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30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涉及轨路两用牵引机车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变矩器、前传动轴、后传动轴、分动装置、半轴、差速器、前轮、中轮和后轮,分动装置由分动装置一和分动装置二组成,分动装置一输入轴处于发动机一侧,分动装置一的输出轴分别为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分动装置二在分动装置一和中轮之间,分动装置二输入轴为后传动轴,分动装置二输出轴为传动轴三和传动轴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可实现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轮驱动,增加了与地面的摩擦面积,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力,可增加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在恶劣路面的通过能力,增强脱困能力、爬坡能力和在湿滑路面上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更好的牵引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路两用牵引机车
,具体为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轨路两用牵引车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港口、物流及小型货场等铁路专用线,以及铁路站段、机务段、动车段、地铁和工程局的生产及施工单位,替代了过去传统的牵引方式,全新的设计理念令一些用户惊叹不已,物超所值。轨路两用牵引机车的行驶路面多有颠簸、多坡、湿滑地面有机油或雨雪、多弯等情况,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目前轨路两用牵引机车为二驱或四驱,在上述路面行驶时经常发生打滑、被困住无法通过障碍、爬坡能力差等情况;另外二驱或四驱轨路两用牵引车与路面/钢轨的接触摩擦面积小,摩擦力小,发动机的能力不能完全发挥,不利于牵引能力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增加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在恶劣路面的通过能力,增强脱困能力、爬坡能力和在湿滑路面上的稳定性,在发动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牵引力,提供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变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0)、变矩器(9)、前传动轴(14)、后传动轴(3)、分动装置、半轴(7)、差速器(6)、前轮(12)和后轮(8),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中轮(13),所述分动装置由分动装置一(1)和分动装置二(2)组成,所述分动装置一(1)输入轴处于发动机(10)一侧,所述分动装置一(1)的输出轴分别为前传动轴(14)和后传动轴(3);所述分动装置二(2)在分动装置一 (1)和中轮(13)之间,所述分动装置二(2)输入轴为后传动轴(3),所述分动装置二(2)输出轴为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n

【技术特征摘要】
1.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0)、变矩器(9)、前传动轴(14)、后传动轴(3)、分动装置、半轴(7)、差速器(6)、前轮(12)和后轮(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轮(13),所述分动装置由分动装置一(1)和分动装置二(2)组成,所述分动装置一(1)输入轴处于发动机(10)一侧,所述分动装置一(1)的输出轴分别为前传动轴(14)和后传动轴(3);所述分动装置二(2)在分动装置一(1)和中轮(13)之间,所述分动装置二(2)输入轴为后传动轴(3),所述分动装置二(2)输出轴为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装置一(1)是输出轴同时向前、后方向延展的变速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0)与变矩器(9)连接,所述变矩器(9)远离发动机(10)一端连接分动装置一(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路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公华赵克卿岳亮董元珂岳浩然曹平先朱绍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岳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