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属于汽车尾气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尾气的排放缓解量提升环保操作,且保障尾气积碳时的汽车内部阀门穿插处理效果,方便汽车马达接管流通效率的提升,保障汽车零部件养护和管道接洽护理的高效性,目前技术公用的待优化的缺点有:汽车尾气积碳时碳灰结块容易堵塞排气量和车载管道的流通量,使整体的内位机架在阀门对接时,造成滞缓和排气量压低的现象,导致以后续的汽车马达化油缸压激增,容易影响马达损耗率和机动性,致使阀门在积碳处理时的残留量处理不均,且拉长积碳密度,影响后续的排放疏通梳理操作,且带动阀门插接基位的化碳降解效率骤减,加剧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以解决汽车尾气积碳时碳灰结块容易堵塞排气量和车载管道的流通量,使整体的内位机架在阀门对接时,造成滞缓和排气量压低的现象,导致以后续的汽车马达化油缸压激增,容易影响马达损耗率和机动性,致使阀门在积碳处理时的残留量处理不均,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双管球缸阀块(1)、托板块(2)、气动折管(3)、观察窗(4)、柱筒槽(5)、排气管(6),其特征在于:/n所述双管球缸阀块(1)与托板块(2)焊接成一体,所述气动折管(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插嵌在双管球缸阀块(1)的左右两侧,所述观察窗(4)紧贴于柱筒槽(5)的前侧,所述排气管(6)插嵌在柱筒槽(5)的底部下,所述柱筒槽(5)嵌套于双管球缸阀块(1)的底部下;/n所述双管球缸阀块(1)设有粉筒侧压架(1A)、双管底垫座(1B)、双旋板球缸(1C)、粉刷圆盘(1D)、梯形条槽(1E)、阀槽块(1F);/n所述粉筒侧压架(1A)设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双管球缸阀块(1)、托板块(2)、气动折管(3)、观察窗(4)、柱筒槽(5)、排气管(6),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管球缸阀块(1)与托板块(2)焊接成一体,所述气动折管(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插嵌在双管球缸阀块(1)的左右两侧,所述观察窗(4)紧贴于柱筒槽(5)的前侧,所述排气管(6)插嵌在柱筒槽(5)的底部下,所述柱筒槽(5)嵌套于双管球缸阀块(1)的底部下;
所述双管球缸阀块(1)设有粉筒侧压架(1A)、双管底垫座(1B)、双旋板球缸(1C)、粉刷圆盘(1D)、梯形条槽(1E)、阀槽块(1F);
所述粉筒侧压架(1A)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于双管底垫座(1B)的左右两侧,所述双管底垫座(1B)嵌套于粉刷圆盘(1D)的底部下,所述双旋板球缸(1C)嵌套于粉刷圆盘(1D)的前侧,所述粉刷圆盘(1D)与梯形条槽(1E)相配合,所述双旋板球缸(1C)安装于阀槽块(1F)的内部,所述梯形条槽(1E)紧贴于阀槽块(1F)的顶部上,所述阀槽块(1F)与托板块(2)焊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筒侧压架(1A)由蓄粉筒(1A1)、内桨阀球座(1A2)、压柱杆(1A3)、限位支杆(1A4)组成,所述内桨阀球座(1A2)安装于蓄粉筒(1A1)的顶部上,所述内桨阀球座(1A2)与压柱杆(1A3)相配合,所述限位支杆(1A4)与蓄粉筒(1A1)焊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桨阀球座(1A2)由梯形旋桨板(1A21)、轴旋杆(1A22)、球囊槽(1A23)、横隔压板(1A24)组成,所述梯形旋桨板(1A21)与轴旋杆(1A22)机械连接,所述球囊槽(1A23)与横隔压板(1A24)嵌套成一体,所述轴旋杆(1A22)安装于球囊槽(1A2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积碳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管底垫...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