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用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79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摄像用透镜,其特征在于:由物侧依次配置前置光圈、其凸面朝像侧的正放大率的凸凹形状的第一组透镜、遮断不需要光的中间光圈、其凸面朝像侧的负放大率的凸凹形状的第二组透镜而构成;    上述第一组透镜及第二组透镜均由两个非球面构成,且满足以下各条件式:    0.45<f↓[1]/f<0.60  (1)    0.50<∑D/f<0.80  (2)    50<ν↓[1]<60,20<ν↓[2]<35  (3)    其中,f↓[1]:第一组的焦距、f:整个系统的焦距、∑D:由第一组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二组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长度、ν↓[1]:第一组透镜的色散系数、ν↓[2]:第二组透镜的色散系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便携电话等的小型摄像用透镜
技术介绍
近年,便携电话因其利便性而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附加可收发图像的功能的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得到迅速普及。组装到便携电话的照相机的采用CCD元件或CMOS元件。这些元件的像素数达到30万像素水平时,需要高分辨率的透镜。因此,寻求各种像差小且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的透镜。作为这样的透镜,已知有专利文献1(特开2002-258155号公报)所记载的透镜。该透镜是用于便携电话用途等的2组2枚结构的透镜,使用非球面塑料透镜以短光程、低畸变实现高性能。另外,还知道专利文献2(特开2002-286987号公报)所记载的透镜。该透镜如图35所示,通过将各透镜1、2的圆筒部1A、2A的接触面1B、2B设成圆锥状,并使之相嵌,可自动对齐光轴。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实施例4的透镜中,虽然是短光程,轴外分辨能力差且光学特性上重要的MTF特性并不好。并且,畸变特性最大为+8.7%,且因卷筒式而使其畸变非常明显。而且,周边光量比低到36%,其最大像高处的主光线角度也达到31.8°,因此与CCD元件或CMOS元件组合时图像的4角会变暗。因此,作为组装到便携电话的透镜,传统的透镜不能说是已充分补偿了各种像差。而且,由于便携电话等中摄像用透镜处理的图像是彩色图像,显然要求各种像差小,但还要求轴向色差及倍率色差小。并且,必须使图像的畸变抑制得较小,并使画面的4角明亮。另一方面,由于由丙烯酸树脂组成的塑料透镜的色散系数(Abbenumber)大(波长分散小),对色差的抑制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CCD元件或CMOS元件的像素数为30万像素水平的照相机时,由于成为多枚透镜结构,需要进一步抑制色差。相反,由于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4的透镜的倍率色差大,其MTF特性并不好。并且,上述的专利文献2中,各透镜1、2由彼此相反方向鼓出的凸透镜构成,而且圆筒部1A、2A在光轴方向的构成得较大,因此包含各透镜1、2的光学元件体积大,存在整个装置不能小型化的问题。另外,由于各透镜1、2的接触面1B、2B成为圆锥状,因热膨胀、热收缩而会使各透镜1、2在光轴方向的间隔变化。例如,各透镜1、2用在便携电话时,会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将便携电话放在口袋时,各透镜1、2因体温而暖和到大致相同的温度。因此,在冬天等的气温低环境下,为指拍摄而从口袋取出便携电话时,与外面空气接触的外侧透镜1被急剧冷却,而内侧的透镜2被慢慢冷却。因此,造成各透镜1、2间的收缩率不同,在圆锥状接触面1B、2B上发生错位,存在分辨率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构思而成,旨在提供在维持作为透镜所要求的基本性能的状态下,实现小型化、薄型化及低廉化的摄像用透镜。专利技术的公开第一专利技术的摄像用透镜的特征在于由物侧依次配置前置光圈、其凸面朝像侧的正放大率的凸凹形状的第一组透镜、遮断不需要光的中间光圈、其凸面朝像侧的负放大率的凸凹形状的第二组透镜而构成,上述第一组透镜及第二组透镜均由两个非球面构成,且满足以下各条件式。0.45<f1/f<0.60(1)0.50<∑D/f<0.80 (2) 50<υ1<60,20<υ2<35(3)其中,f1第一组的焦距、f整个系统的焦距、∑D由第一组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二组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长度、υ1第一组透镜的色散系数、υ2第二组透镜的色散系数。通过上述结构,可薄化透镜整体厚度,并抑制各像差,可实现高分辨能力且周边光量比成为50%以上、主光线角度成为22°的摄像用透镜。第二专利技术的摄像用透镜的特征在于由以下部分构成使凸面朝向一侧的正放大率的第一透镜,在该第一透镜的周围一侧隆起而一体设置的嵌套部,外周与上述嵌套部内匹配的形状形成的其凸面朝向一侧并覆盖上述第一透镜的凸面的负放大率的第二透镜,以及在该第二透镜的周围一体设置且在上述嵌套部上插入第二透镜时在该第二透镜的周边与上述嵌套部相接的凸缘部;上述嵌套部设有由与光轴正交的面构成并与上述凸缘部相接而进行上述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定位的水平相接面和由与光轴平行的面构成并与上述第二透镜的外周相接而进行与上述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定位的垂直相接面。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一透镜的嵌套部上嵌入第二透镜时,正放大率的第一透镜的凸部的一部分进入负放大率的第二透镜中。而且,嵌套部的垂直相接面支持第二透镜,进行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定位。并且,凸缘部与嵌套部的水平相接面相接,进行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定位。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的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各面的曲率半径R、间隔D、折射率Nd及色散系数υd的值的表。图3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摄像用透镜各面的非球面系数的表。图4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摄像用透镜的慧差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的最大像高的侧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MTF特性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畸变及像散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传统的摄像用透镜的侧剖视图。图9是表示传统的摄像用透镜各面的曲率半径R、间隔D、折射率Nd及色散系数υd的值的表。图10是表示传统的摄像用透镜各面的非球面系数的表。图11是表示传统的摄像用透镜的慧差的曲线图。图12是表示传统的摄像用透镜的MTF特性的曲线图。图13是表示传统的摄像用透镜的畸变及像散的曲线图。图14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摄像用透镜各面的曲率半径R、间隔D、折射率Nd及色散系数υd的值的表。图15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摄像用透镜各面的非球面系数的表。图16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摄像用透镜的慧差的曲线图。图17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MTF特性的特性图。图18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畸变及像散的特性图。图19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摄像用透镜各面的曲率半径R、间隔D、折射率Nd及色散系数υd的值的表。图20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各透镜各面的非球面系数的表。图21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摄像用透镜的慧差的曲线图。图22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MTF特性的曲线图。图23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畸变及像散的曲线图。图24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摄像用透镜各面的曲率半径R、间隔D、折射率Nd及色散系数υd的值的表。图25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摄像用透镜各面的非球面系数的表。图26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摄像用透镜的慧差的曲线图。图27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MTF特性的曲线图。图28是表示第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畸变及像散的曲线图。图29是表示第二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的侧剖视图。图30是表示第二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的平面图。图31是表示第二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的透视图。图32是表示第二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的剖面透视图。图33是表示第二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的剖面透视图。图34是表示第二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摄像用透镜的侧剖视图。图35是表示传统的摄像用透镜的侧剖视图。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就本专利技术的摄像用透镜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实施形态1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的侧剖视图。本实施形态的摄像用透镜由前置光圈(未图示)、第一组透镜1、中间光圈4及第二组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健志关根熊二郎林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塞金诺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