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机构及路轨两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27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9
本公开涉及一种转向机构,包括:主构架,顶面开设有轴孔;轨道轮,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构架的下方;转向座,包括转动轴(301),所述转动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轴孔中,以使所述转向座相对于所述主构架可旋转;以及举升架,俯仰角可调地铰接于所述转向座;其中,在所述主构架被所述举升架抬起时的第一状态,所述转向座与所述主构架之间形成第一摩擦系数,在所述主构架由所述轨道轮支撑时的第二状态,所述转向座与所述主构架之间形成第二摩擦系数,所述第一摩擦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摩擦系数。本公开能够在提升收回状态时,方便人工调节方位;并能够在下放支撑时,提升转向机构在转弯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机构及路轨两用车
本公开涉及路轨两用总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机构及路轨两用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地铁、城轨、高铁的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对具有在轨行驶功能车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路轨两用车既能在公路行驶作业、又可在铁路行驶作业,与传统的轨道专用功能车辆相比,更具机动灵活、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节能环保高效率行驶作业的需要。作为路轨两用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动转向机构的设计愈发得到重视。相关的路轨两用车的转向部位多采用回转支承结构,其中部分存在转弯稳定性差的问题;部分存在转向架提升后,人工调位困难的问题。并且相关的路轨两用车的转向部位仅有单一支点,运行稳定性不足,且发生磨损后难于维修更换,进而容易影响车辆在轨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机构及路轨两用车,能够在提升收回状态时,方便人工调节方位;并能够在下放支撑时,提升转向机构在转弯时的稳定性。提升收回状态时,转向心盘部位为滚动摩擦,方便人工调节方位、便于对轨;下放支撑时,转向心盘部位变为滑动摩擦,有效提高转弯稳定性;带有磨损易更换且尺寸易更改的转向旁撑,有效提高在轨运行的安全性。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转向机构,包括:主构架,顶面开设有轴孔;轨道轮,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构架;转向座,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轴孔中,以使所述转向座相对于所述主构架可旋转;以及举升架,俯仰角可调地铰接于所述转向座;r>其中,在所述主构架被所述举升架抬起时的第一状态,所述转向座与所述主构架之间形成第一摩擦系数,在所述主构架由所述轨道轮支撑时的第二状态,所述转向座与所述主构架之间形成第二摩擦系数,所述第一摩擦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摩擦系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沿竖直方向的正压力所产生的所述转向座与所述主构架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转向座与所述主构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呈滚动摩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呈滑动摩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座还包括:转向盘,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上端,并位于所述主构架顶面的上方;其中,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轴孔并部分外伸于所述轴孔的底面;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磨损盘,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构架的顶面,与所述转向盘相对设置,并能够与所述转向盘相接触地旋转时,优先于所述转向盘发生磨损;端盖,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孔的底面下方;以及螺栓,从所述端盖下方穿过所述端盖,其螺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底面,螺栓头部位于所述端盖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转向盘底面到所述螺栓头部顶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磨损盘的顶面到所述端盖底面之间的第二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调隙垫片,设置于所述端盖和所述转动轴之间,具有不同的厚度规格,能够调整所述端盖和所述转动轴的间隙,从而使所述磨损盘与所述转向盘在所述第一状态呈间隙配合,在所述第二状态呈面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隙垫片具有弹性,能够在受压时减少自身的厚度,从而通过自身厚度的变化使所述转向盘底面到所述调隙垫片底面在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三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四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骨架油封,密封连接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轴孔之间,并位于所述轴承的外侧,能够在所述端盖和所述轴孔之间形成包含所述轴承的密封空间;以及油杯,设置于所述端盖,并可向所述密封空间提供润滑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孔在深度方向还包括轴孔壁,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自润滑轴套,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孔壁的内侧,并与所述转动轴形成可转动的面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两个旁撑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举升架的下侧,并相对于所述转向座在所述举升架的铰接位置对称设置;以及旁撑磨耗盘,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构架的顶面,能够与所述两个旁撑结构相接触地支撑于所述旁撑结构的下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撑结构包括:耳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举升架的下侧,并开设有安装孔;过渡安装销,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周向相对于所述耳板固定,并具有与所述安装孔同轴的轴承孔;凸轮轴承,包括可互相旋转的大端和小端,其中所述小端部分地穿出于所述轴承孔且末端连接有螺母;以及旁撑轮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凸轮轴承的大端;其中,所述过渡安装销抵接于所述大端和所述螺母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撑轮组件包括:第一旁撑轮;第二旁撑轮,与所述第一旁撑轮沿轴向重叠设置;以及压紧螺栓,从侧面贯穿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旁撑轮和所述第二旁撑轮;其中,所述大端夹设于所述第一旁撑轮和所述第二旁撑轮之间。