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扇出型封装技术中,芯片塑封于塑封材料层内;但由于塑封材料层与基底及重新布线层之间的热膨胀系数(CTE)不同,在形成塑封材料层后会导致封装结构发生翘曲,容易导致封装结构碎裂,从而影响封装结构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装结构在形成塑封材料层后发生翘曲,容易导致封装结构碎裂,从而影响封装结构的性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基底;牺牲层,位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重新布线层,位于所述牺牲层的上表面;芯片,倒装合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且与所述重新布线层电连接;第一电连接结构,位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且与所述重新布线层电连接;第一塑封层,位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n基底;/n牺牲层,位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n重新布线层,位于所述牺牲层的上表面;/n芯片,倒装合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且与所述重新布线层电连接;/n第一电连接结构,位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且与所述重新布线层电连接;/n第一塑封层,位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且将所述芯片及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塑封;/n第二电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塑封层上,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电连接;/n第二塑封层,位于所述第一塑封层上,且将所述第二电连接结构塑封;/n顶层金属线层,位于所述第二塑封层上,且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结构电连接;/n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
基底;
牺牲层,位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
重新布线层,位于所述牺牲层的上表面;
芯片,倒装合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且与所述重新布线层电连接;
第一电连接结构,位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且与所述重新布线层电连接;
第一塑封层,位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且将所述芯片及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塑封;
第二电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塑封层上,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电连接;
第二塑封层,位于所述第一塑封层上,且将所述第二电连接结构塑封;
顶层金属线层,位于所述第二塑封层上,且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结构电连接;
翘曲调整层,位于所述基底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布线层包括:
布线介电层,位于所述牺牲层的上表面;
金属叠层结构,位于所述布线介电层内,所述金属叠层结构包括多层间隔排布的金属线层及金属插塞,所述金属插塞位于相邻所述金属线层之间,以将相邻的所述金属线层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布线层还包括:
种子层,位于所述布线介电层内,且与所述金属叠层结构电连接;
塑封材料层,位于所述布线介电层内,且位于所述种子层的下表面;
底层介电层,位于所述布线介电层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还包括:
层间介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塑封层与所述第二塑封层之间;
再布线金属层,位于所述层间介电层内,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结构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曲调整层包括有机材料层。
6.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底,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牺牲层;
于所述牺牲层的上表面形成重新布线层;
提供芯片,将所述芯片倒装键合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所述芯片与所述重新布线层实现电性连接;
于所述重新布线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一电连接结构及第一塑封层;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塑封层内,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与所述重新布线层电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娇,陈彦亨,林正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长电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