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620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包括两根立柱、安装在两根立柱顶部之间的横杆、以及安装在横杆上的两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顶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顶部设置有两处定位板,横杆底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中滑动安装有两处滑块,横杆上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沿横杆宽度方向设置并延伸至安装槽中,双向螺纹杆贯穿两处滑块,双向螺纹杆上的双向螺纹分别与两处滑块螺纹配合,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板上设置有和定位杆配合的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进行龙门架上的激光雷达安装拆卸的效果,便于进行清理、维修与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检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车辆检测时,为了防止车辆超载会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测量车辆的外廓尺寸,相关技术提供的车辆外廓尺寸的检测包括手工测量、使用外轮廓尺寸测量装置的等。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45356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外廓尺寸测量装置,属于激光测距领域。在测试场地固定设置龙门架,激光雷达Ⅰ、Ⅱ分别安装在龙门架的上部,并分别与配电箱内的电路板相连,所述激光雷达Ⅰ测量车辆的宽度和高度,激光雷达Ⅱ测量车辆的长度;光电传感器Ⅰ、闸机、车辆外廓测量提示液晶屏分别与配电箱相连,且固定设置在龙门架的一侧;在龙门架的另一侧,依序设置号牌识别仪、光电传感器Ⅰ、Ⅱ、外观查验液晶屏、全景摄像头Ⅰ、Ⅱ,所述号牌识别仪与车辆外廓测量提示液晶屏相连,所述全景摄像头Ⅰ、Ⅱ分别与外观查验液晶屏相连。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激光雷达(激光检测仪)安装在龙门架上,在使用过程中,过往的车辆经过时扬起的灰尘、排放的尾气都可能附着在激光雷达上,影响激光雷达的测量准确,需要经常进行清理,同时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也需要进行更换或者维修,因为激光雷达安装在高处,传统的安装方式(若螺钉安装等),安装拆卸较为不便,不利于进行清理、维修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其具有便于进行龙门架上的激光雷达安装拆卸的效果,便于进行清理、维修与更换。<br>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包括两根立柱、安装在两根立柱顶部之间的横杆、以及安装在横杆上的两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顶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顶部设置有两处定位板,横杆底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中滑动安装有两处滑块,横杆上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沿横杆宽度方向设置并延伸至安装槽中,双向螺纹杆贯穿两处滑块,双向螺纹杆上的双向螺纹分别与两处滑块螺纹配合,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板上设置有和定位杆配合的卡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雷达的结构用于进行汽车尺寸的测量,在进行激光雷达的安装时,先进行双向螺纹杆的转动,使得滑块相互远离,为定位板留下空间,再将安装板和定位板送入到安装槽中,之后反向转动双向螺纹杆,使得两处滑块相互靠近,滑块朝向定位板移动,在移动时会使得定位杆靠近定位板上的卡孔,最终将定位杆的端部送入到卡孔中,实现了对定位板的定位,完成了激光雷达的安装,只需要进行双向螺纹杆的转动就可以实现安装,安装过程较为方便;拆卸时也只需要向相反方向转动双向螺纹杆即可,便于进行安装拆卸、清理维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横杆外部并连接有转动把手,转动把手上设置有套管,双向螺纹杆的端部边缘成型有两处卡块,套管内侧成型有和卡块配合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套管和转动把手的结构,将套管套在双向螺纹上,卡块和卡槽进行配合,在进行转动把手和套管的转动时,会带动双向螺纹螺纹杆转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套管内侧成型有两处的凹槽,两处凹槽以套管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凹槽中设置有弹性片,弹性片的一端固定在凹槽中,另一端延伸至凹槽外部,弹性片弯曲设置,弹性片的弯曲方向为从套管的边缘到中心并向靠近转动把手的方向弯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凹槽的结构并进行弹性片的安装,弹性片弯曲设置,在进行套管和双向螺纹杆的配合时,双向螺纹杆会向两边挤压弹性片,使得弹性片整个进入到凹槽中,因为弹性片形变之后的弹力,作用在双向螺杆上实现了套管和双向螺纹杆之间的连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处定位杆相互远离的端部设置有倾斜的斜面,斜面的倾斜方向为从定位杆四周到中心向远离滑块的方向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杆进行水平移动时,定位杆会逐渐靠近卡孔并最终进入到卡孔中,增加了定位杆上倾斜的斜面结构,在使用时定位杆上的斜面先和卡孔进行配合,方便定位杆的端部进入到卡孔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处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位于定位杆