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晶泡沫玻璃吸声结构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9854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晶泡沫玻璃吸声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1)在圆管吸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微晶泡沫玻璃吸声模型;(2)对微晶泡沫玻璃吸声模型中结构因子的构成和数值进行了设计;(3)综合微晶泡沫玻璃的三种结构因子之和得到微晶泡沫玻璃的结构因子,即χ=a+b+c,代入吸声模型得到微晶泡沫玻璃的吸声系数;(4)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声模型来进行微晶泡沫玻璃的结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考虑了微晶泡沫玻璃的孔结构微观形貌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并以吸声特征(孔形状及孔径分布、开孔率、结晶度)为依据,定量地表征了微晶泡沫玻璃的各结构因子。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微晶泡沫玻璃的吸声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方法,并丰富了微晶泡沫玻璃的吸声理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晶泡沫玻璃吸声结构的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晶泡沫玻璃声屏障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晶泡沫玻璃的吸声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强的噪声。噪声不但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所干扰,还会对听力造成损伤,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甚至诱发多种致命的疾病。因此噪声控制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吸声材料的使用。多孔吸声材料由于宽频吸声的特性,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并不断开发出兼顾力学性能、环保性和廉价性的多孔吸声材料。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是声波直接或通过衍射进入多孔材料孔隙内部,在声波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震动的空气不断与孔壁发生接触,发生“粘滞摩擦”及“热传导”效应,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产生损耗。而未被耗散的声波继续传播至刚性壁面时,会反射回来再次通过吸声材料进行二次耗散,从而到达吸声的效果。马大猷通过研究声波在圆柱形通孔的传播过程,基于无弯曲的圆柱形通孔的空气粘滞性及热传导效应,结合与吸声性能相关的孔结构参量(孔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晶泡沫玻璃吸声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在圆管吸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结构因子,建立微晶泡沫玻璃吸声模型;/n步骤二:对微晶泡沫玻璃吸声模型中结构因子的构成和数值进行了设计:/n由孔结构微观形貌(孔径大小和形状、孔的弯曲程度、微晶体)构成的结构因子决定微晶泡沫玻璃吸声模型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结合微晶泡沫玻璃的各吸声特征,把各吸声特征归纳为三种结构因子:孔形状结构因子a,开孔结构因子b,微晶体结构因子c,并根据微晶泡沫玻璃孔结构中各吸声特征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分别给出各结构因子取值范围及选取依据;/n步骤三:综合微晶泡沫玻璃的三种结构因子之和得到微晶泡沫玻璃的结构因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晶泡沫玻璃吸声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在圆管吸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结构因子,建立微晶泡沫玻璃吸声模型;
步骤二:对微晶泡沫玻璃吸声模型中结构因子的构成和数值进行了设计:
由孔结构微观形貌(孔径大小和形状、孔的弯曲程度、微晶体)构成的结构因子决定微晶泡沫玻璃吸声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结合微晶泡沫玻璃的各吸声特征,把各吸声特征归纳为三种结构因子:孔形状结构因子a,开孔结构因子b,微晶体结构因子c,并根据微晶泡沫玻璃孔结构中各吸声特征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分别给出各结构因子取值范围及选取依据;
步骤三:综合微晶泡沫玻璃的三种结构因子之和得到微晶泡沫玻璃的结构因子,即χ=a+b+c,代入吸声模型得到微晶泡沫玻璃的吸声系数;
步骤四;依据本发明的吸声模型来进行微晶泡沫玻璃的结构设计:根据对微晶泡沫玻璃吸声性能的要求,通过本发明的吸声模型,可以从孔径分布、开孔率、结晶度等方面对微晶泡沫玻璃孔结构吸声特征参数进行综合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晶泡沫玻璃吸声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对孔形状结构因子a,分别考虑孔洞形状(a1)及孔径的分布情况(a2)对吸声性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可芹田坚刘艳芳周虹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