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15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上的干燥筒、设置在底座上的支座,以及安装在支座上的进料斗和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干燥筒的进口连通,所述支座上设有热源进气座,所述干燥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和内筒,所述的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烘干腔,所述的热源进气座与烘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烘干腔另一端所在的外筒上设有排气口,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干燥筒的内筒连通。本申请的热源蒸汽进入烘干腔,燥筒内的污泥受到烘干腔的高温作用,进行脱水干化处理,克服现有技术中污泥和高温蒸汽在一个工作室内,干燥室内的污泥物料与热媒之间的热交换时间较短、受热面积较小、脱水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产生和存在。如何处理污泥,始终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卵、有害重金属和大量难降解物质,如果处置不当或不彻底,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人们最原始的处理方式是当做肥料返回农田或进行填埋,未经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会对水源、大气以及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这种粗放的污泥处置方式正在被摒弃。人们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普遍认为污泥最好的处置办法是先进行脱水干燥处理,再进行废物利用。污泥干化后,可以用作锅炉燃料。污泥干化后,含水率降到30%以下,减量化70%以上,其热值一般不小于1300大卡,完全可以作为锅炉燃料进行掺烧。干污泥也可进行建材利用。干污泥既可以用作水泥熟料生产的部分替代燃料,另一方面,焚烧的残渣可以替代熟料生产使用的硅质、铝质原料,实现污泥再生利用。污泥干化后,水分脱掉的同时留下了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的肥料,也可以用于贫瘠土壤或矿山土壤的改良工程,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因此如何将污泥进行高效、节能、无污染的脱水干化是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前提和关键步骤。污泥脱水干燥主要目的是将污泥中的水分大部分去除,得到较为干燥的污泥,便于后续的利用。现在污泥脱水的设备和种类很多,比如板式压滤机、带式挤压机械以及蒸汽干化设备等。蒸汽干化设备主要工作方式和原理是利用高温热源,使污泥中的水分在高温的影响下,快速蒸发成水蒸气而与污泥分开,使污泥快速干化。现有的污泥干燥机大部分工作不理想,由于原因是干燥机结构设计不合理,污泥的受热面积较小,污泥脱水率较低,不能连续作业,生产效率低下。专利号为201520294805.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干燥机,包括机身、干燥室和粉碎装置,干燥室左侧设有热风进口,右侧为排气出口,污泥从靠近高温蒸汽端的干燥室左上方进入,从右侧排出。污泥进入干燥室后,高温蒸汽的直接作用下,进行脱水干化。这种污泥干燥机虽然结构简单,可以进行污泥的脱水干化,但存在着以下问题:(1)、污泥和高温蒸汽在一个工作室内,干燥室内的污泥物料与热媒之间的热交换时间较短,效率较低;(2)、一箱污泥干化后,需要将干燥室内的污泥清除,才能进行下一次污泥的脱水干化作业。这种设备不能进行连续作业,辅助时间长,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不适合大规模的污泥脱水干化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的受热面积较小,脱水率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上的干燥筒、设置在底座上的支座,以及安装在支座上的进料斗和输送泵,所述进料斗的出口与输送泵的进口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干燥筒的进口连通,所述支座上设有热源进气座,所述干燥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和内筒,所述的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烘干腔,所述的热源进气座与烘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烘干腔另一端所在的外筒上设有排气口,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干燥筒的内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烘干腔经隔板分隔为多个腔室,任意一个隔板上均设有通气孔,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外筒上设有排泄口,排泄口上设有密封塞。进一步的,所述干燥筒中内筒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材料包括耐磨钢板,所述螺旋叶片的宽度为干燥筒中内筒内径的1/6-1/4,所述螺旋叶片上喷涂有一层防粘涂层。进一步的,所述的污泥快速干燥装置还包括输泥管道,所述输泥管道的一端与输送泵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干燥筒的内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输泥管道的材料包括无缝钢管,所述输泥管道的内壁上喷涂有耐磨层,所述输泥管道的外壁喷涂或镶嵌有高分子耐高温隔热材料。进一步的,所述输泥管道外还套设有输气管道,输泥管道与输气管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输气管道的一端与热源进气座的输出口连通,输气管道的另一端与烘干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干燥筒中外筒外壁上的第一滚轮、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滚轮、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用于驱动第二滚轮的电机。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第二滚轮,所述的两个第二滚轮对称设置在干燥筒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干燥筒远离输送泵的一端设有出口,所述干燥筒的出口处设有出料罩体,出料罩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进一步的,所述干燥筒中外筒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激振器,所述外筒的外壁上涂覆有隔热材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包括底座、驱动装置、干燥筒、支座、进料斗和输送泵,污泥自进料斗进入输送泵,在输送泵的作用下进入干燥筒,热源进气座内的热源蒸汽进入烘干腔,对整个烘干腔加热,干燥筒内的污泥受到烘干腔的高温作用,进行脱水干化处理,克服现有技术中污泥和高温蒸汽在一个工作室内,干燥室内的污泥物料与热媒之间的热交换时间较短、受热面积较小、脱水率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烘干腔经隔板分隔为多个腔室,任意一个隔板上均设有通气孔,相邻两个隔板上的通气孔径向角度为180°,以便让蒸汽路线尽可能长,热交换更充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中干燥筒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干燥筒;201外筒;202-内筒;3-支座;4-进料斗;5-输送泵;6-热源进气座;7-排气口;8-废气排除结构;9-通气孔;10-排泄口;11-螺旋叶片;12-输泥管道;13-输气管道;14-第一滚轮;15-第二滚轮;16-电机;17-出料罩体;18-出料口;19-激振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上的干燥筒、设置在底座上的支座,以及安装在支座上的进料斗和输送泵,所述进料斗的出口与输送泵的进口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干燥筒的进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有热源进气座,所述干燥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和内筒,所述的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烘干腔,所述的热源进气座与烘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烘干腔另一端所在的外筒上设有排气口,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干燥筒的内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上的干燥筒、设置在底座上的支座,以及安装在支座上的进料斗和输送泵,所述进料斗的出口与输送泵的进口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干燥筒的进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有热源进气座,所述干燥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和内筒,所述的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烘干腔,所述的热源进气座与烘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烘干腔另一端所在的外筒上设有排气口,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干燥筒的内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快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腔经隔板分隔为多个腔室,任意一个隔板上均设有通气孔,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外筒上设有排泄口,排泄口上设有密封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快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筒中内筒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材料包括耐磨钢板,所述螺旋叶片的宽度为干燥筒中内筒内径的1/6-1/4,所述螺旋叶片上喷涂有一层防粘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快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快速干燥装置还包括输泥管道,所述输泥管道的一端与输送泵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干燥筒的内筒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庆隗永涛杨泽利杨学鹏王艳春陈婷蔡勇雁尹伟辰刘海平孙德田赵春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