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31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一方面,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大于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的厚度的1/2,且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均不小于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的1/4波长,在电子产品中应用该本申请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时,通过负耦合窗口在第一介质块上的谐振腔与第二介质块上的谐振腔之间实现负耦合,且结合正耦合窗口,使介质波导滤波器产生两个传输零点,提高带外抑制能力;另一方面,首先在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的相互连接的外壁面开设负耦合窗口和正耦合窗口,然后,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通过外壁面的金属层连接,提高了制作效率,适用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通信技术涉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技术介绍
随着5G通信系统对基站设备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介质波导滤波器因其体积小、插损小、承受功率大、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未来替代传统的腔体滤波器主流应用方案,当目前业界常用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是单层结构方案,即在整个介质块中制作每个耦合窗口,由该种方案制作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具有带外抑制能力较差的缺陷,且制造效率低,不利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技术方案如下:通过外壁面相互连接的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在所述第一介质块上形成依次耦合的至少两个谐振腔,在所述第二介质块上形成依次耦合的至少两个谐振腔,所述第一介质块和所述第二介质块的外壁面均覆设有金属层;在相互连接的外壁面,开设有使所述第一介质块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介质块的谐振腔形成负耦合的负耦合窗口,并开设有使所述第一介质块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介质块的谐振腔形成正耦合的正耦合窗口;所述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介质块和所述第二介质块的厚度的1/2,且所述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均不小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的1/4波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方面,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大于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的厚度的1/2,且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均不小于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的1/4波长,在电子产品中应用该本申请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时,通过负耦合窗口在第一介质块上的谐振腔与第二介质块上的谐振腔之间实现负耦合,且结合正耦合窗口,使介质波导滤波器产生两个传输零点,提高带外抑制能力;另一方面,首先在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的相互连接的外壁面开设负耦合窗口和正耦合窗口,然后,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通过外壁面的金属层连接,提高了制作效率,适用于批量生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负耦合窗口包括在所述第一介质块(11)设置的第一负耦合窗口(51)和在所述第二介质块(12)设置的第二负耦合窗口(52),且所述第一负耦合窗口(51)和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52)互为镜像。进一步,所述正耦合窗口包括在所述第一介质块(11)设置的第一正耦合窗口(61)和在所述第二介质块(12)设置的第二正耦合窗口(62),且所述第一正耦合窗口(61)和所述第二正耦合窗口(61)互为镜像。进一步,所述第一负耦合窗口和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均呈凹字形,且所述凹字形的两侧边靠近底部的位置内凹形成内凹口,两个所述内凹口均与所述凹字形的凹部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负耦合窗口和第二负耦合窗口的结构简单,进一步提高制作效率,适用于批量生产。进一步,以所述内凹口的顶面为起始位置,在所述内凹口内去除预设形状的金属层,以改变所述第一负耦合窗口对应的第一介质块上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对应的第二介质块上的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量的大小。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需改变第一负耦合窗口对应的第一介质块上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对应的第二介质块上的谐振腔之间的耦合量时,只需要对内凹口内去除预设形状的金属层即可,不会扩大第一负耦合窗口和第二负耦合窗口的凹字形的高度和宽度,使其结构更紧凑。进一步,所述第一介质块上形成依次耦合的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所述第二介质块上形成依次耦合的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所述第一负耦合窗口位于所述第一谐振腔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位于所述第三谐振腔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负耦合窗口和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用于对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三谐振腔进行耦合;所述第一正耦合窗口位于所述第二谐振腔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正耦合窗口位于所述第四谐振腔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正耦合窗口和所述第二正耦合窗口用于对所述第二谐振腔和所述第四谐振腔进行耦合。