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泥调理池、板框压滤单元、调节池、中和池、磁混凝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和储水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包括底泥加药调理、压滤脱水、尾水调节、两级中和、磁混凝沉淀、两级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储水池等工艺,用于就地收集和就地处理湖泊、河道清淤底泥压滤后的压滤水,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水体。整套系统除系统输入的清淤底泥脱水后所得的脱水底泥,含少部分系统内沉淀污泥需进一步处理处置外,无其他污染物排出系统外,污染物近零排放;同时系统内部水资源实现循环、综合利用,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湖泊、河道的沉积底泥已日益影响到湖泊、河道水体水质,特别是城市重污染的内湖、内河底泥,由于前期内湖、内河长期接纳污染物,导致其沉积底泥中含有大量可释放态或可溶解态的污染物,而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些可释放态或可溶解态的污染物会不断的向湖泊、河道水体释放,进而使修复、恢复好的水体生态再次受到影响或污染,因此,治理湖泊、河道水体污染,多数情况下,底泥清淤是一种必需的治理措施。目前,在我国清淤后的底泥,或者在特定的场所进行晾晒干化,然后外运处理处置,或者经过调理机械脱水后外运处理处置。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会有大量的底泥滤出尾水。通常情况下,这些尾水有的未经处理直接排回湖泊、河道,有的就近纳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对于未经处理直接排回河道的尾水,其污染物浓度要高于湖泊、河道水体,因此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加重;对于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短期大量的排入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水量水质,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稳定运行。因此,需要一种底泥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对就地产生的底泥清淤尾水进行就地收集与就地处理,使处理后的排水达到一定指标后,直接排回湖泊、河道,并对其水体基本不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清淤底泥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如何处理的技术问题。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泥调理池、板框压滤单元、调节池、中和池、磁混凝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和储水池。优选地,所述中和池包括一级中和池和二级中和池;调节池和磁混凝池之间,依次设有一级中和池和二级中和池。优选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的一级曝气生物滤池和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的二级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和储水池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一级曝气生物滤池和二级曝气生物滤池。优选地,所述沉淀池与磁混凝池之间设有用于污泥回流的管道。优选地,所述沉淀池与板框压滤单元之间设有用于沉淀污泥再次处理的输送管道。优选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与调节池之间设有用于反洗水返回调节池的管道。优选地,所述储水池与曝气生物滤池之间设有用于反洗曝气生物滤池的管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清淤底泥在底泥调理池经过投加石灰和聚丙烯酰胺PAM调理后,进入板框压滤单元,经由单元中的板框压滤机的压滤,排出的脱水污泥另外进行处理处置,排出的尾水进入调节池;步骤2:尾水在调节池内停留一段时间,调节池设置有搅拌,对尾水进行均值均量处理;步骤3:调节池污水依次进入两级中和池,通过在两级中和池中投加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尾水污水的pH值进行调节至后续工艺所需要的的pH值;步骤4:污水进入磁混凝池,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粉,去除污水中绝大部分的悬浮物SS、TP和少部分的COD,使污水得到初步净化;磁混凝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沉淀在沉淀池中;步骤5:污水进入两级曝气生物滤池BAF,在一级曝气生物滤池BAF碳化阶段,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在二级曝气生物滤池BAF硝化阶段,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步骤6:二级曝气生物滤池BAF出水,水质达标进入储水池,经储水池后排放;同时,储水池的水可用于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反洗水和系统配药用水。优选地,上述步骤4中沉淀池产生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磁混凝池,增加药剂的利用率;部分排出并经磁粉回收装置将污泥和磁粉分离,分离后的磁粉返回至磁混凝池重复利用,分离后的污泥排至板框压滤单元,经过脱水随脱水底泥进行处理处置。。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两级曝气生物滤池BAF中设有反洗工艺,反洗水排回至调节池;所述步骤6中所述储水池为两级曝气生物滤池BAF提供反洗水。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①设置两级中和调节,可根据污水处理的需求进行单独一级或者两级同时调节的操作,使运行操作更加合理,降低投加浓硫酸的风险;②磁混凝沉淀设置沉淀池并采用污泥回流,充分利用所投加药剂和磁粉,可减少药剂和磁粉的用量,节约运行成本;③设置两级BAF,将碳化反应和硝化反应分开进行,减小世代较短的异养菌种对世代较长的硝化菌种的影响,提高硝化反应效率,增加氨氮的去除率;④设置两级BAF,可根据污水处理的需求,进行单独运行某一级,去除有机物或氨氮,增加运行的可调节性。⑤整套系统除系统输入的清淤底泥脱水后所得的脱水底泥(含少部分系统内沉淀污泥)需进一步处理处置外,无其他污染物排出系统外,污染物近零排放,环境友好;同时系统内部水资源实现循环、综合利用,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处理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泥调理池;2.板框压滤单元;3.调节池;4.一级中和池;5.二级中和池;6.磁混凝池;7.沉淀池;8.一级曝气生物滤池;9.二级曝气生物滤池;10.储水池;11.反洗水;12.磁粉回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泥调理池1、板框压滤单元2、调节池3、中和池、磁混凝池6、沉淀池7、曝气生物滤池和储水池10。中和池包括一级中和池4和二级中和池5;调节池3和磁混凝池6之间,依次设有一级中和池4和二级中和池5。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的一级曝气生物滤池8和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物的二级曝气生物滤池9;沉淀池7和储水池10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一级曝气生物滤池8和二级曝气生物滤池9。沉淀池7与磁混凝池6之间设有用于污泥回流的管道。沉淀池7与板框压滤单元2之间设有用于沉淀污泥再次处理的输送管道。曝气生物滤池与调节池3之间设有用于反洗水11返回调节池3的管道。储水池10与曝气生物滤池之间设有用于反洗水11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管道。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清淤底泥在底泥调理池1经过投加石灰和聚丙烯酰胺PAM调理后,进入板框压滤单元2,经由板框压滤单元2中板框压滤机的压滤,排出的脱水污泥另外进行处理处置,排出的尾水进入调节池3;步骤2:尾水在调节池3内停留一段时间,调节池3设置有搅拌,对尾水进行均值均量处理;步骤3:调节池3污水依次进入两级中和池,通过在两级中和池中投加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尾水污水的pH值进行调节至后续工艺所需要的的pH值;步骤4:污水进入磁混凝池6,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粉,去除污水中绝大部分的悬浮物SS、TP和少部分的COD,使污水得到初步净化;磁混凝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沉淀在沉淀池7中;步骤5:污水进入两级曝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泥调理池、板框压滤单元、调节池、中和池、磁混凝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和储水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泥调理池、板框压滤单元、调节池、中和池、磁混凝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和储水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池包括一级中和池和二级中和池;调节池和磁混凝池之间,依次设有一级中和池和二级中和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的一级曝气生物滤池和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物的二级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和储水池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一级曝气生物滤池和二级曝气生物滤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与磁混凝池之间设有用于污泥回流的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与板框压滤单元之间设有用于沉淀污泥再次处理的输送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与调节池之间设有用于反洗水返回调节池的管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与曝气生物滤池之间设有用于反洗曝气生物滤池的管道。
8.一种底泥处理尾水深度净化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清淤底泥在底泥调理池经过投加石灰和聚丙烯酰胺PAM调理后,进入板框压滤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烁,李海峰,康晓蕾,范婉莹,陈畅,白韬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四研究所,上海衡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