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连接构造、绝缘覆盖线的剥离方法以及接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423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9
提供一种能将绝缘覆盖线的金属线与电极稳定地进行结合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为通过金属线被有机物覆盖的绝缘覆盖线(11)使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导通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具备:将所述绝缘覆盖线(11)载置于第一电极(12)上的工序(a);使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的工序(b);和通过形成遍及已露出的所述金属线以及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凸块,从而将所述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工序(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连接构造、绝缘覆盖线的剥离方法以及接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连接构造、绝缘覆盖线的剥离方法以及接合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线接合由金属的裸线进行,但在高密度布线中的短路防止、医疗领域中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器件的布线等中,采用由有机物绝缘覆盖的金属线即绝缘覆盖线。作为在医疗器具的领域中使用的电子部件例如有体内埋入型传感器、体内埋入型BMI(brain-machineinterface,脑机接口)装置等。在如该传感器那样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的情况下,如果想要将线材与传感器的电极结合,则需要使用由绝缘被膜覆盖了线材的绝缘覆盖线以使得金属制的线材不对人体带来影响。但是,由于存在覆盖而需要自剥离绝缘覆盖线的前端的覆盖起进行绝缘覆盖线与传感器的电极的结合,其结合变难。在对医疗器具的领域以外的半导体领域的产品(器件)的电极的布线中,也需要以高品质、高生产性接合绝缘覆盖线。如果想要将绝缘覆盖线的前端与该器件的电极相结合,则需要与医疗器具领域同样地自剥离覆盖起进行结合。如上述那样自剥离覆盖起进行结合的理由如下那样。其原因在于,如果不剥离绝缘覆盖线的前端的覆盖而将绝缘覆盖线的前端与电极相结合,则电极与绝缘覆盖线的结合强度变弱,并发生不能充分取得电气的导通等的产品不合格,有时欠缺作为产品的稳定性。因而,以往采用了自预先剥离绝缘覆盖线的前端的覆盖起与电极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半导体领域中,如图17所示那样,通过对绝缘覆盖线101的前端照射激光,并使绝缘覆盖线101的前端与加热器相接触而熔化覆盖,从而使其中的芯线(金属线)101a露出,将该芯线101a与电极102相结合。例如,将器件设置于加热板上,有时进行基于加热的超声波热压接。通过对器件进行加热,从而使由接合工具加压的绝缘覆盖线的绝缘覆盖流动化而从结合面除去。进而,通过同时采用加热所引起的超声波热压接缩短结合品质和时间。但是,如果进行加热直到绝缘覆盖进行流动化为止(数百度以上),则在对多个绝缘覆盖线进行接合时,先进行了接合的绝缘覆盖线被继续加热而覆盖熔化。此外,如果加热器温度过低,则不能充分除去绝缘覆盖,产生结合不合格。此外,不能对耐热弱的器件充分进行加热,高热容量的器件中,加热和冷却耗费时间,生产性显著降低。上述的方法确保结合强度,另一方面需要对进行结合的装置搭载除去覆盖专用的激光器、加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搭载有这些功能而装置本身变大,装置成本也增加。此外,也有由加热器的热量除去覆盖的材质变得困难这样的情况。此外,也会担心由于添加用于除去覆盖的热的工序所引起的绝缘覆盖线的损坏。此外,如果与电极的结合部以外的部分的绝缘覆盖线的覆盖剥离,则绝缘状态难以维持,因而需要稳定地剥离绝缘覆盖线的前端的覆盖的高难度的技术。此外,有时不剥离与电极的结合部以外的部分的绝缘覆盖线的覆盖并且可靠地将电极与金属线进行电结合变得困难。此外,前述的医疗器具的领域中,多数情况下采用人的手进行剥离绝缘覆盖线的前端的覆盖的作业、绝缘覆盖线的前端与电极的结合作业。因此,存在生产性显著变差,使产品小型化也困难这样的课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89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绝缘覆盖线的金属线与电极稳定地进行结合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采用激光器、加热器也能剥离绝缘覆盖线的覆盖而与电极稳定地结合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连接构造或者接合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剥离与电极的结合部的绝缘覆盖线的覆盖的绝缘覆盖线的剥离方法或者接合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方式进行说明。[1]一种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为通过金属线被有机物覆盖的绝缘覆盖线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导通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该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工序(a),将所述绝缘覆盖线载置于第一电极上;工序(b),使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工序(c),通过形成遍及已露出的所述金属线以及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凸块,从而将所述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2]在上述[1]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b)为以下工序,即通过工具的前端将所述绝缘覆盖线按压到所述第一电极,从而使所述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3]在上述[2]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b)中,使用具备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和对所述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提供超声波的超声波振子的接合装置,使所述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保持所述工具,通过对所述工具施加超声波振动从而使所述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在所述工序(c)中,使用所述接合装置,使所述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保持线被插通的毛细管,通过对从所述毛细管前端突出的线的前端和放电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从而引起放电,通过该放电能量使线前端部熔融而形成所述第一凸块。[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a)为以下的工序,即将从接合装置的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的绝缘覆盖线载置于第一位置,从所述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绝缘覆盖线并使所述毛细管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将所述绝缘覆盖线载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5]在上述[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a)之前具有以下工序:将从接合装置的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的绝缘覆盖线载置于第二电极上,通过工具的前端将所述绝缘覆盖线按压到所述第二电极,从而使所述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和通过形成遍及已露出的所述金属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凸块,从而将所述金属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工序(a)为以下的工序,即从所述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绝缘覆盖线并使所述毛细管移动,从而将所述绝缘覆盖线载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6]在上述[1]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a)为由加压力将从接合装置的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的所述绝缘覆盖线按压到所述第一电极的工序,所述工序(b)为以下的工序,即通过使所述接合装置的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超声波振动,从而检测到在所述绝缘覆盖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紧贴部处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第一电极经由所述绝缘覆盖线的金属线而处于导通状态,此后,通过使电流在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流动而对所述紧贴部的所述金属线进行加热,从而使所述绝缘覆盖移动到所述紧贴部之外,将所述绝缘覆盖从所述绝缘覆盖线剥离。