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铆接装置及该铆接装置和散热器的组合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857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零部件辅助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散热器铆接装置及该铆接装置和散热器的组合结构,包括限位机构和铆接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套;定位柱位于定位套的内部,并且定位柱与定位套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散热器安装区域;铆接机构位于限位机构上方,包括铆接组件和第一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限位机构包括底板、定位柱和定位套,并且定位柱与定位套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散热器安装区域,便于将散热器主体和散热齿预安装在定位套和定位柱之间,进而再通过铆接机构的铆接组件可以将散热齿和散热器主体铆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了人工将散热齿一片一片地铆接在散热器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铆接装置及该铆接装置和散热器的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铆接装置,同时涉及该铆接装置和散热器的组合结构,本技术涉及零部件辅助加工

技术介绍
散热器一般会设有多条散热齿来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而整体式的散热器在挤压模具中很难成型,现有的散热器通常是采用铆接的方式将多个散热齿和散热器主体组装在一起。现有铆接方式,一般是人工将散热齿铆接在散热器主体上,而一个散热器主体上要安装多个散热齿,人工的效率低下,不利于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器铆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散热器铆接装置,包括限位机构和铆接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套;定位柱位于定位套的内部,并且定位柱与定位套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散热器安装区域;铆接机构位于限位机构上方,包括铆接组件和第一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是:在限位机构下方还设置有顶出机构,限位机构通过支撑柱与顶出机构固定连接;顶出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块和顶出板;顶出板安装在底板上,并位于定位套的内部;底板上设置有孔,顶杆穿过底板上的孔与顶出板之间固定连接;连接块连接在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第二驱动装置固设在支撑板上;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连接块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进一步的是:连接块上设有螺纹孔,第二驱动装置为回转气缸;连接块通过螺纹孔与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螺纹连接;连接块上还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和第二螺纹孔的位置关于螺纹孔的位置呈中心对称分布;底板上设置有2组通孔,2组通孔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和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互对应;顶杆的下端设置有螺纹,顶杆的上端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顶杆的数量为2组,2组顶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2组顶杆的上端分别与底板上的2组通孔间隙配合;通过螺栓将顶杆的上端与顶出板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是:顶出板为环状结构,定位柱从顶出板的内环穿过,并且顶出板的轴线、定位柱的轴线和定位套的轴线相互重合。进一步的是:顶出板上设置有至少为2组周向限位结构,周向限位结构在顶出板的周向间隔布置;周向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间隔布置。进一步的是:铆接组件包括第一压块、第二压块和限位块;限位块上设置有贯通限位块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凹槽,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分别通过连接轴安装在限位块的凹槽内部,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在凹槽内部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第一压块在宽度方向与第二压块在宽度方向的整体尺寸小于凹槽的宽度方向尺寸;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分别与连接轴间隙配合;第一压块下方设置有第一夹爪,第二压块下方设置有第二夹爪,第一夹爪的位置和第二夹爪的位置相互对应,并且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间隔布置在限位块的下方;第一夹爪的下底面和第二夹爪的下底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是:连接轴为2组,在限位块长度方向的侧面上间隔布置;第一夹爪为2组,分别位于第一压块的两端,第二夹爪为2组,分别位于第二压块的两端;第一驱动装置为油压钳。进一步的是:第一夹爪上设置有第一固件,第一固件位于第一夹爪靠近第二夹爪的侧面上,第一固件靠近第二夹爪的侧面竖直,第一固件的下端与第一夹爪之间形成有楔角,楔角的开口从下往上逐渐增大;第二夹爪上设置有第二固件,第二固件位于第二夹爪靠近第一夹爪的侧面上,第二固件靠近第一夹爪的侧面竖直,第二固件的下端与第二夹爪之间具有楔角,楔角的开口从下往上逐渐增大。进一步的是:在限位块下底面上还固设有便于铆接组件快速定位的定位块;定位块的形状为六边形。进一步的是:散热器内部的形状为正多边形,定位块上设置有一组相对的角;定义定位块上相对的角为A角,定义散热器内部某一组相对的角为定位角,散热器内部定位角的形状与定位块上A角的形状一致,散热器内部定位角之间的距离与定位块上A角之间的距离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限位机构包括底板、定位柱和定位套,并且定位柱与定位套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散热器安装区域,从而便于将散热器主体和散热齿预安装在定位套和定位柱之间,进而再通过铆接机构的铆接组件可以将散热齿和散热器主体铆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了人工将散热齿一片一片地铆接在散热器主体上。