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及其吸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259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21
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及其吸收方法,所属化工领域,装置包括一级射流吸收罐,第一动力流体泵、二级射流吸收罐、第二动力流体泵、喷淋吸收罐和第三动力流体泵;一级射流吸收罐和二级射流吸收罐内部分别设置有耦合分配器和射流器,喷淋吸收罐内部设置有一级淋洗器、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第一喷淋圈和第二喷淋圈。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利用二级射流一级喷淋联合吸收,并采用两层淋洗回收,能够大幅度提高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及其吸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及其吸收方法。
技术介绍
碳碱法加工硼镁矿生产硼砂是气、液、固三相反应。反应由五个步骤构成:1、CO2扩散通过气膜进入气液界面;2、CO2溶解于液相中,再扩散通过液膜进入液相本体;3、溶解的CO2与碱反应生成HCO3-1;4、HCO3-1和溶解的部分CO2再扩散通过液相间的液膜到达矿粉表面,如果熟矿粉呈现疏松多孔,还需要通过毛细管内扩散进入矿粉内部;5、HCO3-1和溶解的部分CO2与矿物进行反应。在这五个反应步骤中,HCO3-1和溶解CO2与熟硼镁矿石粉的反应是最慢的一步。因此,碳碱法存在以下缺点:1、反应时间长,一般要18小时~20小时;2、硼的浸出(分解)率低,比加压碱解法低5%以上;3、CO2利用率低,一般为仅50%~60%;4、设备利用率低,能耗高。目前,现有技术中,CO2回收利用方法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分离法等,这些方法利用吸收塔、解析塔来实现回收,存在设备庞杂,操作复杂的问题。CO2回收利用方法还有膜分离法,而膜分离法需要进行前处理,存在设备昂贵,成本高的问题。因为这些CO2回收方法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所以在碳解法生产硼砂的工艺中一直没有应用上述方法进行CO2回收利用。因此,提高CO2利用率,降低物耗和能耗,缩短硼砂制备反应时间,一直是碳解法生产硼砂没有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新型CO2吸收装置提高CO2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填补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的技术空白。<br>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及其吸收方法,本专利技术利用二级射流一级喷淋联合吸收,并采用两层淋洗回收,能够大幅度提高CO2吸收率;采用射流搅拌方式,加快吸收,生成的NaHCO3直接用于碳解反应而不必分离,从而缩短碳解反应时间;通过对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的高效回收利用,以达到缩短硼砂制备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CO2利用率,减少CO2环境污染,降低CO2尾气吸收设备成本及能耗的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包括一级射流吸收罐1,第一动力流体泵11、二级射流吸收罐2、第二动力流体泵21、喷淋吸收罐3和第三动力流体泵31;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内部设置有耦合分配器12和射流器13,所述二级射流吸收罐2内部设置有耦合分配器22和射流器23,所述喷淋吸收罐3内部设置有一级淋洗器32、第一填料区33、第二填料区34、第一喷淋圈35和第二喷淋圈36;所述第一动力流体泵11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侧壁出料口,所述第一动力流体泵1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耦合分配器12的下端动力流体入口,所述耦合分配器12的上端气体入口连接碳解CO2尾气进气管道41,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顶部进液口连接第一吸收液进液管道42,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底端出料口连接碳解配料输送管道45,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耦合分配器22的上端气体入口,所述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底端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顶端进料口,所述第二动力流体泵21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侧壁出料口,所述第二动力流体泵2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耦合分配器22的下端动力流体入口,所述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顶部进液口连接第二吸收液进液管道43,所述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一级淋洗器32的气体入口,所述喷淋吸收罐3的底端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顶端进料口,所述第三动力流体泵31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喷淋吸收罐3的侧壁出料口,所述第三动力流体泵3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分支连接一级淋洗器32的动力流体入口、第一喷淋圈35的动力流体入口、第二喷淋圈36的动力流体入口,所述喷淋吸收罐3的侧壁进液口连接第三吸收液进液管道44;所述射流器13与耦合分配器12相接,所述射流器23与耦合分配器22相接;所述射流器13和射流器23分别由动力流体入口、导流环、动力喷嘴、CO2吸入口、混合腔、扩散腔和吸收液出口组成;所述耦合分配器12和耦合分配器22分别由吸收液进入管、吸收液分配腔、CO2吸入管和CO2分配腔组成。所述第一填料区33和第二填料区34均填充白钢规整填料;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首先将一级射流吸收罐1、二级射流吸收罐2和喷淋吸收罐3内分别通入吸收液;耦合分配器12的上端气体入口接通碳解CO2尾气进气管道41;所述吸收液由吸收剂和吸收促进剂组成,所述吸收剂为质量浓度15%~20%的Na2CO3水溶液,所述吸收促进剂为二乙醇胺,所述二乙醇胺的加入量为Na2CO3质量的4%~5%;所述碳解CO2尾气为40℃~50℃的含5%~6%体积含量CO2的碳解反应尾气;步骤2、开启并运行设备,第一动力流体泵11吸取一级射流吸收罐1内的吸收液,吸收液经第一动力流体泵11的叶轮升压后,通过管道进入耦合分配器12的吸收液分配腔,经吸收液分配腔分配后的吸收液,通过射流器13的动力流体入口进入射流器13,然后通过射流器13的动力喷嘴喷出,形成高速流体;此时流体的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就会在CO2气体吸入口产生负压,使碳解CO2尾气吸入耦合分配器12中;被吸入的碳解CO2尾气在负压区迅速膨胀并被动力流体打成微小气泡,在混合腔中,CO2气体、吸收液充分混合,并且由于能量交换而加速排出,再经过扩压腔将混合液的势