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透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075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利用入射光瞳深的电子摄像装置来拍摄样品图像的中继透镜装置(2)。它安装在显微镜机体(1)的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3)和电子摄像装置(5)的显微镜安装部(4)之间,具有筒体(22、23)以及被收容在筒体(22、23)内,用于把通过显微镜的物镜(10)而形成的图像(I)转送到电子摄像装置(5)中所用的中继透镜(26、27),从中继透镜(26)的后侧透镜面到出射光瞳的距离被设定为30mm-120mm范围内的任意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显微镜的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和电子摄像装置(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的显微镜安装部之间并且装卸都很方便的中继透镜装置
技术介绍
过去,通过显微镜的物镜而形成的图像的拍摄,使用银盐照相机,最近,随着电子摄像装置(数码摄像机、数码照像机等)的图像分辨率的提高和机子价格的降低,使用电子摄像装置来代替银盐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机会日益增多。在特开平6-331903号公报中公开了电子摄像装置的应用。一般,电子摄像装置的像素数大体上取决于电视机、监视器的扫描线数,例如,在标准电视制式的情况下(NTSC),像素数为512×512或640×512个;高清晰度制式的情况下像素数为1024×768个。如上所述,过去拍摄照片是把样品(标本)图像记录在胶片上。但近几年,电子摄像装置开始应用。该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是固体摄像器件的单位面积内的像素数增加,当初1/3英寸大小的机型像素数为数十万个,但最近2/3英寸或1/2英寸大小的机型像素数已达到100-200万个或更多。然而,绝大多数电子摄像装置都是把摄像镜头固定在装置的基体上,入射光瞳位置是在摄像镜头内或电子摄像装置基体内。并且,该入射光瞳的深度大都采用很深的形式。因此,不能使电子摄像装置的入射光瞳位置与显微镜的出射光瞳位置(或与出射光瞳位置共轭的位置)相一致,即经常出现电子摄像装置不能对各种显微镜通用的情况。并且,显微镜由于其相机安装部的孔径不同而具有大孔径、小孔径等各种不同的型号。但是电子摄像装置并没有一种灵活性很强的装置能根据显微镜的相机安装部的孔径不同使大孔径、小孔径等机体的安装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安装座形状。再有,一般用显微镜拍摄照片时,众所周知,其方法是在观察光路中与照相装置的像面相共轭的位置上布置一种附加了十字线、双十字线以及表示照相范围的帧等的显示纸,以便正确地进行对准或者容易决定构图。并且在倒置显微镜中,为了容易看清照片上的晶粒和样品尺寸,在机体内中间像位置上布置一种和样品像一起拍入所需的标度尺等进行拍照。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利用入射光瞳深的电子摄像装置来拍摄样品图像的中继透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继透镜装置,它安装在显微镜机体的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和电子摄像装置的显微镜安装部之间,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继透镜,用于对通过显微镜的物镜而形成的图像进行中继;内框,用于保持上述中继透镜;外框,用于收容上述内框使其能沿光轴进行移动;显微镜机体安装部,它被设置在上述外框的前部;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它被设置在上述外框的后部;园环状沟槽部,它形成在与上述光轴相平行的上述内框的外周;大体上呈园筒状的孔,其开口方向在上述外框内与上述光轴相垂直;大体上呈园柱状的旋转构件,它被插入到上述孔内并能进行轴旋转;偏心销,它形成在所述旋转构件的前端,且是偏离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位置上,与上述沟槽部相结合,以便通过上述园环状沟槽部把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变换成相对上述光轴方向的直线运动;螺栓插孔,其是在上述旋转构件上从其后端沿轴向朝前方向开孔的。带孔螺栓,它被插入到上述螺栓插孔内;止推沟槽部,它是形成在上述旋转构件的外周,是从上述螺栓插入孔前端到上述旋转构件前端之间的;以及止推构件,它与上述止推沟槽部相结合,以便防止上述旋转构件从上述孔中脱落。所述的中继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用于固定上述内框的具有6角孔的内框固定螺钉。所述的中继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微镜机身安装部和上述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具有园楔形榫和小直径安装座螺丝,固定上述园楔形榫用的带6角孔的固定螺丝的6角孔尺寸等于上述内框固定螺钉的6角孔尺寸。所述的中继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栓插入孔未穿通上述旋转构件。一种中继透镜装置,它安装在显微镜机体的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和电子摄像装置的显微镜安装部之间,其特征在于具有筒体;中继透镜,它被收容在上述筒体内,用于把通过上述显微镜的物镜而形成的图像转送到上述电子摄像装置内;以及支承部,用于把信息显示板支承在上述图像的面上。本专利技术是安装在显微镜机体的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和电子摄像装置的显微镜安装部之间的中继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筒体,以及中继透镜,它被装入上述筒体内,用于对通过上述显微镜的物镜而形成的图像进行中继使其进入上述电子摄像装置内,从上述中继透镜的后侧透镜面到出射光瞳的距离被设定为30mm以上120mm以下的范围内的任意值。