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558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包括:机油冷却器、冷却液管路、散热器、暖风箱、发动机水道和汽车底盘,所述冷却液管路分别与发动机水道和散热器连通设置,且冷却液管路一侧分支固定连通有节温器,所述节温器一侧固定连通有水泵,所述节温器和散热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管固定连通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也同时与冷却液管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固定安装有三向阀,所述冷却液管路内固定安装有水温传感器,所述机油冷却器一侧设置有两组管道,在对发动机电池热力失控进行预防后的同时,可有效的对热失控进行监测和遏制,从而可有效的对热失控进行可控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冷却系统均是通过散热器和风扇来实现发动机冷却,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随着汽车新技术的推广和大功率发动机的应用,汽车冷却系统不仅要冷却发动机本身,还要承担更大的热负荷,例如来自汽车暖风机、排气净化装置、液力变矩器、液力缓速器等其他产生热负荷元件的热负荷,特别是液力缓速器,其工作时产生的热负荷远比发动机热负荷大,这些额外的热负荷需要更大的散热器和风扇来协助冷却。由于目前汽车散热器和风扇的匹配已经基本成熟,受汽车本身空间的限制,散热器和风扇的高度和厚度无法实现太大改变,增加厚度也会同时增加风阻,并且经试验证明,单纯性增加散热器的高度和厚度对冷却效果并无太大改善,且缺少对电池的温度监控装置,导致无法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由于目前汽车散热器和风扇的匹配已经基本成熟,受汽车本身空间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包括:机油冷却器(1)、冷却液管路(2)、散热器(3)、暖风箱(4)、发动机水道(5)和汽车底盘(16),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管路(2)分别与发动机水道(5)和散热器(3)连通设置,且冷却液管路(2)一侧分支固定连通有节温器(6),所述节温器(6)一侧固定连通有水泵(7),所述节温器(6)和散热器(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8)固定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8)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管(10)固定连通有储液罐(9),所述储液罐(9)也同时与冷却液管路(2)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10)之间固定安装有三向阀(11),所述冷却液管路(2)内固定安装有水温传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包括:机油冷却器(1)、冷却液管路(2)、散热器(3)、暖风箱(4)、发动机水道(5)和汽车底盘(16),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管路(2)分别与发动机水道(5)和散热器(3)连通设置,且冷却液管路(2)一侧分支固定连通有节温器(6),所述节温器(6)一侧固定连通有水泵(7),所述节温器(6)和散热器(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8)固定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8)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管(10)固定连通有储液罐(9),所述储液罐(9)也同时与冷却液管路(2)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10)之间固定安装有三向阀(11),所述冷却液管路(2)内固定安装有水温传感器(12);
所述机油冷却器(1)一侧设置有两组管道(4),两组所述管道(4)分别与散热器(3)和第二连接管(10)固定连通。
所述发动机水道(5)一侧设置有电池模组(13)、以及用于监控电池模组(13)状态的BMS模块和BDU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13)包括电池壳体(1301),所述电池壳体(1301)包括壳体外层、壳体内层和壳体外层和壳体内层之间形成冷却腔体,壳体外层和壳体内层之间通过至少四组支撑块(1302)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罐(9)固定安装在靠近电池壳体的所述汽车底盘(16)上,所述电池壳体(1301)的壳体外层和壳体内层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冷却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301)和出水口(302),所述进水口(301)和出水口(302)分别与第一连接管(8)一端以及冷却液管路(2)一端固定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伟聂少军熊楚斌李军陈绵荣张波龚传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秀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