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及使用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95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及使用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真空管道结构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二结构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用于供列车双向通行,第二结构设置在第一结构的下部,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相连接以形成真空管道本体,真空管道本体用于为列车提供气密性真空管道环境。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线管道线路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及使用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管道交通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及使用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技术介绍
对于高速运行的大众交通工具而言,无论飞机还是高铁,其运行的主要阻力都是空气阻力,空气阻力限制了速度的提升,也形成了巨大的能耗,为了提升运行速度人们早已提出了真空管道的概念,就是把车辆运行的线路轨道置于封闭的管道之内,并将管道抽真空。所谓真空管道,并不是完全的真空状态,而是有一定的密度的空气存在的,车辆在管道内运行仍然存在空气动力学作用,并且考虑到真空管道的建设成本,管道的断面积不可能比列车的断面积大的太多,这样列车在管道内高速运行时存在“阻塞”效应(业内将列车的断面积与管道的断面积之比称为阻塞比)。阻塞效应的存在使得列车即使在真空管道内运行时也会受到较为明显的气动作用,包括气动力以及气动温升。目前,真空管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均没有进入工程化实施运用阶段,从国内外有关资料所披露的技术方案来看,现有常见的双线管道结构具体如图5至图8所示,其中,图5和图6示出了垂向排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包括:/n第一结构(10);/n第二结构(20),所述第二结构(20)包括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所述第一轨道(21)和所述第二轨道(22)用于供列车双向通行,所述第一结构(10)与所述第二结构(20)相连接以形成真空管道本体,所述真空管道本体用于为列车提供气密性真空管道环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包括:
第一结构(10);
第二结构(20),所述第二结构(20)包括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所述第一轨道(21)和所述第二轨道(22)用于供列车双向通行,所述第一结构(10)与所述第二结构(20)相连接以形成真空管道本体,所述真空管道本体用于为列车提供气密性真空管道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10)为圆弧拱形结构,所述第二结构(20)为W型结构,所述第二结构(20)包括第一侧壁(20a)、第二侧壁(20b)、第三侧壁(20c)、第四侧壁(20d)、第一轨道底部结构(20e)和第二轨道底部结构(20f),所述第一侧壁(20a)、所述第二侧壁(20b)、所述第三侧壁(20c)和第四侧壁(20d)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轨道底部结构(20e)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20a)和所述第二侧壁(20b)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20a)和所述第二侧壁(20b)连接,所述第二轨道底部结构(20f)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20c)和所述第四侧壁(20d)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三侧壁(20c)和所述第四侧壁(20d)连接,所述第一侧壁(20a)、所述第一轨道底部结构(20e)以及所述第二侧壁(20b)形成所述第一轨道(21),所述第三侧壁(20c)、所述第二轨道底部结构(20f)以及所述第四侧壁(20d)形成所述第二轨道(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20)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气线圈(23)、多个第二电气线圈(24)、多个第三电气线圈(25)和多个第四电气线圈(26),多个所述第一电气线圈(23)连续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20a)内,多个所述第二电气线圈(24)连续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20b)内,多个所述第一电气线圈(23)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气线圈(24)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第三电气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刚毛凯韩树春李少伟薄靖龙任晓博刘骁胡良辉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