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捕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88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颗粒捕集器,包括过滤器载体和设于所述过滤器载体端部的过滤薄膜;所述过滤器载体内部设有孔道,所述孔道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堵口,且所述孔道壁上设有过滤微孔;所述过滤薄膜上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过滤微孔的孔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颗粒捕集器,在过滤器载体的端部设置过滤薄膜,车辆磨合过程通过过滤薄膜过滤,过滤效率高,满足过滤要求,当车辆运行到排温较高工况,温度足以将过滤薄膜燃烧,燃烧后的过滤薄膜产生的颗粒被过滤器载体捕集,过滤器载体内部集聚的颗粒使其过滤效率提高,由于无需减小过滤微孔的孔径,故不影响车辆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捕集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过滤系统
,具体地,涉及一种颗粒捕集器。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基本是通过加装GPF(gasolineparticulatefliter,汽油颗粒捕集器)对排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捕捉和过滤来满足法规的要求;但是目前使用的GPF产品在兼顾背压的情况下在初始状态(载体内部未捕集灰分的情况下),过滤效率稍低,可能导致新车下线检测时无法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只有在车辆磨合一段较长的里程后,GPF载体内部捕集一定灰分后才能具备较高的过滤效率从而满足排放要求,但是车辆磨合里程过长会消耗大量的试验资源及费用,也将导致车辆无法进行正常销售,同时部分排放较差的车辆可能在法规允许的磨合里程内都无法满足颗粒物排放要求。为了使得汽油车的过滤效率满足要求,如果要使GPF载体在初始状态下就具有很高的过滤效率,那么载体壁面微孔的直径将要做得非常小,这样GPF载体背压将会升高很多,影响到车辆的动力性能和背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颗粒捕集器,过滤效率满足需求,无需减小载体微孔的直径,车辆的动力性能和背压不受影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颗粒捕集器,包括过滤器载体和设于所述过滤器载体端部的过滤薄膜;所述过滤器载体内部设有孔道,所述孔道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堵口,且所述孔道壁上设有过滤微孔;所述过滤薄膜上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过滤微孔的孔径。优选地,所述孔道的数量为多个,相邻所述孔道通过过滤微孔相互连通,且开口的朝向相反。优选地,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1微米。优选地,所述过滤薄膜为纤维材料薄膜,其燃点为500℃-600℃。优选地,所述过滤薄膜粘结于所述过滤器载体的端面上,且其形状及大小与所述过滤器载体端面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优选地,所述过滤薄膜的厚度为5微米-20微米。优选地,所述过滤器载体为蜂窝状壁流失陶瓷过滤体。颗粒捕集器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颗粒捕集器,在过滤器载体的端部设置过滤薄膜,车辆磨合过程通过过滤薄膜过滤,过滤效率高,满足过滤要求,当车辆运行到排温较高工况,温度足以将过滤薄膜燃烧,燃烧后的过滤薄膜产生的颗粒被过滤器载体捕集,过滤器载体内部集聚的颗粒使其过滤效率提高,由于无需减小过滤微孔的孔径,故不影响车辆的性能颗粒捕集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颗粒捕集器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颗粒捕集器,包括过滤器载体1和设于所述过滤器载体1端部的过滤薄膜2;所述过滤器载体1内部设有孔道11,所述孔道11的数量为多个,其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堵口,且所述孔道壁上设有过滤微孔;相邻所述孔道11通过过滤微孔相互连通,且开口的朝向相反;所述过滤薄膜2上设有过滤孔21,所述过滤孔21的孔径小于所述过滤微孔的孔径。所述过滤器载体1为蜂窝状壁流失陶瓷过滤体,其内部设有若干孔道11,所述孔道11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堵口,且所述孔道壁上设有过滤微孔,通过所述过滤微孔过滤掉气流中的颗粒物。相邻所述孔道11通过过滤微孔相互连通,且开口的朝向相反,因此排气气流从所述过滤器载体1中孔道11的开口端进入,由于另一端为堵口,气流经过过滤微孔,再通过与其相邻的所述孔道11的开口流出,气流中的颗粒物被过滤微孔捕捉拦截,从而达到过滤颗粒物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过滤微孔内部未捕集颗粒物时,其过滤效率较低,故车辆在磨合过程中,其内部的颗粒物逐渐聚集,从而可以逐渐提高过滤器载体1的过滤效率。然而,若将所述过滤微孔的孔径做得很小,使得过滤器载体1在初始状态时即可满足过滤要求,又会导致背压升高,影响到车辆的动力性能和背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基于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所述过滤器载体1的端部设有过滤薄膜2,所述过滤薄膜2粘结于所述过滤器载体1的端面上,且其形状及大小与所述过滤器载体1端面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所述过滤薄膜2上设有若干过滤孔21,且所述过滤孔21的孔径小于所述过滤微孔的孔径,即所述过滤薄膜2的过滤效率大于所述过滤微孔的过滤效率,使得过滤效率满足要求,所述过滤薄膜2的具体过滤效率根据实际的车辆要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孔21的孔径小于1微米。车辆在磨合阶段,车速较低,车辆在低速低负荷运行时,其排气流量很小,故增加过滤效率高的过滤薄膜,对车辆的背压及动力性能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然而,当车辆运动到排温较高的大负荷工况时,则会影响到背压及动力性能,因此此时需要将过滤薄膜消除。所述过滤薄膜2的厚度由对应的过滤器载体1的截面大小及所需要燃烧产生的颗粒的分量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薄膜2的厚度为5微米-20微米。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薄膜2为纤维材料薄膜,其燃点为500℃-600℃,故当车辆运行到排温较高的大负荷工况时,过滤薄膜2周围的温度升高,达到燃点后被迅速燃烧掉,燃烧后的颗粒物被捕捉到所述过滤器载体1内部,提高了所述过滤器载体1的过滤效率,故能够在很短得到里程里就能满足颗粒物的排放要求,也没有因增加过滤膜导致车辆正常使用时背压上升影响性能,保证了车辆的过滤效率的同时,也不影响车辆性能。本技术提供的颗粒捕集器,在过滤器载体1的端部设置过滤薄膜2,车辆磨合过程通过过滤薄膜2过滤,过滤效率高,满足过滤要求,当车辆运动到排温较高,足以将过滤薄膜2燃烧,燃烧后的过滤薄膜2的颗粒被过滤器载体1捕集,过滤器载体1内部集聚的颗粒使其过滤效率满足要求,且无需减小过滤微孔的孔径,故不影响车辆的性能。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载体和设于所述过滤器载体端部的过滤薄膜;/n所述过滤器载体内部设有孔道,所述孔道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堵口,且所述孔道壁上设有过滤微孔;/n所述过滤薄膜上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过滤微孔的孔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载体和设于所述过滤器载体端部的过滤薄膜;
所述过滤器载体内部设有孔道,所述孔道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堵口,且所述孔道壁上设有过滤微孔;
所述过滤薄膜上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过滤微孔的孔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的数量为多个,相邻所述孔道通过过滤微孔相互连通,且开口的朝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1微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薛胡天相骆洪燕黄兴来王本超曾恩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