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转向机构,包括:主构架,顶面开设有轴孔;轨道轮,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构架;转向座,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轴孔中,以使所述转向座相对于所述主构架可旋转;以及举升架,俯仰角可调地铰接于所述转向座;其中,所述转向座还包括:转向盘,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上端,并位于所述主构架顶面的上方;其中,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轴孔并部分外伸于所述轴孔的底面;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磨损盘,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构架的顶面,与所述转向盘相对设置,并能够与所述转向盘相接触地旋转时,优先于所述转向盘发生磨损;端盖,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孔的底面下方;以及螺栓,从所述端盖下方穿过所述端盖,其螺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底面,螺栓头部位于所述端盖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孔在深度方向还包括轴孔壁,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自润滑轴套,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孔壁的内侧,并与所述转动轴形成可转动的面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两个旁撑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举升架的下侧,并相对于所述转向座在所述举升架的铰接位置对称设置;以及旁撑磨耗盘,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构架的顶面,能够与所述两个旁撑结构相接触地支撑于所述旁撑结构的下侧。在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路轨两用车,包括:根据前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向机构;以及油缸组件,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举升架和所述路轨两用车的车体之间,能够驱动所述主构架抬起进入第一状态或落下进入第二状态。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在提升收回状态时,方便人工调节方位;并能够在下放支撑时,提升转向机构在转弯时的稳定性。此外,本公开还设计有外形尺寸易更改且磨损易更换的旁撑结构,便于调整旁撑与主构架之间的浮动间隙,进而提升转向机构运行时的刚度,尤其是减少转弯时的倾斜度、有效提高在轨运行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构架(1),顶面开设有轴孔(101);/n轨道轮(2),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构架(1);/n转向座(3),包括转动轴(301),所述转动轴(301)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轴孔(101)中,以使所述转向座(3)相对于所述主构架(1)可旋转;以及/n举升架(4),俯仰角可调地铰接于所述转向座(3);/n其中,在所述主构架(1)被所述举升架(4)抬起时的第一状态,所述转向座(3)与所述主构架(1)之间形成第一摩擦系数,在所述主构架(1)由所述轨道轮(2)支撑时的第二状态,所述转向座(3)与所述主构架(1)之间形成第二摩擦系数,所述第一摩擦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摩擦系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构架(1),顶面开设有轴孔(101);
轨道轮(2),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构架(1);
转向座(3),包括转动轴(301),所述转动轴(301)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轴孔(101)中,以使所述转向座(3)相对于所述主构架(1)可旋转;以及
举升架(4),俯仰角可调地铰接于所述转向座(3);
其中,在所述主构架(1)被所述举升架(4)抬起时的第一状态,所述转向座(3)与所述主构架(1)之间形成第一摩擦系数,在所述主构架(1)由所述轨道轮(2)支撑时的第二状态,所述转向座(3)与所述主构架(1)之间形成第二摩擦系数,所述第一摩擦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摩擦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对于沿竖直方向的正压力所产生的所述转向座(3)与所述主构架(1)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转向座(3)与所述主构架(1)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呈滚动摩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呈滑动摩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座还包括:
转向盘(302),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轴(301)的上端,并位于所述主构架(1)顶面的上方;
其中,所述转动轴(301)穿过所述轴孔(101)并部分外伸于所述轴孔(101)的底面;
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
磨损盘(5),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构架(1)的顶面,与所述转向盘(302)相对设置,并能够与所述转向盘(302)相接触地旋转时,优先于所述转向盘(302)发生磨损;
端盖(6),通过轴承(6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孔(101)的底面下方;以及
螺栓(7),从所述端盖(6)下方穿过所述端盖(6),其螺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轴(301)的底面,螺栓头部位于所述端盖(6)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转向盘(302)底面到所述螺栓(7)头部顶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磨损盘(5)的顶面到所述端盖(6)底面之间的第二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
调隙垫片(8),设置于所述端盖(6)和所述转动轴(301)之间,具有不同的厚度规格,能够调整所述端盖(6)和所述转动轴(301)的间隙,从而使所述磨损盘(5)与所述转向盘(302)在所述第一状态呈间隙配合,在所述第二状态呈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隙垫片(8)具有弹性,能够在受压时减少自身的厚度,从而通过自身厚度的变化使所述转向盘(302)底面到所述调隙垫片(8)底面在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三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四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
骨架油封(9),密封连接于所述端盖(6)与所述轴孔(101)之间,并位于所述轴承(61)的外侧,能够在所述端盖(6)和所述轴孔(101)之间形成包含所述轴承(61)的密封空间;以及
油杯,设置于所述端盖(6),并可向所述密封空间提供润滑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101)在深度方向还包括轴孔壁(101a),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
自润滑轴套(11),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孔壁(101a)的内侧,并与所述转动轴(301)形成可转动的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旁撑结构(12),固定连接于所述举升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许创胡松松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