱硝剂的接触时间长,吸收充分,排气中硫硝残余较少,排气中水汽含量较少,脱硫剂脱硝剂可多次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
本技术属于工业废气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
技术介绍
SO2、NOX是一类常见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对人体和环境有极大危害。燃煤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含硫和含硝的气体,这些含硫含硝气体必须经过脱硫脱硝处理才能达标排放。塔式喷淋脱硫脱硝设备是一种常用的硫脱硝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将脱硫剂和脱硝剂在塔顶喷出,同时将含硫含硝废气从塔底输入,使两者在塔内相对运动实现脱硫脱硝的目的,例如技术专利CN210131520U所提供的一种煅烧炉脱硫脱硝塔。然而,在本技术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技术中还至少存在气液接触时间短、接触不充分、排气中硫硝残余偏高、排气中水汽含量偏高、脱硫剂脱硝剂循环利用率偏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包括塔壳、一组挡板、第一均风板、第一喷淋管、挡水板、储液罐;塔壳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管,塔壳顶部设有排气口,塔壳底部设有排污口;进气管上方水平设有一组挡板,挡板一侧留有缺口,相邻挡板的缺口的位置相反;塔壳内的液面没过所用挡板;液面上方设有第一均风板;第一均风板上方设有第一喷淋管;第一喷淋管上方设有挡水板;储液罐内的液体由离心泵输送至第一喷淋管;储液罐与塔壳底部之间连接有溢流管,溢流管的最高处与塔壳内的液面齐平;溢流管的最高处还接设稳压管;稳压管的另一端伸入塔壳内,管口朝下,且位于第一均风板和第一喷淋管之间;储液罐底部设有排液接口。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挡板下表面设有蛇形凹槽。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挡水板截面呈Z型。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第一均风板为蜂窝形均风板。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第一喷淋管上方还设有第二均风板,第二均风板上方设有第二喷淋管。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塔壳底部还设有隔腔,隔腔内设有一组超声波发生器。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隔腔侧面还设有检修孔。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结构合理,运行可靠,燃煤废气与脱硫剂脱硝剂的接触时间长,吸收充分,排气中硫硝残余较少,排气中水汽含量较少,脱硫剂脱硝剂可以多次循环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和2中挡板的仰视图;图3为实施例1和2中第一均风板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塔壳1、挡板2、第一均风板3、第一喷淋管4、挡水板5、储液罐6、第二均风板7、第二喷淋管8、隔腔9、进气管11、排气口12、排污口13、蛇形凹槽21、溢流管61、稳压管62、排液接口63、超声波发生器91、检修孔9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1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塔壳1、一组挡板2、第一均风板3、第一喷淋管4、挡水板5、储液罐6;塔壳1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管11,塔壳1顶部设有排气口12,塔壳1底部设有排污口13;进气管11上方水平设有一组挡板2,挡板2一侧留有缺口,相邻挡板2的缺口的位置相反;塔壳1内的液面没过挡板2;液面上方设有第一均风板3;第一均风板3上方设有第一喷淋管4;第一喷淋管4上方设有挡水板5;储液罐6内的液体由离心泵输送至第一喷淋管4;储液罐6与塔壳1底部之间连接有溢流管61,溢流管61的最高处与塔壳1内的液面齐平;溢流管61的最高处还接设稳压管62;稳压管62的另一端伸入塔壳1内,管口朝下,且位于第一均风板3和第一喷淋管4之间;储液罐6底部设有排液接口63。该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使用时,脱硫剂脱硝剂由离心泵从储液罐6泵送至第一喷淋管4雾化喷出,在塔壳1自上而下落下;塔壳1下部储有脱硫剂脱硝剂,液面没过挡板2;液面高度由溢流管61控制并保持稳定,溢流管61上设置稳压管62是为了防止发生虹吸效应。与此同时,将燃煤废气从进气管11通入,燃煤废气在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在一组挡板2之间多次折返流动,燃煤废气中的硫硝组分被吸收后继续向上运动,离开液相后流经第一均风板3后与从第一喷淋管4雾化喷出的脱硫剂脱硝剂混合,再次净化后流经挡水板5去除水汽后从排气口12排出。净化产生的污泥沉积于塔壳1底部,通过间歇排污的方式从排污口13排出。本实施例中,挡板2下表面设有蛇形凹槽21。在浮力作用下,气体会沿着挡板2下表面流通,设置蛇形凹槽21可以显著延长气体流过挡板2的时间,提升净化效果。本实施例中,挡水板5截面优选呈Z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均风板3优选为蜂窝形均风板。实施例2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如图2至4所示,包括塔壳1、一组挡板2、第一均风板3、第一喷淋管4、挡水板5、储液罐6;塔壳1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管11,塔壳1顶部设有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壳(1)、一组挡板(2)、第一均风板(3)、第一喷淋管(4)、挡水板(5)、储液罐(6);所述塔壳(1)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管(11),所述塔壳(1)顶部设有排气口(12),所述塔壳(1)底部设有排污口(13);所述进气管(11)上方水平设有一组挡板(2),所述挡板(2)一侧留有缺口,相邻挡板(2)的缺口的位置相反;所述塔壳(1)内的液面没过所述挡板(2);液面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均风板(3);所述第一均风板(3)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喷淋管(4);所述第一喷淋管(4)上方设有所述挡水板(5);所述储液罐(6)内的液体由离心泵输送至所述第一喷淋管(4);所述储液罐(6)与所述塔壳(1)底部之间连接有溢流管(61),所述溢流管(61)的最高处与所述塔壳(1)内的液面齐平;所述溢流管(61)的最高处还接设稳压管(62);所述稳压管(6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塔壳(1)内,管口朝下,且位于第一均风板(3)和第一喷淋管(4)之间;所述储液罐(6)底部设有排液接口(6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废气的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壳(1)、一组挡板(2)、第一均风板(3)、第一喷淋管(4)、挡水板(5)、储液罐(6);所述塔壳(1)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管(11),所述塔壳(1)顶部设有排气口(12),所述塔壳(1)底部设有排污口(13);所述进气管(11)上方水平设有一组挡板(2),所述挡板(2)一侧留有缺口,相邻挡板(2)的缺口的位置相反;所述塔壳(1)内的液面没过所述挡板(2);液面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均风板(3);所述第一均风板(3)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喷淋管(4);所述第一喷淋管(4)上方设有所述挡水板(5);所述储液罐(6)内的液体由离心泵输送至所述第一喷淋管(4);所述储液罐(6)与所述塔壳(1)底部之间连接有溢流管(61),所述溢流管(61)的最高处与所述塔壳(1)内的液面齐平;所述溢流管(61)的最高处还接设稳压管(62);所述稳压管(6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塔壳(1)内,管口朝下,且位于第一均风板(3)和第一喷淋管(4)之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章先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新瑞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