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人行道结构错位伸缩缝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70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人行道结构错位伸缩缝构造,包括第一桥梁人行道,第一桥梁人行道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强螺栓,第一高强螺栓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加劲肋板,第一加劲肋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桥梁人行道铺装层,桥梁人行道铺装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钢筋,第一钢筋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高强螺栓,第二高强螺栓的中部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加劲肋板,第一桥梁人行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桥梁人行道。该一种桥梁人行道结构错位伸缩缝构造设置有弹簧、支撑横梁和橡胶条,通过弹簧、支撑横梁和橡胶条将第一桥梁人行道与第二桥梁人行道的结构断缝加强连接,增强了结构性能可靠耐久,有效的避免了出现结构断缝断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人行道结构错位伸缩缝构造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为一种桥梁人行道结构错位伸缩缝构造。
技术介绍
伸缩缝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为适应路桥等建筑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变形,避免开裂甚至破坏而人为设置的跨越结构断缝的伸缩装置,伸缩缝位于相邻结构之间,特别是桥梁施工中,相邻结构之间的伸缩缝接缝技术应用很普遍,对于桥梁人行道的伸缩缝结构来说,普遍采用直接填充热塑性填料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可适应于伸缩缝的变形。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554650.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人行道结构错位伸缩缝构造,包括结构断缝和与结构段缝纵向错位的伸缩缝,与结构段缝纵向错位的伸缩缝由结构断缝一侧结构局部纵向延伸跨越结构断缝与另一侧结构搭接形成,采用由形成伸缩缝的两结构的端部搭接结构形成,承受载荷时,伸缩缝填料铺装可将人行荷载直接传递给其下搭接结构的下部构件,为非梁式受力工作构件,使得填料式伸缩缝铺装不易破损,但是,由于上述伸缩缝填料位于结构断缝内部,稳定性较差,容易塌陷而失效,使用寿命及完好周期不够理想,结构断缝处没有一定的支撑与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人行道结构错位伸缩缝构造,包括第一桥梁人行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梁人行道(1)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强螺栓(2),所述第一高强螺栓(2)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加劲肋板(3),所述第一加劲肋板(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桥梁人行道铺装层(4),所述桥梁人行道铺装层(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钢筋(5),所述第一钢筋(5)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高强螺栓(6),所述第二高强螺栓(6)的中部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加劲肋板(7),所述第一桥梁人行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桥梁人行道(8),所述第二桥梁人行道(8)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高强螺栓(9),所述第三高强螺栓(9)的中部螺纹连接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人行道结构错位伸缩缝构造,包括第一桥梁人行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梁人行道(1)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高强螺栓(2),所述第一高强螺栓(2)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加劲肋板(3),所述第一加劲肋板(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桥梁人行道铺装层(4),所述桥梁人行道铺装层(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钢筋(5),所述第一钢筋(5)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高强螺栓(6),所述第二高强螺栓(6)的中部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加劲肋板(7),所述第一桥梁人行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桥梁人行道(8),所述第二桥梁人行道(8)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高强螺栓(9),所述第三高强螺栓(9)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三加劲肋板(10),所述第三加劲肋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筋(11),所述第二钢筋(1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四高强螺栓(12),所述第四高强螺栓(12)的中部下端螺纹连接有第四加劲肋板(13),所述第二桥梁人行道(8)的中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结构断缝(14),所述结构断缝(14)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栓(15),所述第一螺栓(15)的外表面两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海彬陈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