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光机电系统的可调节人工晶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083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基于微光机电系统的可调节人工晶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和眼外控制系统。所述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包括:正透镜、负透镜、信号与能量接收线圈、人工晶体襻、信号处理与控制单元、微马达、导轨。所述眼外控制系统包括:信号与能量发送线圈、红外测距单元、供能单元和眼镜框架。所述眼外控制系统具有供能,测距和信号与能量耦合到位于眼内的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所述的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信号与能量接收、处理与控制供能,在微马达驱动下使所含的负透镜沿轴向移动,从而改变所植入眼的屈光度,保证所视目标实时地准确成像在视网膜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医学工程
的人工晶体,具体是一种基于微光机电系统的可调节人工晶体
技术介绍
人眼的晶状体具有通过改变形状达到屈光度可调节的功能。目前,在眼科临床中,晶状体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后使患眼丧失了该功能,即使术后配戴眼睛,一般也只能实现某单个距离的清晰视力。虽然人们采用多焦点设计的人工晶体或利用眼睫状肌的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眼调节,但临床效果不佳。多焦点人工晶体是采用非球面光学制作的办法使人工晶体同时具备多种光焦度,实现人工晶体植入眼对不同距离的视物要求。但是这种人工晶体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可调节人工晶体,而且由于它同时具有多个光学焦点,对应的不同距离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上,造成多个视网膜光学像的叠加,使得所视目标的视网膜像的对比度较低,因而造成视力低下和视物困难。目前真正算得上可调节人工晶体的是两片形人工晶体。通过对人工晶体搫的特殊设计,在患眼对不同距离进行注视时睫状肌的收缩放松晶状体囊上的悬韧带,在晶状体囊和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改变两片透镜的距离,从而达到改变晶体屈光度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实现的屈光度调节范围非常有限,睫状肌收缩量和所需改变的屈光度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光机电系统的可调节人工晶体,包括: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1)和眼外控制系统(15),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1)包括:正透镜(2)、负透镜(3)、信号与能量接收线圈(4)、人工晶体襻(5)、信号处理与控制单元(6)、微马达(7)、导轨(8),正透镜(2)固定于导轨(8)之间,负透镜(3)位于导轨(8)之间,人工晶体襻(5)为一环形固定装置并带有三片分离的固定襻脚,并位于正透镜(2)和负透镜(3)的外部,微马达(7)位于导轨(8)外部人工晶体襻(5)上,信号处理与控制单元(6)位于导轨(8)外部的人工晶体襻(5)上,信号与能量接收线圈(4)环绕在人工晶体襻(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传清任秋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