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橡胶垫的结构,在转动双向螺纹杆使得定位杆和滑块移动进行定位板的定位时,除了定位杆和卡孔配合之外,橡胶垫还会挤压定位板,使得定位板的安装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沿着双向螺纹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滑块顶部设置有和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块,导向块滑动安装在导向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导向槽和导向块的结构对两处滑块进行限位,在双向螺纹杆转动时使得滑块只能沿着双向螺纹杆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立柱两侧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通过伸缩杆与竖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柱两侧安装防护板,对立柱进行防护,减少因为汽车与立柱发生碰撞造成立柱损坏的可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伸缩杆包括与立柱连接的杆一、以及与防护板连接的杆二,杆一端部成型有活动槽,杆二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活动槽中,活动槽中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活动槽的槽底和杆二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伸缩杆设置为杆一和杆二配合的结构,杆一和杆二活动连接,在防护板被碰撞时,防护板会带动杆二进行活动,对缓冲弹簧进行挤压,缓冲弹簧起到了缓冲效果,提升了防护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进行激光雷达的安装时,先进行双向螺纹杆的转动,使得滑块相互远离,为定位板留下空间,再将安装板和定位板送入到安装槽中,之后反向转动双向螺纹杆,使得两处滑块相互靠近,滑块朝向定位板移动,在移动时会使得定位杆靠近定位板上的卡孔,最终将定位杆的端部送入到卡孔中,实现了对定位板的定位,完成了激光雷达的安装,只需要进行双向螺纹杆的转动就可以实现安装,安装过程较为方便;拆卸时也只需要向相反方向转动双向螺纹杆即可,便于进行安装拆卸、清理维修;双向螺纹杆上安装套管和把手的结构,套管通过弹性片实现了和双向螺纹杆之间的连接,向外拉动套管便可以实现分离,安装拆卸较为方便;增加了防护板的结构,防护板和立柱之间通过伸缩杆的结构进行连接,通过防护板的结构实现了对立柱的防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横杆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把手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防护板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横杆;11、安装槽;12、导向槽;13、滑块;14、导向块;15、定位杆;16、橡胶垫;2、立柱;3、激光雷达;31、安装板;32、定位板;33、卡孔;4、双向螺纹杆;41、卡块;5、转动把手;51、套管;52、卡槽;53、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包括两根立柱(2)、安装在两根立柱(2)顶部之间的横杆(1)、以及安装在横杆(1)上的两处激光雷达(3),其特征在于:激光雷达(3)顶部设置有安装板(31),安装板(31)顶部设置有两处定位板(32),横杆(1)底部设置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中滑动安装有两处滑块(13),横杆(1)上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4),双向螺纹杆(4)沿横杆(1)宽度方向设置并延伸至安装槽(11)中,双向螺纹杆(4)贯穿两处滑块(13),双向螺纹杆(4)上的双向螺纹分别与两处滑块(13)螺纹配合,两个滑块(13)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杆(15),定位板(32)上设置有和定位杆(15)配合的卡孔(33)。/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包括两根立柱(2)、安装在两根立柱(2)顶部之间的横杆(1)、以及安装在横杆(1)上的两处激光雷达(3),其特征在于:激光雷达(3)顶部设置有安装板(31),安装板(31)顶部设置有两处定位板(32),横杆(1)底部设置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中滑动安装有两处滑块(13),横杆(1)上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4),双向螺纹杆(4)沿横杆(1)宽度方向设置并延伸至安装槽(11)中,双向螺纹杆(4)贯穿两处滑块(13),双向螺纹杆(4)上的双向螺纹分别与两处滑块(13)螺纹配合,两个滑块(13)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杆(15),定位板(32)上设置有和定位杆(15)配合的卡孔(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向螺纹杆(4)的一端延伸至横杆(1)外部并连接有转动把手(5),转动把手(5)上设置有套管(51),双向螺纹杆(4)的端部边缘成型有两处卡块(41),套管(51)内侧成型有和卡块(41)配合的卡槽(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分类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套管(51)内侧成型有两处凹槽(53),两处凹槽(53)以套管(51)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凹槽(53)中设置有弹性片(54),弹性片(54)的一端固定在凹槽(53)中,另一端延伸至凹槽(53)外部,弹性片(54)弯曲设置,弹性片(54)的弯曲方向为从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驭翔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