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6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架与弹簧位置无法调节的问题。本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车架、螺旋弹簧和转向节,螺旋弹簧两端分别设有上托盘和下托盘,所述的上托盘与车架连接,所述的下托盘与转向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盘与车架之间设有可调节上托盘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整螺柱,所述的调整螺柱一端与车架螺纹连接且高度可调节,另一端顶压于上托盘上。通过可调节的调整螺柱来调节上托盘与车架之间的距离,基于车架的总体质量不变所以弹簧的长度不变最终调整了转向节的位置实现了车身高度的调整和车轮定位参数的调节,降低了设计制造难度,可调试出设计的状态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尼器与弹簧分离布置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双横臂悬架是目前对提高汽车的操稳性和平顺性最有利的悬架形式之一,但其车身高度和车轮定位参数不便于调整,一般主销内倾、主要后倾和车轮外倾无法调整,只能靠工装保证,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装的精度要求高,增加了成本和调试及设计难度。现有技术中,由于弹簧托盘的位置固定,故车身高度无法调节;且车轮的定位参数无法调节,对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精度要求偏高,对不同底盘需求的车辆,无法实现简易调节,影响车辆对多不同行车环境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调整车架与弹簧托盘位置高度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为了实现创新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车架、螺旋弹簧和转向节,所述的螺旋弹簧两端分别设有上托盘和下托盘,所述的上托盘与车架连接,所述的下托盘与转向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盘与车架之间设有可调节上托盘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整螺柱,所述的调整螺柱一端与车架螺纹连接且高度可调节,另一端顶压于上托盘上。通过可调节的调整螺柱来调节上托盘与车架之间的距离,基于车架的总体质量不变所以弹簧的长度不变最终调整了转向节的位置实现了车身高度的调整和车轮定位参数的调节,降低了设计制造难度,可调试出设计的状态参数,提高汽车的性能。在上述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的上托盘上设有下凹陷入螺旋弹簧内部的连接部。连接部陷入弹簧的内部使得托盘与车架之间的可调距离变得更大,具有更好的可调性。在上述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的车架上还设有与调整螺柱连接的调整螺套,所述的调整螺套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的调整螺套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调整螺套还与连接部接触。调整螺套固定在车架上,内螺纹与调整螺柱的配合使得调整螺柱只能通过转动进行上下的移动且不会被在螺旋弹簧的反作用下弹回,且调整螺套还与连接部接触对上托盘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上托盘在上下调整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在上述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的调整螺柱包含螺纹杆和法兰,所述的螺纹杆与调整螺套螺纹连接,调整螺套与螺纹杆连接的部分的外侧与上托盘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的法兰与连接部的底部连接。螺纹杆上设有螺纹,与调整螺套的内螺纹配合实用,法兰相对螺纹杆的端面面积更大,起到更好的顶压上托盘的作用,还对在回调高度的上托盘起到限位作用。在上述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的调整螺柱头部超出车架端面,超出车架端面部分上设有六角头。方便旋转调整螺柱以改变上弹簧托盘相对于车架或副车架的高度,进而实现车身高度的调节。在上述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的上托盘包含支撑部。支撑部与弹簧接触,起到部撑整个结构的作用。在上述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的上托盘包含与调整螺柱上的法兰连接的法兰连接部。底部开口使调整螺柱柱体通过,法兰与法兰连接部连接。在上述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中所述的上托盘上的支撑部与螺旋弹簧之间设有橡胶垫。