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674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涉及公铁两用牵引机车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变矩器、前传动轴、后传动轴、分动装置、半轴、差速器、前轮、中轮和后轮,分动装置由分动装置一和分动装置二组成,分动装置一输入轴处于发动机一侧,分动装置一的输出轴分别为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分动装置二在分动装置一和中轮之间,分动装置二输入轴为后传动轴,分动装置二输出轴为传动轴三和传动轴四。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可实现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轮驱动,增加了与地面的摩擦面积,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力,可增加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在恶劣路面的通过能力,增强脱困能力、爬坡能力和在湿滑路面上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更好的牵引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铁两用牵引机车
,具体为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公铁两用牵引车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港口、物流及小型货场等铁路专用线,以及铁路站段、机务段、动车段、地铁和工程局的生产及施工单位,替代了过去传统的牵引方式,全新的设计理念令一些用户惊叹不已,物超所值。公铁两用牵引机车的行驶路面多有颠簸、多坡、湿滑地面有机油或雨雪、多弯等情况,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目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为二驱或四驱,在上述路面行驶时经常发生打滑、被困住无法通过障碍、爬坡能力差等情况;另外二驱或四驱公铁两用牵引车与路面/钢轨的接触摩擦面积小,摩擦力小,发动机的能力不能完全发挥,不利于牵引能力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增加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在恶劣路面的通过能力,增强脱困能力、爬坡能力和在湿滑路面上的稳定性,在发动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牵引力,提供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变矩器、前传动轴、后传动轴、分动装置、半轴、差速器、前轮和后轮,还包括中轮,所述分动装置由分动装置一和分动装置二组成,所述分动装置一输入轴处于发动机一侧,所述分动装置一的输出轴分别为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所述分动装置二在分动装置一和中轮之间,所述分动装置二输入轴为后传动轴,所述分动装置二输出轴为传动轴三和传动轴四作为分动装置一的一种优选,所述分动装置一是输出轴同时向前、后方向延展的变速箱;所述发动机与变矩器连接,所述变矩器远离发动机一端连接分动装置一。作为分动装置一的另一种优选,所述分动装置一是分动箱;所述发动机与变矩器连接,所述变矩器远离发动机一端连接变速器,所述变速器输出端连接分动装置一。优选地,所述分动装置二为分动箱。优选地,所述前轮处于牵引机车前车架,所述中轮和后轮处于牵引机车后车架。优选地,所述前传动轴、后传动轴、传动轴三和传动轴四上均设有万向节。优选地,所述前传动轴、传动轴三和传动轴四远离分动装置的一端均连接差速器,所述差速器通过半轴与车轮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可实现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轮驱动,增加了公铁两用牵引车与钢轨/地面的摩擦面积,增大了与钢轨/地面的摩擦力,从而提升牵引能力;可增加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在恶劣路面的通过能力,增强脱困能力、爬坡能力和在湿滑路面上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更好的牵引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驱动装置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驱动装置示意图图3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公铁两用牵引机车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差速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分动装置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分动装置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分动装置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后传动轴和万向节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动装置一;2、分动装置二;3、后传动轴;4、万向节;5、传动轴四;6、差速器;7、半轴;8、后轮;9、变矩器;10、发动机;11、变速器;12、前轮;13、中轮;14、前传动轴;15、传动轴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型号潍柴WP10G240E341,功率178KW;变矩器形式双涡轮四元件;分动装置一为型号ZL50形式为行星式变速器;差速器速比5.286;分动装置二为分动箱,分动箱齿轮传动形式为圆柱斜齿轮传动,机械效率约为95%;前轮、中轮和后轮直径1060mm。请参阅图1、3、4、5和7,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0、变矩器9、分动装置一、前传动轴14、后传动轴3、分动装置二、半轴7、差速器6、前轮12和后轮8,还包括中轮13,分动装置由分动装置一1和分动装置二2组成,分动装置一1通过输入轴与变矩器9连接,分动装置一1的输出轴分别为前传动轴14和后传动轴3(两者同轴);分动装置二2在分动装置一1和中轮13之间,分动装置二2输入轴为后传动轴3,分动装置二2输出轴为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请参阅图1,前传动轴14、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远离分动装置的一端均连接差速器6,差速器6通过半轴7与车轮相连。发动机10与变矩器9连接,变矩器9远离发动机10一端连接分动装置一1(型号ZL50,形式为行星式变速器)。请参阅图3,前轮12处于牵引机车前车架,中轮13和后轮8处于牵引机车后车架。请参阅图8,前传动轴14、后传动轴3、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上均设有万向节4。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型号潍柴WP10G240E341,功率178KW;变矩器形式双涡轮四元件;变速器形式为行星式液力换挡;差速器速比5.286;分动装置一和分动装置二(均为分动箱)齿轮传动形式为圆柱斜齿轮传动,机械效率约为95%;前轮、中轮和后轮直径1060mm。请参阅图2、3、4和6,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0、变矩器9、变速器11、前传动轴14、后传动轴3、分动装置、半轴7、差速器6、前轮12和后轮8,还包括中轮13,分动装置由分动装置一1和分动装置二2组成,分动装置一1通过输入轴与变速器11连接,分动装置一1的输出轴分别为前传动轴14和后传动轴3;分动装置二2在分动装置一1和中轮13之间,分动装置二2输入轴为后传动轴3,分动装置二2输出轴为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请参阅图2,前传动轴14、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远离分动装置的一端均连接差速器6,差速器6通过半轴7与车轮相连。发动机10与变矩器9连接,变矩器9远离发动机10一端连接变速器11。请参阅图3,前轮12处于牵引机车前车架,中轮13和后轮8处于牵引机车后车架。请参阅图8,前传动轴14、后传动轴3、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上均设有万向节4。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实现变速变矩后传递到分动装置一,分动装置一将动力同时输出到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后传动轴为分动装置二的输入轴,传动轴三和传动轴四为分动装置二的输出轴;前传动轴、传动轴三和传动轴四分别将动力传递给前/中/后差速器,差速器通过两个半轴将动力输出给前轮、中轮和后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0)、变矩器(9)、前传动轴(14)、后传动轴(3)、分动装置、半轴(7)、差速器(6)、前轮(12)和后轮(8),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中轮(13),所述分动装置由分动装置一(1)和分动装置二(2)组成,所述分动装置一(1)输入轴处于发动机(10)一侧,所述分动装置一(1)的输出轴分别为前传动轴(14)和后传动轴(3);所述分动装置二(2)在分动装置一 (1)和中轮(13)之间,所述分动装置二(2)输入轴为后传动轴(3),所述分动装置二(2)输出轴为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0)、变矩器(9)、前传动轴(14)、后传动轴(3)、分动装置、半轴(7)、差速器(6)、前轮(12)和后轮(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轮(13),所述分动装置由分动装置一(1)和分动装置二(2)组成,所述分动装置一(1)输入轴处于发动机(10)一侧,所述分动装置一(1)的输出轴分别为前传动轴(14)和后传动轴(3);所述分动装置二(2)在分动装置一(1)和中轮(13)之间,所述分动装置二(2)输入轴为后传动轴(3),所述分动装置二(2)输出轴为传动轴三(15)和传动轴四(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装置一(1)是输出轴同时向前、后方向延展的变速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0)与变矩器(9)连接,所述变矩器(9)远离发动机(10)一端连接分动装置一(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牵引机车六驱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公华曹平先朱绍华董元珂岳浩然岳亮赵克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岳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