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还设置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连接块和顶出板,连接块连接在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顶出板安装在安装在底板上并位于定位套内部,顶出板通过顶杆与连接块固定连接,底板和顶杆之间可以在顶杆的轴线方向上滑动连接,并且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连接块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可以将铆接完成后的散热器顶出,便于将散热器快速地从本技术中取出。另外,本技术的顶出板为环状结构,定位柱从顶出板的内环穿过,并且顶出板的轴线、定位柱的轴线和定位套的轴线相互重合,从而可以使散热器在被顶出板顶出时,散热器底部周向受力均匀,进而可以减少散热器在被顶出的过程中与限位机构之间出现卡死的现象。本技术的顶出板上设置有至少为2组周向限位结构,周向限位结构在顶出板的周向间隔布置,从而可以防止散热器主体和散热齿预安装在限位机构的内部后,还可以绕定位柱的轴线进行转动。本技术铆接组件的第一夹爪上还设置有第一固件,第一固件的下端与第一夹爪之间形成有楔角,楔角的开口从下往上逐渐增大;铆接组件的第二夹爪上还设置有第二固件,第二固件的下端与第二夹爪之间形成有楔角,楔角的开口从下往上逐渐增大;从而便于铆接组件的铆接点快速安装在散热器需要铆接的位置上。铆接组件的下方还设置有定位块,从而可以便于铆接组件在散热器铆接过程中的快速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与散热器装配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块的俯视图;图4为限位机构的正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铆接组件的正视图;图8为铆接组件的右视图;图9为第一固件和第二固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0为铆接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支撑板、2-第二驱动装置、3-限位机构、31-底板、32-定位柱、33-定位套、4-铆接机构、41-铆接组件、411-第一压块、412-第二压块、413-限位块、414-连接轴、42-第一驱动装置、43-第一夹爪、431-第一固件、44-第二夹爪、441-第二固件、45-定位块、5-支撑柱、61-连接块、611-螺纹孔、612-第一螺纹孔、613-第二螺纹孔、62-顶出板、621-周向限位结构、6211-第一限位件、6212-第二限位件、7-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包括限位机构3和铆接机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散热器铆接装置,包括限位机构(3)和铆接机构(4),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3)包括底板(31),底板(31)上设置有定位柱(32)和定位套(33);定位柱(32)位于定位套(33)的内部,并且定位柱(32)与定位套(33)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散热器安装区域;铆接机构(4)位于限位机构(3)上方,包括铆接组件(41)和第一驱动装置(42)。/n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器铆接装置,包括限位机构(3)和铆接机构(4),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3)包括底板(31),底板(31)上设置有定位柱(32)和定位套(33);定位柱(32)位于定位套(33)的内部,并且定位柱(32)与定位套(33)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散热器安装区域;铆接机构(4)位于限位机构(3)上方,包括铆接组件(41)和第一驱动装置(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限位机构(3)下方还设置有顶出机构,限位机构(3)通过支撑柱(5)与顶出机构固定连接;顶出机构包括支撑板(1)、第二驱动装置(2)、连接块(61)和顶出板(62);
顶出板(62)安装在底板(31)上,并位于定位套(33)的内部;底板(31)上设置有孔,顶杆(7)穿过底板(31)上的孔与顶出板(62)之间固定连接;
连接块(61)连接在第二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第二驱动装置(2)固设在支撑板(1)上;在第二驱动装置(2)的作用下,连接块(6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块(61)上设有螺纹孔(611),第二驱动装置(2)为回转气缸;连接块(61)通过螺纹孔(611)与第二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螺纹连接;
连接块(61)上还设置有第一螺纹孔(612)和第二螺纹孔(613),第一螺纹孔(612)的位置和第二螺纹孔(613)的位置关于螺纹孔(611)的位置呈中心对称分布;底板(31)上设置有2组通孔,2组通孔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螺纹孔(612)的位置和第二螺纹孔(613)的位置相互对应;顶杆(7)的下端设置有螺纹,顶杆(7)的上端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顶杆(7)的数量为2组,2组顶杆(7)的下端分别与第一螺纹孔(612)和第二螺纹孔(613)螺纹连接,2组顶杆(7)的上端分别与底板(31)上的2组通孔间隙配合;通过螺栓将顶杆(7)的上端与顶出板(62)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出板(62)为环状结构,定位柱(32)从顶出板(62)的内环穿过,并且顶出板(62)的轴线、定位柱(32)的轴线和定位套(33)的轴线相互重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器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出板(62)上设置有至少为2组周向限位结构(621),周向限位结构(621)在顶出板(62)的周向间隔布置;周向限位结构(621)包括第一限位件(6211)和第二限位件(6212),第一限位件(6211)和第二限位件(6212)间隔布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晓庆邱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技佳精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