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夹型带通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27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夹型带通滤波器,包括依次堆叠的上金属层、介质基板、下金属层,上金属层与下金属层连接并构成谐振腔,上金属层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发夹型半波长谐振器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第一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开口向上设置,第二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开口向下设置,第一谐振器的输入谐振条上连接有输入微带线,第五谐振器的输出谐振条上连接有输出微带线,输入谐振条和输出谐振条分别沿第一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闭口方向利用微带线延长1/4波长。该滤波器能够抑制通带外更高频率处的寄生通带、实现宽阻带特性,具有良好的频率选择特性、插入损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夹型带通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波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夹型带通滤波器。
技术介绍
射频微波带通滤波器是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模块之一,随着射频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以及频谱资源的日趋密集,系统对滤波器的性能和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频谱资源的紧张要求滤波器拥有更好的选频特性,即良好的带外抑制和较低的插入损耗,否则相邻信道的信号会造成干扰。微带发夹结构滤波器由于结构紧凑、具有高带外抑制、成本低、易于加工与集成等特点现成为主流。然而,对于微带发夹型带通滤波器而言,在设计频率的整数倍处会出现寄生通带,影响滤波器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通带外更高频率处的寄生通带、实现宽阻带特性、具有良好的频率选择特性、插入损耗低的发夹型带通滤波器。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夹型带通滤波器包括依次堆叠的上金属层、介质基板、下金属层,上金属层与下金属层连接并构成谐振腔,上金属层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发夹型半波长谐振器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和第五谐振器,第一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夹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堆叠的上金属层、介质基板(9)、下金属层(10),所述上金属层与下金属层(10)连接并构成谐振腔,所述上金属层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发夹型半波长谐振器第一谐振器(3)、第二谐振器(4)、第三谐振器(5)、第四谐振器(6)和第五谐振器(7),所述第一谐振器(3)、第三谐振器(5)和第五谐振器(7)开口向上设置,所述第二谐振器(4)和第四谐振器(6)开口向下设置,所述第一谐振器(3)的输入谐振条(31)上连接有输入微带线(1),所述第五谐振器(7)的输出谐振条(72)上连接有输出微带线(2),所述输入谐振条(31)和输出谐振条(72)分别沿第一谐振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夹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堆叠的上金属层、介质基板(9)、下金属层(10),所述上金属层与下金属层(10)连接并构成谐振腔,所述上金属层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发夹型半波长谐振器第一谐振器(3)、第二谐振器(4)、第三谐振器(5)、第四谐振器(6)和第五谐振器(7),所述第一谐振器(3)、第三谐振器(5)和第五谐振器(7)开口向上设置,所述第二谐振器(4)和第四谐振器(6)开口向下设置,所述第一谐振器(3)的输入谐振条(31)上连接有输入微带线(1),所述第五谐振器(7)的输出谐振条(72)上连接有输出微带线(2),所述输入谐振条(31)和输出谐振条(72)分别沿第一谐振器(3)和第五谐振器(7)闭口方向利用微带线延长1/4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夹型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善文郑海宇周波王子轩朱伟光顾玲张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