橡胶垫用于减小摩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通过在上托盘与车架之间设立可调节上托盘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整螺柱,实现车身高度的可调节,螺旋弹簧连接转向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车轮的定位参数,将上托盘中间下凹陷入螺旋弹簧内扩大了调节的范围,通过调整螺柱的螺纹设定可以计算出更具体的参数,总体来说还降低了设计制造和安装精度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整螺柱;11、螺纹杆;12、法兰;2、上托盘;21、连接部;22、支撑部;23、法兰连接部;3、调整螺套;4、橡胶垫;5、车架;6、螺旋弹簧;7、转向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下:如图1-3所示,一种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车架5、螺旋弹簧6和转向节7,所述的螺旋弹簧6两端分别设有上托盘2和下托盘,所述的上托盘2与车架5连接,所述的下托盘与转向节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盘2与车架5之间设有可调节上托盘2与车架5之间距离的调整螺柱1,所述的调整螺柱1一端与车架5螺纹连接且高度可调节,另一端顶压于上托盘2上。通过可调节的调整螺柱1来调节上托盘2与车架5之间的距离,基于车架5的总体质量不变所以弹簧的长度不变最终调整了转向节7的位置实现了车身高度的调整和车轮定位参数的调节,降低了设计制造难度,可调式出设计的状态参数,提高汽车的性能。所述的调整螺柱1包含螺纹杆11和法兰12,所述的螺纹杆11与调整螺套3螺纹连接,调整螺套3与螺纹杆11连接的部分的外侧与上托盘2的连接部21连接,所述的法兰12与连接部21的底部连接。螺纹杆11上设有螺纹,与调整螺套3的内螺纹配合实用,法兰12相对螺纹杆11的端面面积更大,起到更好的顶压上托盘2的作用,还对在回调高度的上托盘2起到限位作用。且调整螺柱1头部超出车架5端面,超出车架5端面部分上设有六角头。方便旋转调整螺柱1以改变上弹簧托盘相对于车架5或副车架5的高度,进而实现车身高度的调节。所述的上托盘2上设有下凹陷入螺旋弹簧6内部的连接部21。连接部21陷入弹簧的内部使得托盘与车架5之间的可调距离变得更大,具有更好的可调性。上托盘2还包含与调整螺柱1上的法兰12连接的法兰12连接部21。底部开口使调整螺柱1柱体通过,法兰12与法兰12连接部21连接。上托盘2还包含支撑部22,支撑部22与弹簧接触,起到部撑整个结构的作用,支撑部22与螺旋弹簧6之间设有橡胶垫4,橡胶垫4用于减小摩擦。所述的车架5上还设有与调整螺柱1连接的调整螺套3,所述的调整螺套3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的调整螺套3与车架5固定连接,所述的调整螺套3还与连接部21接触。调整螺套3固定在车架5上,内螺纹与调整螺柱1的配合使得调整螺柱1只能通过转动进行上下的移动且不会被在螺旋弹簧6的反作用下弹回,且调整螺套3还与连接部21接触对上托盘2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上托盘2在上下调整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本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人工拧转伸出车架5端面的调整螺柱1的头部,或使调整螺柱1下压,调整螺柱1在和调整螺套3的螺纹的配合作用下只能沿垂直车架5的方向位移,调整螺柱1下压使法兰12顶压上托盘2上的法兰12连接部21也使得上托盘2向下位移,上托盘2的下移使连接着上托盘2的螺旋弹簧6也向下位移,基于车架5总体的重量不变所以螺旋弹簧6另一端连接着的转向节7也向下位移从而起到了调节车身高度的效果;或使调整螺柱1上升,螺柱上升法兰12也上升,上托盘2在弹簧的作用下也上升直至被法兰12限位。最终做到车身高度的可调。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车架(5)、螺旋弹簧(6)和转向节(7),所述的螺旋弹簧(6)两端分别设有上托盘(2)和下托盘,所述的上托盘(2)与车架(5)连接,所述的下托盘与转向节(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盘(2)与车架(5)之间设有可调节上托盘(2)与车架(5)之间距离的调整螺柱(1),所述的调整螺柱(1)一端与车架(5)螺纹连接且高度可调节,另一端顶压于上托盘(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车架(5)、螺旋弹簧(6)和转向节(7),所述的螺旋弹簧(6)两端分别设有上托盘(2)和下托盘,所述的上托盘(2)与车架(5)连接,所述的下托盘与转向节(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盘(2)与车架(5)之间设有可调节上托盘(2)与车架(5)之间距离的调整螺柱(1),所述的调整螺柱(1)一端与车架(5)螺纹连接且高度可调节,另一端顶压于上托盘(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盘(2)上设有下凹陷入螺旋弹簧(6)内部的连接部(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5)上还设有与调整螺柱(1)连接的调整螺套(3),所述的调整螺套(3)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的调整螺套(3)与车架(5)固定连接,所述的调整螺套(3)还与连接部(21)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玉红毕兰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