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柴油机微米级颗粒物单环芳香烃物质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60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柴油机微米级颗粒物单环芳香烃物质含量的方法,步骤一、通过缸内实时压力P随曲轴转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柴油机微米级颗粒物单环芳香烃物质含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车辆颗粒物排放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柴油机微米级颗粒物单环芳香烃物质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柴油机颗粒物,从燃烧控制和排气后处理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如低温燃烧(LTC)和颗粒捕集器(DPF)等降低颗粒物排放的方法。新型燃烧方式(如LTC)通过优化燃烧过程的方法,能够避开颗粒物大量生成的温度和当量比区域,实现颗粒物排放的大幅下降。但是,一方面,新型燃烧方式存在工况范围狭窄的问题,另一方面,燃烧优化控制对于微纳米级颗粒物排放的降低效果有限。颗粒捕集器(DPF)对颗粒物排放的捕集效率能够达到90%左右,可以有效地降低颗粒物排放。但是,颗粒捕集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捕集颗粒达到一定量时,排气背压升高,捕集效率下降、捕集器需要再生等。此外,对微纳米级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取决于捕集器的捕集原理、结构、材料等因素,无法实现对微纳米级颗粒物的高效捕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柴油机微米级颗粒物单环芳香烃物质含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柴油机微米级颗粒物单环芳香烃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通过缸内实时压力P随曲轴转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柴油机微米级颗粒物单环芳香烃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缸内实时压力P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线及缸内实时温度T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线判断柴油机缸内燃烧状态,燃烧处于速燃期时且缸内压力升高率超过第一压力升高率阈值时,提高ERG率;燃烧处于缓燃期时且缸内氧浓度低于第一氧浓度阈值时喷入含氧燃料乙醇、正丁醇或碳酸二甲酯;燃烧处于补燃期且缸内温度不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喷入含氧燃料乙醇或正丁醇;
步骤二、判断步骤一得到的排气中粒径小于2.5μm的微米级颗粒浓度,当微米级颗粒浓度超过第一颗粒浓度阈值时,对排气进行静电吸附处理,否则由第一颗粒捕集器捕集、第二颗粒捕集器和第三颗粒捕集器依次捕集过滤;对静电吸附处理后的排气再判断颗粒的分形维数,当分形维数超过第一阈值时,对排气喷入雾化后的甲醇和二甲醚含氧混合燃料再进行高温氧化,否则直接进行高温氧化,然后由第二颗粒捕集器和第三颗粒捕集器依次捕集过滤;
步骤三、对步骤二排气采用等离子体处理、OH自由基加热处理及活性碳吸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柴油机微米级颗粒物单环芳香烃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内实时压力P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线脱离柴油机不燃烧情况下的缸压曲线时为速燃期,所述燃烧处于速燃期后缸内实时压力P的升高出现拐点时为缓燃期,所述燃烧处于缓燃期后缸内温度T的升高出现拐点时为补燃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柴油机微米级颗粒物单环芳香烃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内氧浓度不高于第一氧浓度阈值且高于第二氧浓度阈值时,喷入含氧燃料乙醇或正丁醇,所述缸内氧浓度不高于第二氧浓度阈值时,喷入含氧燃料碳酸二甲酯,所述第一氧浓度阈值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铭迪许广举赵洋胡焰彬冯是全张盛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