进一步,所述第一介质块还形成与所述第二谐振腔进行耦合的第五谐振腔,所述第二介质块还形成与所述第四谐振腔进行耦合的第六谐振腔;所述第一介质块上还设有第一输入\输出耦合盲孔,且所述第一输入\输出耦合盲孔位于所述第五谐振腔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介质块上还设有第二输入\输出耦合盲孔,且所述第二输入\输出耦合盲孔位于所述第六谐振腔的外表面。进一步,所述第一谐振腔、所述第二谐振腔、所述第三谐振腔、所述第四谐振腔、所述第五谐振腔和所述第六谐振腔均分别设置有一调谐盲孔。进一步,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之间、所述第二谐振腔与所述第五谐振腔之间、第三谐振腔与所述第四谐振腔之间、第四谐振腔与所述第六谐振腔之间分别设置一耦合盲孔。进一步,所述第一正耦合窗口和所述第二正耦合窗口均呈矩形或者椭圆形。进一步,所述第一介质块和所述第二介质块为陶瓷介质块。进一步,所述金属层为镀银金属层或者镀铜金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图;图2为第一负耦合窗口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通过外壁面相互连接的第一介质块11和第二介质块12,在所述第一介质块11上形成依次耦合的至少两个谐振腔,在所述第二介质块12上形成依次耦合的至少两个谐振腔,所述第一介质块11和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外壁面均覆设有金属层;在相互连接的外壁面,开设有使所述第一介质块11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谐振腔形成负耦合的负耦合窗口,并开设有使所述第一介质块11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谐振腔形成正耦合的正耦合窗口;所述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介质块11和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厚度的1/2,且所述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均不小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的1/4波长。一方面,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大于第一介质块11和第二介质块12的厚度的1/2,且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均不小于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的1/4波长,在电子产品中应用该本申请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时,通过负耦合窗口在第一介质块11上的谐振腔与第二介质块12上的谐振腔之间实现负耦合,且结合正耦合窗口,使介质波导滤波器产生两个传输零点,提高带外抑制能力;另一方面,首先在第一介质块11和第二介质块12的相互连接的外壁面开设负耦合窗口和正耦合窗口,然后,第一介质块11和第二介质12块通过外壁面的金属层连接,提高了制作效率,适用于批量生产。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耦合窗口包括在所述第一介质块11设置的第一负耦合窗口51和在所述第二介质块12设置的第二负耦合窗口52,且所述第一负耦合窗口51和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52互为镜像;所述正耦合窗口包括在所述第一介质块11设置的第一正耦合窗口61和在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外壁面相互连接的第一介质块(11)和第二介质块(12),在所述第一介质块(11)上形成依次耦合的至少两个谐振腔,在所述第二介质块(12)上形成依次耦合的至少两个谐振腔,所述第一介质块(11)和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外壁面均覆设有金属层;/n在相互连接的外壁面,开设有使所述第一介质块(11)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谐振腔形成负耦合的负耦合窗口,并开设有使所述第一介质块(11)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谐振腔形成正耦合的正耦合窗口;/n所述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介质块(11)和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厚度的1/2,且所述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均不小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的1/4波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外壁面相互连接的第一介质块(11)和第二介质块(12),在所述第一介质块(11)上形成依次耦合的至少两个谐振腔,在所述第二介质块(12)上形成依次耦合的至少两个谐振腔,所述第一介质块(11)和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外壁面均覆设有金属层;
在相互连接的外壁面,开设有使所述第一介质块(11)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谐振腔形成负耦合的负耦合窗口,并开设有使所述第一介质块(11)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谐振腔形成正耦合的正耦合窗口;
所述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介质块(11)和所述第二介质块(12)的厚度的1/2,且所述负耦合窗口的长度均不小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的1/4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耦合窗口包括在所述第一介质块(11)设置的第一负耦合窗口(51)和在所述第二介质块(12)设置的第二负耦合窗口(52),且所述第一负耦合窗口(51)和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52)互为镜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耦合窗口包括在所述第一介质块(11)设置的第一正耦合窗口(61)和在所述第二介质块(12)设置的第二正耦合窗口(62),且所述第一正耦合窗口(61)和所述第二正耦合窗口(62)互为镜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耦合窗口(51)和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52)均呈凹字形,且所述凹字形的两侧边(510)靠近底部的位置内凹形成内凹口(530),两个所述内凹口(530)均与所述凹字形的凹部(52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所述内凹口(530)的顶面为起始位置,在所述内凹口(530)内去除预设形状的金属层,以改变所述第一负耦合窗口(51)对应的第一介质块(11)上的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负耦合窗口(52)对应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婉婧霍新平尹汐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烽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镭迪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