能增加,然后由射流器13的动力喷嘴呈垂直向下方向60°夹角射向罐底,吸收液的拖拽作用增加了CO2吸收效果,CO2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而被吸收;步骤3、未参与反应的碳解CO2尾气从一级射流吸收罐1逃逸并经管道通向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耦合分配器22的气体入口,进行二次吸收;第二动力流体泵21吸取二级射流吸收罐2内的吸收液,吸收液经第二动力流体泵21的叶轮升压后,通过管道进入耦合分配器22的吸收液分配腔,经吸收液分配腔分配后的吸收液,通过射流器23的动力流体入口进入射流器23,然后通过射流器23的动力喷嘴喷出,形成高速流体;此时流体的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就会在CO2气体吸入口产生负压,使碳解CO2尾气吸入耦合分配器22中;被吸入的碳解CO2尾气在负压区迅速膨胀并被动力流体打成微小气泡,在混合腔中,CO2气体、吸收液充分混合,并且由于能量交换而加速排出,再经过扩压腔将混合液的势能增加,然后由射流器23的动力喷嘴呈垂直向下方向60°夹角射向罐底,吸收液的拖拽作用增加了CO2吸收效果,CO2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而被吸收;步骤4、从二级射流吸收罐2逃逸的碳解CO2尾气经管道通向喷淋吸收罐3的一级淋洗器32的气体入口;碳解CO2尾气经过与一级淋洗器32的冲洗液脉冲交换而被加速,并随着冲洗液被喷出,形成微小且均匀的液滴,使碳解CO2尾气与吸收液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充分混合,CO2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而被吸收;同时,第三动力流体泵31将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射流吸收罐(1),第一动力流体泵(11)、二级射流吸收罐(2)、第二动力流体泵(21)、喷淋吸收罐(3)和第三动力流体泵(31);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内部设置有耦合分配器(12)和射流器(13),所述二级射流吸收罐(2)内部设置有耦合分配器(22)和射流器(23),所述喷淋吸收罐(3)内部设置有一级淋洗器(32)、第一填料区(33)、第二填料区(34)、第一喷淋圈(35)和第二喷淋圈(36);所述第一动力流体泵(11)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侧壁出料口,所述第一动力流体泵(1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耦合分配器(12)的下端动力流体入口,所述耦合分配器(12)的上端气体入口连接碳解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射流吸收罐(1),第一动力流体泵(11)、二级射流吸收罐(2)、第二动力流体泵(21)、喷淋吸收罐(3)和第三动力流体泵(31);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内部设置有耦合分配器(12)和射流器(13),所述二级射流吸收罐(2)内部设置有耦合分配器(22)和射流器(23),所述喷淋吸收罐(3)内部设置有一级淋洗器(32)、第一填料区(33)、第二填料区(34)、第一喷淋圈(35)和第二喷淋圈(36);所述第一动力流体泵(11)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侧壁出料口,所述第一动力流体泵(1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耦合分配器(12)的下端动力流体入口,所述耦合分配器(12)的上端气体入口连接碳解CO2尾气进气管道(41),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顶部进液口连接第一吸收液进液管道(42),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底端出料口连接碳解配料输送管道(45),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耦合分配器(22)的上端气体入口,所述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底端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顶端进料口,所述第二动力流体泵(21)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侧壁出料口,所述第二动力流体泵(2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耦合分配器(22)的下端动力流体入口,所述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顶部进液口连接第二吸收液进液管道(43),所述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一级淋洗器(32)的气体入口,所述喷淋吸收罐(3)的底端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顶端进料口,所述第三动力流体泵(31)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喷淋吸收罐(3)的侧壁出料口,所述第三动力流体泵(3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分支连接一级淋洗器(32)的动力流体入口、第一喷淋圈(35)的动力流体入口、第二喷淋圈(36)的动力流体入口,所述喷淋吸收罐(3)的侧壁进液口连接第三吸收液进液管道(44);
所述射流器(13)与耦合分配器(12)相接,所述射流器(23)与耦合分配器(22)相接;所述射流器(13)和射流器(23)分别由动力流体入口、导流环、动力喷嘴、CO2吸入口、混合腔、扩散腔和吸收液出口组成;所述耦合分配器(12)和耦合分配器(22)分别由吸收液进入管、吸收液分配腔、CO2吸入管和CO2分配腔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区(33)和第二填料区(34)均填充白钢规整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射流吸收罐(1)和二级射流吸收罐(2)均为的罐式容器;所述喷淋吸收罐(3)的下部直径及高度为上部直径及高度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分配器(12)的上端面与一级射流吸收罐(1)的罐底距离为600mm,所述耦合分配器(22)的上端面与二级射流吸收罐(2)的罐底距离为6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13)的数量为6个,呈360度均布,所述射流器(13)与垂直向下方向呈60°夹角;所述射流器(23)的数量为6个,呈360度均布,所述射流器(23)与垂直向下方向呈60°夹角。


6.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解反应二氧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首先将一级射流吸收罐(1)、二级射流吸收罐(2)和喷淋吸收罐(3)内分别通入吸收液;耦合分配器(12)的上端气体入口接通碳解CO2尾气进气管道(41);
步骤2、开启并运行设备,第一动力流体泵(11)吸取一级射流吸收罐(1)内的吸收液,吸收液经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喜刘波王猛崔玮琳魏晓波樊小辉赵航刘文涛王哲周士海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博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