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56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缸盖、活塞杆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缸筒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系统前缸缸筒环形有杆腔内气体的巨大压缩比和高弹性,使得环形有杆腔内的缓冲油液刚开始工作时,系统后缸已同步启动,且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没有接触到缸盖,极大的降低了系统前缸与系统后缸切换时因活塞头与缸盖直接撞击带来的冲击,实现系统前缸与系统后缸之间的平顺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
本技术涉及叉车
,具体是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
技术介绍
目前叉车行业及叉车市场,配置全自由起重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越来越高,如二级全自由、三级全自由、甚至四级全自由起重系统。但是叉车行业内一直存在一个问题没有得以很好的解决,就是全自由门架的系统前缸、系统后缸在切换动作时产生冲击的问题,此问题会造成叉车抖动,使其稳定性降低,且叉车震动严重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缸盖、活塞杆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活塞头沿着所述缸筒的轴向移动;所述缸筒与所述活塞杆形成的环形有杆腔内装有缓冲油液;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缸筒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且所述安装孔的末端与所述储油室相连通;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一侧沿着径向开设有节流孔与回流孔,且所述节流孔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头上横向开设的节流油道相连通、所述回流孔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末端或所述储油室相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头的中部从无杆腔一端至有杆腔一端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单向阀的固定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的末端相连通的防溢孔;所述防溢孔靠近所述安装孔末端的一段内部装有防溢管、且所述防溢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油室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油液从所述缸筒的有杆腔依次经所述节流孔、所述节流油道、以及所述安装孔的末端进入所述储油室形成节流通道;所述缓冲油液从所述储油室依次经所述安装孔的末端、所述回流孔进入所述缸筒的有杆腔内形成回流通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缸筒靠近所述缸盖的有杆腔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内装有补气螺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系统前缸设置为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为系统前缸,充分利用系统前缸缸筒环形有杆腔内气体的巨大压缩比和高弹性,使得环形有杆腔内缓冲油液刚进入靠近缸盖的工作区域时,环形有杆腔内气体压缩后的气体压力刚好使得系统前缸的压力增加至接近系统后缸的启动临界压力,且环形有杆腔内气体压缩后的气体压力小于单向阀打开所需的压力,进而使得环形有杆腔内的缓冲油液刚开始工作时,系统后缸已同步启动,且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没有接触到缸盖,极大的降低了系统前缸与系统后缸切换时因活塞头与缸盖直接撞击带来的冲击,即可实现系统前缸与系统后缸之间的平顺切换,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叉车抖动的幅度,提高了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2)通过设置的防溢管可有效防止缸筒有杆腔内的缓冲油液从安装在活塞头上的单向阀渗漏至缸筒的无杆腔内;若系统前缸内的密封件失效,缸筒环形有杆腔内的缓冲油液过多、产生的压力较大时,可通过设置的单向阀,使得环形有杆腔内的多余缓冲油液经单向阀排入缸筒的无杆腔;(3)当油缸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有气体泄漏导致有杆腔内的气体过少、压力过小时,通过将设置在缸筒一侧的补气螺钉打开,使有杆腔与大气连通从而自行补气,进而确保系统前缸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未设置补气螺钉的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设置有补气螺钉的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结构示意图。图中:1-1、缸盖,1-2、缸筒,1-3、活塞杆,1-4、活塞头,1-5、单向阀,1-6、防溢管,1-7、储油室,1-8、回流孔,1-9、节流孔,1-10、缓冲油液,1-11、补气螺钉、1-12、节流油道、1-13、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1-2、缸盖1-1、活塞杆1-3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1-4,所述活塞杆1-3带动所述活塞头1-4沿着所述缸筒1-2的轴向移动;所述缸筒1-2与所述活塞杆1-3形成的环形有杆腔内装有缓冲油液1-10;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缸筒1-2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1-13、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1-7,且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与所述储油室1-7相连通;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安装孔1-13的一侧沿着径向开设有节流孔1-9与回流孔1-8,且所述节流孔1-9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头1-4上横向开设的节流油道1-12相连通、所述回流孔1-8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或所述储油室1-7相连通。油缸的环形有杆腔为密闭空间,且油缸的密闭有杆腔内存在一个大气压的密闭气体环境。利用气体巨大的压缩比和高弹性,在具体使用时,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为系统前缸,当活塞头1-4高速接近缸盖1-1时,密闭环形有杆腔内的气体压缩产生气体压力,即使得环形有杆腔内缓冲油液1-10刚进入靠近缸盖1-1的工作区域时,环形有杆腔内气体压缩后的气体压力刚好使得系统前缸的压力增加至接近系统后缸的启动临界压力,且环形有杆腔内气体压缩后的气体压力小于单向阀1-5打开所需的压力,进而使得环形有杆腔内的缓冲油液1-10刚开始工作时,系统后缸已同步启动,且活塞杆1-3一端的活塞头1-4没有接触到缸盖1-1,极大的降低了系统前缸与系统后缸切换时因活塞头1-4与缸盖1-1直接撞击带来的冲击,即可实现系统前缸与系统后缸之间的平顺切换,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叉车抖动的幅度,提高了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在将缸筒1-2纵向放置、且系统前缸未工作时,缸筒1-2有杆腔内的所述缓冲油液1-10的液位低于所述回流孔1-8且高于所述节流孔1-9;当环形有杆腔内的气体压缩后液化或出现气体泄漏时,可通过缓冲油1-10液进行辅助缓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活塞头1-4与缸盖1-1撞击带来的冲击。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活塞头1-4的中部从无杆腔一端至有杆腔一端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单向阀1-5的固定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相连通的防溢孔;所述防溢孔靠近所述安装孔1-13末端的一段内部装有防溢管1-6、且所述防溢管1-6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油室1-7内。所述缓冲油液1-10从所述缸筒1-2的有杆腔依次经所述节流孔1-9、所述节流油道1-12、以及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进入所述储油室1-7形成节流通道;所述缓冲油液1-10从所述储油室1-7依次经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所述回流孔1-8进入所述缸筒1-2的有杆腔内形成回流通道。当活塞头1-4接近缸盖1-1时,活塞杆1-3上开设的回流孔1-8进入缸盖1-1内,此时缸筒1-2环形有杆腔内的缓冲油液1-10依次从活塞杆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1-2)、缸盖(1-1)、活塞杆(1-3)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1-4),所述活塞杆(1-3)带动所述活塞头(1-4)沿着所述缸筒(1-2)的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2)与所述活塞杆(1-3)形成的环形有杆腔内装有缓冲油液(1-10);/n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缸筒(1-2)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1-13)、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1-7),且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与所述储油室(1-7)相连通;/n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安装孔(1-13)的一侧沿着径向开设有节流孔(1-9)与回流孔(1-8),且所述节流孔(1-9)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头(1-4)上横向开设的节流油道(1-12)相连通、所述回流孔(1-8)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或所述储油室(1-7)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1-2)、缸盖(1-1)、活塞杆(1-3)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1-4),所述活塞杆(1-3)带动所述活塞头(1-4)沿着所述缸筒(1-2)的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2)与所述活塞杆(1-3)形成的环形有杆腔内装有缓冲油液(1-10);
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缸筒(1-2)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1-13)、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1-7),且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与所述储油室(1-7)相连通;
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安装孔(1-13)的一侧沿着径向开设有节流孔(1-9)与回流孔(1-8),且所述节流孔(1-9)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头(1-4)上横向开设的节流油道(1-12)相连通、所述回流孔(1-8)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或所述储油室(1-7)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徐玲灿吴年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