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晶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952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眼内晶状体后囊膜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以保证白内障术后保持良好视觉恢复效果的具备囊袋张力环的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部、人工晶状体襻和囊袋张力环,所述的光学部通过人工晶状体襻与囊袋张力环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眼内晶状体后囊膜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维持晶状体囊袋稳定性,使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居中性良好,不发生倾斜、旋转等,在白内障术后保持良好视觉恢复效果,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ntraocular len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sterior intraocular lens with good biocompatibility,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growth and prevent the lens epithelial cells after cataract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order to ensure good visual recovery effect with artificial capsular tension ring, including light, and the intraocular lens loop and capsular tension ring. The optical part is connected together by the intraocular lens loop and capsular tension ring.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intraocular lens capsule h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lens epithelial cell growth, prevention of after cataract formatio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capsular bag, IOL in neutral good, without tilting and rotation, to maintain a good visual recovery in white cataract after operation, reduce the oper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囊袋张力环的人工晶状体。
技术介绍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手段。完整的后囊膜不仅对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起到了支撑作用,还降低了术后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内炎的发生率。但术后晶状体后囊膜的混浊、纤维化导致的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首要并发症,成为远期视力下降的首要因素。后发性白内障(PCO)可导致术后视力再次下降,甚至导致人工晶状体(IOL)瞳孔夹持、脱位或者再度致盲。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上皮间质转分化在后囊混浊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其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眼科医生的关注,但目前尚未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妥善措施。目前,PCO主要通过YAG激光后囊切开术进行治疗,但这种办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黄斑囊样水肿或者视网膜脱离。并且这种治疗方式的价格也很昂贵,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无法大量使用,为第三世界国家通过治疗白内障来医治失明增加了难度。PCO的临床及经济意义使之成为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为了防止它必须对其发病机制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在人工晶状体设计及寻求一种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有很大意义。人工晶状体的设计逐渐向屈光性设计平台发展,设计的主要思路在于形成一个能够承载屈光功能的基本平台。首先,所设计的IOL植入囊袋内能够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其次要满足居中性良好,不发生轴向移动,不出现明显的倾斜,不发生旋转,不引起不良视觉现象。基于这些基本要求,当代IOL设计在材料、襻、光学面大小与形状,表面改性和边缘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重要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与眼内晶状体后囊膜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以保证白内障术后保持良好视觉恢复效果的具备囊袋张力环的人工晶状体。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部、人工晶状体襻和囊袋张力环,所述的光学部通过人工晶状体襻与囊袋张力环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光学部,其光学面直径大小优选为5.5mm~6mm。所述的人工晶状体襻,优选为直线结构,数量优选为4个,其与光学部有4个连接点。所述的囊袋张力环,优选在其表面涂有药物缓释剂层,优选为半环状结构,其两端分别有I个小孔,囊袋张力环直径大小优选为I Γ14_,每个囊袋张力环分别连接有2个人工晶状体襻。所述的药物缓释剂层,为由纳米材料包被的、能够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分化的缓释药物或控制眼内炎症反应的药物。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与眼内晶状体后囊膜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维持囊袋稳定性,使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居中性良好,不发生倾斜、旋转等,在白内障术后保持良好视觉恢复效果,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囊袋张力环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囊袋张力环,2:光学部,3:人工晶状体襻,4:药物缓释剂层,5:小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部2、人工晶状体襻3和囊袋张力环1,所述的光学部2通过人工晶状体襻3与囊袋张力环I连接在一起。光学部2的光学面直径为5.5mnT6mm,人工晶状体襻3为直线结构,其数量为4个,其与光学部2有4个连接点,囊袋张力环I为半环状结构,其直径为If 14_,每个囊袋张力环I分别连接有2个人工晶状体襻3,囊袋张力环I两端分别有I个小孔5,可用于缝线固定。如图2所示,囊袋张力环I的表面涂有药物缓释剂层4。药物缓释剂层4为由纳米材料包被的、能够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分化的缓释药物或控制眼内炎症反应的药物,如细胞毒性药物、微管蛋白解聚药、糖皮质激素等。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部(2)、人工晶状体襻(3)和囊袋张力环(1),所述的光学部(2 )通过人工晶状体襻(3 )与囊袋张力环(I)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2)的光学面直径大小为5.5mm 6mm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晶状体襻(3)为直线结构,数量为4个,其与光学部(2)有4个连接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囊袋张力环(I)为半环状结构,两端分别有I个小孔(5),囊袋张力环(I)的直径大小为iri4mm,其表面涂有药物缓释剂层(4),每个囊袋张力环(I)分别连接有2个人工晶状体襻(3)。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眼内晶状体后囊膜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以保证白内障术后保持良好视觉恢复效果的具备囊袋张力环的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部、人工晶状体襻和囊袋张力环,所述的光学部通过人工晶状体襻与囊袋张力环连接在一起。本技术与眼内晶状体后囊膜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维持晶状体囊袋稳定性,使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居中性良好,不发生倾斜、旋转等,在白内障术后保持良好视觉恢复效果,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文档编号A61F2/16GK203059976SQ20122073524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吴明星, 刘良平 申请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部(2)、人工晶状体襻(3)和囊袋张力环(1),所述的光学部(2)通过人工晶状体襻(3)与囊袋张力环(1)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星刘良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