[7]一种绝缘覆盖线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工序(a),将从接合装置的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的绝缘覆盖线加压并按压到第一电极;工序(b),通过使所述接合装置的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超声波振动,从而对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绝缘覆盖线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为通过金属线被有机物覆盖的绝缘覆盖线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导通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该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n工序(a),将所述绝缘覆盖线载置于第一电极上;/n工序(b),使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n工序(c),通过形成遍及已露出的所述金属线以及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凸块,从而将所述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409 JP PCT/JP2019/0154121.一种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为通过金属线被有机物覆盖的绝缘覆盖线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导通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该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工序(a),将所述绝缘覆盖线载置于第一电极上;
工序(b),使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
工序(c),通过形成遍及已露出的所述金属线以及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凸块,从而将所述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其中,
所述工序(b)为以下工序,即通过工具的前端将所述绝缘覆盖线按压到所述第一电极,从而使所述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b)中,使用具备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和对所述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提供超声波的超声波振子的接合装置,使所述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保持所述工具,通过对所述工具施加超声波振动从而使所述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
在所述工序(c)中,使用所述接合装置,使所述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保持线被插通的毛细管,通过对从所述毛细管前端突出的线的前端和放电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从而引起放电,通过该放电能量使线前端部熔融而形成所述第一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其中,
所述工序(a)为以下的工序,即将从接合装置的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的绝缘覆盖线载置于第一位置,从所述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绝缘覆盖线并使所述毛细管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将所述绝缘覆盖线载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a)之前具有以下工序:
将从接合装置的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的绝缘覆盖线载置于第二电极上,通过工具的前端将所述绝缘覆盖线按压到所述第二电极,从而使所述金属线从所述绝缘覆盖线露出;和
通过形成遍及已露出的所述金属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凸块,从而将所述金属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所述工序(a)为以下的工序,即从所述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绝缘覆盖线并使所述毛细管移动,从而将所述绝缘覆盖线载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其中,
所述工序(a)为由加压力将从接合装置的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的所述绝缘覆盖线按压到所述第一电极的工序,
所述工序(b)为以下的工序,即通过使所述接合装置的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超声波振动,从而检测到在所述绝缘覆盖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紧贴部处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第一电极经由所述绝缘覆盖线的金属线而处于导通状态,此后,通过使电流在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流动而对所述紧贴部的所述金属线进行加热,从而使所述绝缘覆盖移动到所述紧贴部之外,将所述绝缘覆盖从所述绝缘覆盖线剥离。


7.一种绝缘覆盖线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工序(a),将从接合装置的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的绝缘覆盖线加压并按压到第一电极;
工序(b),通过使所述接合装置的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超声波振动,从而对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绝缘覆盖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紧贴部处经由所述绝缘覆盖线的金属线而处于导通状态进行检测;
工序(c),通过使电流在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流动并对所述紧贴部的所述金属线进行加热,从而使所述绝缘覆盖移动到所述紧贴部之外,将所述绝缘覆盖从所述绝缘覆盖线剥离。


8.一种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工序(d),在采用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绝缘覆盖线的剥离方法剥离了所述绝缘覆盖线的所述绝缘覆盖之后,使电流在所述紧贴部的所述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流动,并且使所述超声波喇叭形辐射体超声波振动而经过所述毛细管对所述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电极施加超声波振动,从而将所述金属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9.一种绝缘覆盖线的结合方法,具备:
工序(c),在从接合装置的毛细管的前端抽出的绝缘覆盖线与第一电极的紧贴部,通过所述毛细管将所述绝缘覆盖线的绝缘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岛真美间岛奖杉藤哲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海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