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957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包括轮盘、护板、外减振胶圈、内减振胶圈和轮毂;其中,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轮缘上,内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外端面及护板的内端面上,内减振胶圈和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上后,通过螺栓将护板和轮毂紧固连接。该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能够克服单一内减振式负重轮减振效果较差、散热困难和和单一外减振式负重轮外部减振件易磨损失效而导致负重轮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该负重轮减振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能够满足车辆高速、平稳行驶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履带车辆负重轮
,具体涉及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
技术介绍
履带车辆负重轮是履带车辆用于支撑车体并保持车体在履带接地段上滚动的车轮。目前负重轮分为无减振件(全金属)、内减振和外部减振多种形式。具有全金属刚性轮缘的负重轮的滚动阻力最小,但它具有将动载荷传递到轴承、履带板和履带销上的特性,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对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影响很大。采用内部减振的负重轮的优点是使动载荷下降33%~50%,能够减小减振件的橡胶体积并且减振体的防护不易损坏,但内部减振的负重轮结构复杂,且动载荷和噪声下降幅度较小。外部减振的负重轮能够将传递到轴承和履带上的动载荷降低5/6~6/7,有助于提高行驶平稳性和降低噪声,但是其橡胶极易损坏而导致负重轮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以解决单一外减振负重轮使用寿命较低和单一内减振负重轮减振效果较差、散热困难的技术问题,以进一步提升负重轮的减振效果,提高负重轮的使用寿命和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该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包括轮盘、护板、外减振胶圈、内减振胶圈和轮毂;其中,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轮缘上,内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外端面及护板的内端面上,内减振胶圈和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上后,通过螺栓将护板和轮毂紧固连接。进一步地,外减振胶圈和内减振胶圈的材料为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进一步地,外减振胶圈通过硫化或粘结固定在轮盘的轮缘上。进一步地,内减振胶圈通过硫化或粘结固定在轮盘的外端面及护板的内端面上。进一步地,内减振胶圈装配前的自由厚度略大于装配后轮盘外端面和护板内端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轮盘和轮毂以及内减振胶圈和轮毂均为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护板和轮毂配合面处具有子母止口结构。(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包括轮盘、护板、外减振胶圈、内减振胶圈和轮毂;其中,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轮缘上,内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外端面及护板的内端面上,内减振胶圈和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上后,通过螺栓将护板和轮毂紧固连接。该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能够克服单一内减振式负重轮减振效果较差、散热困难和和单一外减振式负重轮外部减振件易磨损失效而导致负重轮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该负重轮减振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能够满足车辆高速、平稳行驶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轮盘1、护板2、外减振胶圈3、内减振胶圈4、轮毂5和螺栓6。外减振胶圈3和内减振胶圈4的材料为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具有优良的弹性、耐磨性和耐撕裂性。其中,外减振胶圈3硫化在轮盘1的轮缘上。内减振胶圈4通过粘结剂粘贴在轮盘1的外端面F1及护板2的内端面F2上。内减振胶圈4和外减振胶圈3固定在轮盘1上后,通过螺栓6将护板2和轮毂5紧固连接,从而将轮盘1压紧。本实施例中,内减振胶圈4装配前的自由厚度略大于装配后轮盘1的外端面F1和护板2的内端面F2之间的距离,装配后内减振胶圈4能够紧贴轮盘1的外端面F1和护板2的内端面F2,与轮盘1和护板2压紧,防止内减振胶圈4发生错位。轮盘1和轮毂5以及内减振胶圈4和轮毂5均为间隙配合,轮盘1的内径尺寸大于轮毂5最大外径尺寸,为轮毂5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留一定的窜动量。护板2和轮毂5配合面处设计成子母止口结构,以进一步加固护板2和轮毂5的连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动载荷从所述轮毂5传递到护板2,再通过内减振胶圈4传递到轮盘1,再通过外减振胶圈3传递到履带上。作用于该负重轮的动载荷经过内外两次减振后传递到履带上,使得动载荷大幅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的减振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内减振式负重轮或单一外减振式负重轮。在相同的行驶状态下,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外胶圈所承受的动载荷明显小于单一外减振式负重轮胶圈所承受载荷。因此,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外胶圈使用寿命将长于单一外减振式负重轮胶圈使用寿命,并且在外减振胶圈磨损较严重时,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仍然能够在内减振胶圈作用下工作。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包括轮盘、护板、外减振胶圈、内减振胶圈和轮毂;其中,所述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轮缘上,内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外端面及护板的内端面上,内减振胶圈和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上后,通过螺栓将护板和轮毂紧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包括轮盘、护板、外减振胶圈、内减振胶圈和轮毂;其中,所述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轮缘上,内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的外端面及护板的内端面上,内减振胶圈和外减振胶圈固定在轮盘上后,通过螺栓将护板和轮毂紧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振胶圈和内减振胶圈的材料为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车辆用内外双减振式负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振胶圈通过硫化或粘结固定在轮盘的轮缘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雪莲张小强侯锐王中宝牛莉叶王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