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动力总成分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10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乘用车动力总成分装工装。一种乘用车动力总成分装工装,包括主体结构、旋转装置、支撑限位装置、旋转限位装置;所述主体结构由操作平台以及支撑腿组成;所述旋转装置固定在操作平台之上并且转动连接支撑限位装置;支撑限位装置包括与旋转装置连接的用于限位待加工部件的水平支架;旋转限位装置包括设在水平支架相对的两边上的一对限位槽以及固定设在操作平台上的一个限位座;限位座上安装有在竖直面内转动且能够卡入限位槽的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作业人员工作强度明显降低;同时解决了装配时部分螺栓不易装配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Passenger car power components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动力总成分装工装
本技术涉及乘用车装配
,具体为一种乘用车动力总成分装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在装配电机总成、框梁、真空泵、框梁线束时,种类繁多、重量大,生产效率较低,导致不易装配,具体存在以下问题:1、种类繁多,包含零件总成、线束、管路、支架等。其中框梁线束、管路集成在框梁上,各零件构造均为异形结构,装配时不稳定,易晃动,不易装配;2、由于电机总成重量大,分装时移动、旋转不便,频繁作业,作业人员操作劳动强度大;3、装配后紧固螺栓,空间小,工具无法操作,不易紧固螺栓;4、在反复移动总成装配过程中,效率低下。基于以上存在技术的难点,特从总装工艺角度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将以上零部件实现模块化装配,并设计制作分装工装,解决螺栓不易装配等问题,从而提高现场工作效率,满足乘用车节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乘用车电机总成装配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1)解决空间小而螺栓不易紧固问题;(2)解决因零件晃动造成不易装配问题;(3)解决反复移动零件装配造成的效率低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动力总成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旋转装置(4)、支撑限位装置、旋转限位装置;所述主体结构由操作平台(2)以及支撑腿(3)组成;所述旋转装置(4)固定在操作平台(2)之上并且转动连接支撑限位装置;支撑限位装置包括与旋转装置(4)连接的用于限位待加工部件的水平支架(1);旋转限位装置包括设在水平支架(1)相对的两边上的一对限位槽(5)以及固定设在操作平台(2)上的一个限位座(6);限位座(6)上安装有在竖直面内转动且能够卡入限位槽(5)的限位杆(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动力总成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旋转装置(4)、支撑限位装置、旋转限位装置;所述主体结构由操作平台(2)以及支撑腿(3)组成;所述旋转装置(4)固定在操作平台(2)之上并且转动连接支撑限位装置;支撑限位装置包括与旋转装置(4)连接的用于限位待加工部件的水平支架(1);旋转限位装置包括设在水平支架(1)相对的两边上的一对限位槽(5)以及固定设在操作平台(2)上的一个限位座(6);限位座(6)上安装有在竖直面内转动且能够卡入限位槽(5)的限位杆(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动力总成分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限位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水平支架(1)上的第一、第二、第三限位装置,水平支架(1)外部轮廓成矩形;所述第一限位装置(8)为一个方管且水平安装在水平支架(1)的一个侧边上,第一限位装置(8)与该侧边平行且沿该侧边向外侧延伸,第一限位装置(8)的最外侧还设有凸起的卡板(11);所述第三限位装置(10)位于水平支架(1)的与第一限位装置(8)相对的一个侧边上且在竖直面内呈V型结构;所述第二限位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孙志炳胡亚欣胡栋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