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10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其包括固定防坠安全器的夹持机构、控制夹持机构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及第二升降结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第二升降机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置于第一升降机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防坠安全器底盘拆卸时的安全性的效果。

A dismounting device for the base of anti falling safet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坠安全器拆装
,具体涉及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是齿轮齿条式传动的施工升降机中极为重要的安全装置。在周期较长的施工工程中,防坠安全器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并及时更换有问题的防坠安全器。防坠安全器一般通过螺钉将其底座固定于墙壁或梁柱等位置,在拆卸时需要工人使用爬梯攀爬至防坠安全器的位置对防坠安全器底座从其固定位置拆卸,由于单个防坠安全器重量较大,在拆卸防坠安全器底盘时需要工人同时支撑防坠安全器,对工人的工作技巧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防坠安全器坠落或工人同防坠安全器一同坠落而造成事故,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0298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更换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机构、立柱组件、支撑架和安装架,底座上可拆卸设置两组立柱组件,支撑架滑动设置在两组立柱组件之间,支撑架通过支撑槽轮和紧固槽轮与立柱组件连接,且立柱组件配合安装在支撑槽轮和紧固槽轮之间,安装架滑动设置在支撑架上。在拆卸安装器底座时,卷扬机拉紧钢丝绳带动支撑架沿支撑立柱和安装立柱滑动,紧固槽轮与支撑槽轮同时与支撑立柱或安装立柱外表面贴紧,支撑架升高到防坠安全器安装的位置,推动安装架,使防坠安全器与弧形垫块和定位垫块配合,此时拆卸防坠安全器底座。上述专利中,拆卸防坠安全器底座时,由弧形垫块与定位块配合支撑防坠安全器,防坠安全器较稳定。但是在工人在进行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时,防坠安全器会收到工人的力,工人在拧下防坠安全器底座上的螺钉的后若对防坠安全器有碰撞动作,防坠安全器仍然很可能产生偏移而坠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旨在防坠安全器底盘拆卸时对防坠安全器进行夹持以固定防坠安全器,放置其意外坠落,提高防坠安全器底盘拆卸时的安全性。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包括固定防坠安全器的夹持机构、控制夹持机构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及第二升降结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第二升降机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置于第一升降机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拆卸防坠安全器时,通过升降机构调整夹持机构的高度将拆卸装置移动至防坠安全器的位置,通过夹持机构将防坠安全器夹持稳定,然后将防坠安全器底盘上的螺钉卸下进行底盘拆卸,底盘拆卸后,防坠安全器受夹持机构的夹持而不会移动或掉落,此时通过升降机构将夹持机构降下以进一步对防坠安全器进行处理,防坠安全器的安装可通过逆向进行上述操作。在拆卸防坠安全器底盘时,防坠安全器受夹持机构稳定夹持,防坠安全器底盘拆卸更加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底板、第一升降板及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一端固定于底板顶面且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升降板底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液压缸控制第一升降板相对底板进行升降从而达到使第二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升降的作用,升降液压缸升降稳定并且对夹持机构的位置控制效果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顶面四角位置竖直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第一升降板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数量与导向柱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与导向孔滑动配合,在升降液压缸驱使第一升降板升降时,第一升降板受导向柱与导向槽的配合而受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升降板升降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底面四角处固定设置有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的底面固定设置万向轮使得底板移动更加方便,即使得拆卸装置的移动更加方便。在完成防坠安全器底盘拆卸并将防坠安全器降下后,通过移动拆卸装置将防坠安全器移动,方便防坠安全器的移动及后续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筒、升降柱及第二升降板,所述升降筒竖直设置,所述升降筒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板,所述升降柱与所述升降筒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柱的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板底面,所述升降筒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连接于升降筒底部且另一端连接于升降柱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杆插设于升降筒中并与升降筒滑动配合,同时升降杆受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当防坠安全器底盘拆卸后,防坠安全器由于自身的重力而将第二升降板下压,同时升降杆在升降筒中下降,压缩弹簧压缩并产生弹性势能从而对升降杆产生向上的力以平衡防坠安全器的重力,由此将升降杆稳定,同时压缩弹簧在升降杆下降过程中产生缓冲作用,使得升降杆下降趋于平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筒内壁固定设置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贴合于所述升降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筒内壁固定设置摩擦垫,摩擦垫与升降柱贴合,当升降柱在升降筒内升降时,升降柱受到摩擦垫的摩擦阻力使得升降柱在升降时的阻尼增大,升降柱的升降动作更加平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底座、夹板及锁紧件,所述底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板上,所述底座开设有锁螺孔,所述锁紧件包括锁杆及锁板,所述锁杆一端与锁板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夹板开设有锁通孔,所述锁杆穿过锁通孔且螺纹端插入所述锁螺孔中并与锁螺孔螺纹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锁紧件,在锁杆的螺纹部与锁螺孔螺纹配合下,锁紧件向下移动,锁板将夹板下压并使得夹板与底座配合将防坠安全器稳定夹持。通过这种方式,锁紧件与锁螺孔的螺纹配合具有自锁的效果,锁紧件不易松动,进而保障夹板与底座对防坠安全器的夹持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单向轮,所述第二升降板顶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单向轮滚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轮滚动设置于导向槽中并受导向槽的导向及限位作用。在夹持机构将防坠安全器稳定夹持后,将夹持机构移动使得防坠安全器处于第二升降板中部,保障在夹持机构升降过程中防坠安全器的安全性,避免防坠安全器收到碰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板顶面固定设置有用以转动锁板的手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手杆对锁板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锁紧件转动并进行夹持工作,操作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顶面开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内设置有第一夹持垫,所述夹板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顶面开设夹持槽,在将夹持机构移动至防坠安全器的位置时,将底座靠近防坠安全器使得防坠安全器与夹持槽贴合而达到初步定位的作用,方便夹持工作,夹持槽与防坠安全器的接触面积更大,夹持效果更稳定。通过设置第一夹持垫和第二夹持垫,在夹板配合底座对防坠安全器进行夹持时,第一夹持垫和第二夹持垫产生一定的形变从而使得防坠安全器受夹持的面积更大。防坠安全器收到夹持时,第一夹持垫与第二夹持垫因形变而具有应力,使得防坠安全器更加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拆卸防坠安全器底盘时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防坠安全器的夹持机构、控制夹持机构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及第二升降结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第二升降机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置于第一升降机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防坠安全器的夹持机构、控制夹持机构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及第二升降结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第二升降机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置于第一升降机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底板(1)、第一升降板(2)及升降液压缸(4),所述升降液压缸(4)一端固定于底板(1)顶面且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升降板(2)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面四角位置竖直设置有导向柱(11),所述第一升降板(2)开设有导向孔(21),所述导向孔(21)的数量与导向柱(11)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面四角处固定设置有万向轮(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坠安全器底座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筒(22)、升降柱(61)及第二升降板(6),所述升降筒(22)竖直设置,所述升降筒(22)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板(2),所述升降柱(61)与所述升降筒(22)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柱(61)的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板(6)底面,所述升降筒(22)内设置有压缩弹簧(3),所述压缩弹簧(3)一端连接于升降筒(22)底部且另一端连接于升降柱(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习福倪振磊刘秋生王清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众智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