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水冷却腔结构的防高温内球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12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水冷却腔结构的防高温内球笼,包括外球壳、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和滚珠,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一端与外球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端贯穿外球壳并延伸至外球壳的内部,所述第二驱动轴位于外球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头,所述外球壳的内部设置有水冷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球笼技术领域。该带水冷却腔结构的防高温内球笼,在外球壳的内部设置十字交叉连通的冷水通道,在使用过程中冷水从进水管进入,然后从出水管排出,能够快速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从而使内球笼不易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滚珠卡在星形套与外球壳之间,使转动头与外球壳不易脱离,提高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水冷却腔结构的防高温内球笼
本技术涉及球笼
,具体为一种带水冷却腔结构的防高温内球笼。
技术介绍
球笼即等速万向节,是将轴间有夹角或相互位置有变化的两轴连接起来,并使两轴以相同的角速度传递动力的装置,它可以克服普通十字轴式万向节存在的不等速性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的等速万向节主要有球叉式万向节和球笼式万向节,其中球叉式万向节按照钢球滚道形状的不同,球叉式万向节可分为圆弧滚道型和直槽滚道型两种;按照万向节轴向能否运动,球笼式万向节分为固定型球笼式万向节(RF节)和伸缩型球笼式万向节(VL节)。内球笼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内球笼主要与发动机差速器相连接,内球笼工作过程中,其内部的钢球高速旋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的内球笼无法快速的进行散热,导致内球笼易损坏,且现有的内球笼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外球壳的磨损,容易发生驱动轴与外球壳脱离的现象,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水冷却腔结构的防高温内球笼,解决了无法快速散热,影响内球笼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较低的问题。为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水冷却腔结构的防高温内球笼,包括外球壳(1)、第一驱动轴(2)、第二驱动轴(3)和滚珠(4),所述第一驱动轴(2)的一端与外球壳(1)的表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轴(3)的一端贯穿外球壳(1)并延伸至外球壳(1)的内部,所述第二驱动轴(3)位于外球壳(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头(5),所述外球壳(1)的内部设置有水冷结构(6);/n所述水冷结构(6)包括第一冷水通道(61)和第二冷水通道(62),所述第一冷水通道(61)和第二冷水通道(62)呈十字交叉连通,所述外球壳(1)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63),并且外球壳(1)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6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水冷却腔结构的防高温内球笼,包括外球壳(1)、第一驱动轴(2)、第二驱动轴(3)和滚珠(4),所述第一驱动轴(2)的一端与外球壳(1)的表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轴(3)的一端贯穿外球壳(1)并延伸至外球壳(1)的内部,所述第二驱动轴(3)位于外球壳(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头(5),所述外球壳(1)的内部设置有水冷结构(6);
所述水冷结构(6)包括第一冷水通道(61)和第二冷水通道(62),所述第一冷水通道(61)和第二冷水通道(62)呈十字交叉连通,所述外球壳(1)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63),并且外球壳(1)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水冷却腔结构的防高温内球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63)的底端贯穿外球壳(1)并延伸至外球壳(1)的内部,所述进水管(63)位于外球壳(1)内部的一端与第一冷水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乐陈红生张佳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傲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