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波结构和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领域用滤波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滤波结构和滤波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无线通信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滤波器在通信、信号处理过程中应用广泛,在滤波器领域,设计的滤波器除了要满足电气性能,还要尽可能向着小尺寸方向发展。目前,无线通讯系统用滤波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封装集成,然而,传统方法设计的滤波器尺寸一般比较大,无法满足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对滤波器小型化、低成本、低损耗的发展需求。由于加工工艺的局限性以及产品面积有限,使得滤波器在设计上真正实现小型化变得比较困难。低成本、小型化且性能优良的滤波器设计仍然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波结构和滤波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尺寸较大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波结构,所述滤波结构包括输入端馈电端口、输出端馈电端口、第一支路以及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结构包括输入端馈电端口、输出端馈电端口、第一支路以及谐振腔;/n所述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所述输入端馈电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输出端馈电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输入端馈电端口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相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输出端馈电端口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腔相连接;/n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均采用慢波结构;/n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之间的耦合方式是电耦合;/n所述第一谐振腔配置为产生第一谐振频率的二次谐波,所述第二谐振腔配置为产生第二谐振频率的二次谐波,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小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结构包括输入端馈电端口、输出端馈电端口、第一支路以及谐振腔;
所述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所述输入端馈电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输出端馈电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输入端馈电端口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相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输出端馈电端口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腔相连接;
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均采用慢波结构;
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之间的耦合方式是电耦合;
所述第一谐振腔配置为产生第一谐振频率的二次谐波,所述第二谐振腔配置为产生第二谐振频率的二次谐波,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小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结构呈“П”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之间形成“T”型结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线部和第一横线部,所述第一竖线部连接第一支路与所述输入端馈电端口相连的一端;所述第一竖线部和所述第一横线部相互垂直形成“L”型;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线部和第二横线部,所述第二竖线部和第二横线部相互垂直形成型;
所述第一横线部与所述第二竖线部垂直,且第一横线部与所述第二竖线部的端部相连接;
所述第二竖线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竖线部的长度;所述第二横线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横线部的长度;
所述第三连接部呈“一”字型,所述第三连接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横线部以及所述第二横线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线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线部不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横线部和所述第二横线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军,秦祥宏,涂玖佳,朱余浩,张净泉,张涛,陈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