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全息记录媒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86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息记录媒体,它包括全息记录载体、第一抗反射膜和第二抗反射膜,数据被全息记录在全息记录载体上,第一抗反射膜形成于全息记录载体一个表面上,第二抗反射膜形成于全息记录载体另一个表面上,第一抗反射膜和第二抗反射膜的光学特性相互不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息记录媒体,特别是一种能将数据作为全息图三维地记录下来的全息记录媒体。
技术介绍
一次性写入的光学记录媒体诸如CD-R DVD-R和数据可重复写入的光学记录媒体例如CD-RW DVD-RW已经作为记录数字数据的记录媒体被广泛使用。当数据要被记录在这些常用的光学记录媒体之上时,一强度经调制后的激光束投影到这种光学记录媒体的记录层上,由此化学和/或物理变化改变了局部的记录层而形成了记录标记。数据是由记录标记的前缘和后缘之间的长度(记录标记长度)以及记录标记的后缘和下一个记录标记的前缘之间的长度(空白长度)组成的。因此,在这些光学记录媒体中,数据的表达形式是一维的而记录形式是二维的。然而,现今朝着高度的信息化社会的显著进步已经产生出了一种需求,即要求光学记录媒体的容量的进一步增长和数据记录、数据再现的进一步加速。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已经提出了下一代的各种各样的光学记录媒体,在这些记录媒体中,注意力集中在通过在光学记录媒体上记录类似图像的数据来实现大容量的光学记录媒体、高速的数据记录、数据再现这一技术,由此取代二维的数据记录方式。该技术的一个例子即全息记录。在全息记录中,类似图像的数据被三维地记录在光学记录媒体上。通过全息记录方式记录数据的记录媒体被称作是全息记录媒体(“全息数据存储”,光学科学第76期Springer系列)在全息记录中,被称作为物光束和参考光束的两束相干激光束以不同的角度投射到全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层(全息记录层)上,因此产生了干涉条纹,而由此产生的干涉条纹作为全息图被立体地记录在记录层上。当数据被再现时,参考光束就投射到记录层上,该记录层中记录于干涉条纹,作为全息图记录下来的数据被再现。正如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第200263733号中所述,全息记录媒体的衬底是由凹凸图案形成的,用以确定物光束和参考光束、或者是参考光束的位置,并且检测数据被记录下来或数据被再现的区域地址。在这种情况下,当数据被记录或被再现时,通过将被称作是位置控制光束的第三激光束光点聚焦在凹凸图案上,就有可能确定物光束和参考光束或仅仅是参考光束的位置、并检测数据被记录下来或数据被再现的区域地址。如上所述,由于数据被三维地记录在全息记录媒体上,因此可以认为数据记录和数据再现受到了激光束在衬底表面产生的反射的极大影响,这在数据以二维方式记录的常用光学记录媒体中不会产生问题。由于这一原因,有必要在全息记录媒体上通过在衬底表面提供一种抗反射膜来抑制衬底表面的反射,因为这一反射影响了数据记录和数据再现。然而,如果在衬底表面上提供一种能极大地抑制激光束经过衬底表面产生的反射的抗反射膜,当位置控制光束投射到衬底表面形成的凹凸图案上时,衬底表面反射的光束就不会用所希望的方式进行调制,因此,定位物光束和参考光束或是定位参考光束,或者检测数据被记录下来或数据被再现的区域地址就会因此变得困难起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息记录媒体,它通过使用物光束和参考光束来实现数据记录和数据再现特性的改进,并且同时使得物光束和参考光束或者仅仅是参考光束完成预定的定位,和使用位置控制光束来检测数据被记录下来或数据被再现的区域地址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一全息记录媒体来实现,该全息记录媒体包括全息记录数据的全息记录载体,在全息记录载体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一抗反射膜以及在全息记录载体另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二抗反射膜,该第一抗反射膜和第二抗反射膜的光学特性相互是不同的。本专利技术中,这里所称的全息记录载体至少包括一个全息记录层,它也有可能由一对可透光的衬底以及一夹在衬底之间的全息记录层组成,或者是由一层可透光的衬底以及在该可透光衬底的一表面上形成的全息记录层构成,更进一步地,它也有可能仅由全息记录层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第一抗反射膜和第二抗反射膜相互有着不同的光学特性,这就可能抑制物光束和参考光束在全息记录载体表面产生的反射,并可以通过适当地设定第一抗反射膜和第二抗反射膜的光学特性参数来确保位置控制光束在全息记录载体表面产生的反射,因此,就有可能使用物光束和参考光束来改进数据记录、数据再现特性,同时也能够完成物光束和参考光束或者仅仅是参考光束的预定定位,以及使用位置控制光束来检测数据被记录下来或数据被再现的区域地址。在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方案中,全息记录载体的构成要便于数据记录在其中并且通过投射第一激光束数据由此被再现,和在全息记录载体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凹凸图案以便能够确定第一激光束的位置,及通过在凹凸图案表面上投射第二激光束来检测数据被记录下来或数据被再现的区域地址。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优选方案中,第二抗反射膜的形成要便于其相对于第二激光束的反射系数大于其相对于第一激光束的反射系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优选方案,抑制第一激光束在全息记录载体的另一表面上产生的反射是可能的,而且能因此确保第二激光束的反射。更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第一抗反射膜和第二抗反射膜的形成要便于第二抗反射膜相对于第二激光束的反射系数要大于第一抗反射膜相对于第二激光束的反射系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优选方案,可以抑制第二激光束在全息记录载体的一个表面上产生的反射并能确保第二激光束在全息记录载体的另一个表面上产生反射。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抗反射膜相对于第一激光束的反射系数和第二抗反射膜相对于第一激光束的反射系数二者都最好等于或低于1.0%,更佳的数值取0.5%或低于0.5%。当第一抗反射膜相对于第一激光束的反射系数和第二抗反射膜相对于第一激光束的反射系数都等于或低于1.0%时,就有可能有效地防止第一激光束在全息记录载体的两个表面上的反射对数据记录和数据再现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抗反射膜相对于第二激光束的反射系数最好等于或高于2.0%,更佳的数值取3.0%或高于3.0%,最好等于或高于4.0%。当第二抗反射膜相对于第二激光束的反射系数最好等于或高于2.0%时,由凹凸图案反射的第二激光束就能进行很好的调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激光束的波长最好小于第二激光束的波长。当第一激光束的波长小于第二激光束的波长时,就能更可靠地防止全息记录载体曝光以及防止数据出错或丢失;而且,第一抗反射膜和第二抗反射膜的厚度最好都等于或小于第一激光束波长的1.5倍;当第一抗反射膜和第二抗反射膜的厚度最好都等于或小于第一激光束波长的1.5倍时,材料的成本得到降低,由于形成第一和第二抗反射膜所需的时间能被缩短,因此就降低了其制造成本。而且,能够防止第一和第二抗反射膜由于其中所产生的应力而脱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第一抗反射膜形成于全息记录载体表面,而第一激光束投射到该表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全息记录载体包括了第一可透光的衬底、第二光可透过衬底和位于这两衬底之间的全息记录层。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将通过下面参考附图的描述将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该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全息记录媒体的外观图;图2是图1中用A表示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抗反射膜的剖视图;图4是全息图记录和再现装置图,该装置用来将数据记录在全息记录媒体上或从该媒体上再现数据;图5是另一个将数据记录在全息记录媒体上或从该媒体上再现数据的全息数据记录装置实施例图;图6是实施例1中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岛哲郎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