并且,本专利技术是安装在显微镜机体的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和电子摄像装置的显微镜安装部之间的中继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继透镜,用于对通过显微镜的物镜而形成的图像进行中继(转送);内框,用于保持上述中继透镜,外框,用于收容上述内框使其能沿光轴进行移动;显微镜机体安装部,它被设置在上述外框的前部;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它被设置在上述外框的后部;园环状沟槽部,它形成在与上述光轴相平行的上述内框的外周;大体上呈园筒状的孔,其开口方向在上述外框内与上述光轴相垂直;大体上呈园柱状的旋转构件,它被插入到上述孔内并能旋转;偏心销,它是上述孔的前端,形成在偏离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位置上,与上述沟槽部相结合,其目的是为了通过上述园环状沟槽部把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变换成对上述光轴方向的直线运动;螺栓插孔,其开口是在上述旋转构件上从其后端沿轴向朝前;带孔螺栓,它被插入到上述螺栓插入孔内;止推(スラスト)沟槽部,它是上述旋转件的外周,形成在从上述螺栓插入孔前端到上述旋转构件前端之间;以及止推构件,它与上述止推沟槽部相结合,其目的在于防止上述旋转构件从上述孔中脱落。再者,本专利技术是安装在显微镜机体的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和电子摄像装置的显微镜安装部之间的中继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筒体, 中继透镜,它被装入上述筒体内,用于对通过上述显微镜的物镜而形成的图像进行中继使其进入上述电子摄像装置内,以及支承部,用于在上述图像画面上支承信息显示板。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若采用本专利技术,则由于从中继透镜的后侧透镜面到出射光瞳的距离被设定为30mm-120mm范围内的任一值,所以,能利用入射光瞳深的电子摄像装置来拍摄样品图像。并且,若采用本专利技术,则在使中继透镜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实现焦点调节功能。再有,若采用本专利技术,则能把任意信息清晰地重叠到样品图像上。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处于安装在显微镜和电子摄像装置上的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的中继透镜装置的图。图2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中继透镜装置的纵断面图。图3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中继透镜装置的纵断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图5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的中继透镜装置的纵断面图。图6是表示图5的中继透镜装置的安装例的断面图。图7是图6(a)的往显微镜上的安装部分的详图。图8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例的中继透镜装置的纵断面图。图9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例的中继透镜装置的纵断面图。图10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第6实施例的中继透镜装置的纵断面图。图1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第7实施例的中继透镜装置的纵断面图。图1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第8实施例的焦点调节中继透镜单元的纵断面图。图13是表示把图12的中继透镜装置适用地图2的显微镜的例子的图。图14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第9实施例的中继透镜装置的纵断面图。图15是图14的信息显示板的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继透镜装置,它安装在显微镜机体的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和电子摄像装置的显微镜安装部之间,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继透镜,用于对通过显微镜的物镜而形成的图像进行中继;内框,用于保持上述中继透镜;外框,用于收容上述内框使其能 沿光轴进行移动;显微镜机体安装部,它被设置在上述外框的前部;电子摄像装置安装部,它被设置在上述外框的后部;园环状沟槽部,它形成在与上述光轴相平行的上述内框的外周;大体上呈园筒状的孔,其开口方向在上述外框内与上 述光轴相垂直;大体上呈园柱状的旋转构件,它被插入到上述孔内并能进行轴旋转;偏心销,它形成在所述旋转构件的前端,且是偏离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的位置上,与上述沟槽部相结合,以便通过上述园环状沟槽部把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变换成相 对上述光轴方向的直线运动;螺栓插孔,其是在上述旋转构件上从其后端沿轴向朝前方向开孔的。带孔螺栓,它被插入到上述螺栓插孔内;止推沟槽部,它是形成在上述旋转构件的外周,是从上述螺栓插入孔前端到上述旋转构件前端之间的;以及 止推构件,它与上述止推沟槽部相结合,以便防止上述旋转构件从上述孔中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谷敦土屋敦宏元村桂唐木贤司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