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人工晶体在囊袋中空间位置的稳定性且能够降低人工晶体植入后后囊混浊(PCO)的发病率的光学部后表面明显凸起的后房型人工晶体。
技术介绍
人工晶体(10L)是一种能植入眼内的人造透镜,用于取代因为白内障疾病而变混浊的人眼中的天然晶体,或者用于屈光手术以纠正人眼的视力。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分和设置在周边的支撑襻组成。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分由光学部和光学部边缘构成。由软材料制成的人工晶体,也经常被称作可折叠人工晶体,可以在折叠或卷曲缩小其面积后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从小于2毫米到3毫米)植入眼内。这种折叠或卷曲后的人工晶体进入眼睛后能自动展开。按光学部分和支撑襻的结合方式,软性可折叠人工晶体通常分为一件式和三件式。一件式的软性可折叠人工晶体,其光学部分和支撑襻是一个整体,是由同一块软性材料制成的。三件式的软性可折叠人工晶体,其光学部分和支撑襻先通过分体加工,然后再被组合连接成形。目前用于制备可折叠人工晶体的软性材料主要分为硅胶、亲水性丙烯酸酯(水凝胶)、疏水性丙烯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几类。疏水性丙烯酸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人工晶体材料。它具有折光指数高和折叠后张开速度适中的优点。比如在美国专利4834750, 5290892和5814680中给出了几种不同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后房 型人工晶体I (下文中也可简称为“人工晶体”)在被植入人眼中后通过支撑襻5和囊袋1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维持在人眼后房囊袋12内的相对位置。囊袋的收缩和曲张作用在支撑襻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房型人工晶体,所述后房型人工晶体包括:由光学部和光学部边缘构成的光学部分;至少两个与所述光学部分相连接的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的后表面为凸形球面且其曲率半径在6.6毫米-80.0毫米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房型人工晶体,所述后房型人工晶体包括: 由光学部和光学部边缘构成的光学部分; 至少两个与所述光学部分相连接的襻,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部的后表面为凸形球面且其曲率半径在6.6毫米一 80.0毫米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房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的前表面为凸形球面且其曲率半径在7.1毫米一 84.0毫米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房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房型人工晶体由疏水性丙烯酸酯制成,所述光学部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在7.5毫米一 55.0毫米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光学部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径在8.0毫米一 74.0毫米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房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在8.1毫米一 19.5毫米的范围内。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曌,解江冰,
申请(专利权)人: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