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29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悬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右悬置固定架和左悬置固定架并通过连接螺栓头进行连接固定,当出现故障时可便捷的进行拆卸,同时,通过设计的右减震弹簧和右减震气杆,左减震弹簧和左减震气杆可有效对发动机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发动机动力传力轴的左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力轴左固定轮毂,传力轴左固定轮毂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左轮毂转动轴承,传力轴左固定轮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悬置固定架,左悬置固定架的下表面嵌套设置有左转动连接头,通过设计的左减震活动连接头和右减震活动连接头可在悬置架震动的过程中,进行悬置的活动,有效防止悬置刚性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
本技术涉及悬置
,特别涉及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
技术介绍
悬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应用于当前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悬置分为传统的纯胶悬置,以及动、静态性能较好的液压悬置,当前汽车工业中,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发动机的工作特点是燃烧产生高压燃气,广泛使用的悬置分为传统的纯胶悬置,以及动、静态性能较好的液压悬置,一般分为橡胶悬置、液压悬置、空气悬置等,纯胶悬置一般由橡胶衬套或其它硫化件和支架组成,而液压悬置则除了由橡胶主簧以外,还在内部灌充了特殊液体一般为乙二醇,通过流道板、解耦片、皮碗等零件以一定结构组成;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燃气的高压推动燃气轮机的叶片旋转,从而输出动力。燃气轮机使用范围很广,但由于很难精细地调节输出的功率,所以汽车和摩托车很少使用燃气轮机,只有部分赛车装用过燃气轮机;但是现有的发动机悬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就是将悬置安装固定后当发生故障后不便于拆卸,其次就是在悬置安装固定之后,发动机会产生巨大的震动,现有的发动机悬置存在减震效果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将悬置安装固定后当发生故障后不便于拆卸,其次就是在悬置安装固定之后,发动机会产生巨大的震动,现有的发动机悬置存在减震效果比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包括发动机动力传力轴,所述发动机动力传力轴的左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力轴左固定轮毂,所述传力轴左固定轮毂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左轮毂转动轴承,所述传力轴左固定轮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悬置固定架,所述左悬置固定架的下表面嵌套设置有左转动连接头;所述左悬置固定架的中间焊接设置有左加固杆,所述传力轴左固定轮毂的后表面固定设置有左减震连接凸台,所述左减震连接凸台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减震弹簧,所述左减震弹簧的内表面嵌套设置有左减震气杆,所述左减震气杆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左减震活动连接头,所述发动机动力传力轴的右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力轴右固定轮毂,所述传力轴右固定轮毂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右轮毂转动轴承。优选的,所述传力轴右固定轮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右悬置固定架,所述右悬置固定架的下表面嵌套设置有右转动连接头。优选的,所述右悬置固定架的中间焊接设置有右加固杆,所述传力轴右固定轮毂的后表面固定设置有右减震连接凸台。优选的,所述右减震连接凸台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右减震弹簧,所述右减震弹簧的内表面嵌套设置有右减震气杆。优选的,所述右减震气杆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右减震活动连接头。优选的,所述传力轴右固定轮毂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所述右轮毂转动轴承且所述右轮毂转动轴承的内表面设置有滚珠。优选的,所述左悬置固定架和所述右悬置固定架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螺栓头。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计的右悬置固定架和左悬置固定架并通过连接螺栓头进行连接固定,当出现故障时可便捷的进行拆卸,同时,通过设计的右减震弹簧和右减震气杆,左减震弹簧和左减震气杆可有效对发动机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2、本技术除了以上有益效果之外,通过设计的左减震活动连接头和右减震活动连接头可在悬置架震动的过程中,进行悬置的活动,有效防止悬置刚性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发动机动力传力轴;2、传力轴左固定轮毂;3、左轮毂转动轴承;4、左悬置固定架;5、左转动连接头;6、左加固杆;7、左减震连接凸台;8、左减震弹簧;9、左减震气杆;10、左减震活动连接头;11、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2、右轮毂转动轴承;13、右悬置固定架;14、右转动连接头;15、右加固杆;16、右减震连接凸台;17、右减震弹簧;18、右减震气杆;19、右减震活动连接头;20、连接螺栓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如图1所示,发动机动力传力轴1的左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左轮毂转动轴承3,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悬置固定架4,左悬置固定架4的下表面嵌套设置有左转动连接头5;如图2所示,左悬置固定架4的中间焊接设置有左加固杆6,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后表面固定设置有左减震连接凸台7,左减震连接凸台7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减震弹簧8,左减震弹簧8的内表面嵌套设置有左减震气杆9,通过设计的右减震弹簧17和右减震气杆18,左减震弹簧8和左减震气杆9可有效对发动机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左减震气杆9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左减震活动连接头10,发动机动力传力轴1的右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右轮毂转动轴承12;结合图1和图2所示,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右悬置固定架13,右悬置固定架13的下表面嵌套设置有右转动连接头14,通过设计的右悬置固定架13和左悬置固定架4并通过连接螺栓头20进行连接固定,当出现故障时可便捷的进行拆卸,右悬置固定架13的中间焊接设置有右加固杆15,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的后表面固定设置有右减震连接凸台16,右减震连接凸台1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右减震弹簧17,结合图2和图3所示,右减震弹簧17的内表面嵌套设置有右减震气杆18,右减震气杆18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右减震活动连接头19,通过设计的左减震活动连接头10和右减震活动连接头19可在悬置架震动的过程中,进行悬置的活动,有效防止悬置刚性断裂,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右轮毂转动轴承12且右轮毂转动轴承12的内表面设置有滚珠,左悬置固定架4和右悬置固定架1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螺栓头20。本实用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发动机与发动机动力传力轴1齿轮连接,通过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左轮毂转动轴承3可减少机械转动产生的机械摩擦,同时,通过在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悬置固定架4,并在左悬置固定架4的下表面嵌套有左转动连接头5,可将左悬置固定架4进行转动,通过左悬置固定架4的中间焊接设置有左加固杆6可对左悬置固定架4进行加固进而加强机械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包括发动机动力传力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动力传力轴(1)的左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所述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左轮毂转动轴承(3),所述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悬置固定架(4),所述左悬置固定架(4)的下表面嵌套设置有左转动连接头(5);/n所述左悬置固定架(4)的中间焊接设置有左加固杆(6),所述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后表面固定设置有左减震连接凸台(7),所述左减震连接凸台(7)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减震弹簧(8),所述左减震弹簧(8)的内表面嵌套设置有左减震气杆(9),所述左减震气杆(9)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左减震活动连接头(10),所述发动机动力传力轴(1)的右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所述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右轮毂转动轴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包括发动机动力传力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动力传力轴(1)的左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所述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左轮毂转动轴承(3),所述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悬置固定架(4),所述左悬置固定架(4)的下表面嵌套设置有左转动连接头(5);
所述左悬置固定架(4)的中间焊接设置有左加固杆(6),所述传力轴左固定轮毂(2)的后表面固定设置有左减震连接凸台(7),所述左减震连接凸台(7)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左减震弹簧(8),所述左减震弹簧(8)的内表面嵌套设置有左减震气杆(9),所述左减震气杆(9)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左减震活动连接头(10),所述发动机动力传力轴(1)的右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所述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的内表面转动设置有右轮毂转动轴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拆卸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轴右固定轮毂(1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右悬置固定架(13),所述右悬置固定架(13)的下表面嵌套设置有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鲍俊瑶开金文汪汉雄方振兴张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微威减震降噪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