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9853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0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的层次结构模型;步骤(2):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的权重确定;步骤(3):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步骤(4):计算各判断矩阵的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步骤(5):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的权重;步骤(6):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的风险等级和评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试方法把层次分析法应用到了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的过程中,简便、灵活、高效,易于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性的石油资源持续紧缺与大气环境的不断恶化,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锂离子电池以其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能量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循环寿命长等特有的性能优势,将成为21世纪发展的理想能源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中,伴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引起了人们极大地重视。因此,保障锂离子电池安全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锂离子电池安全事件发生的各因素机理进行分析,识别锂离子电池安全危害,评价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可靠性,从而对锂离子电池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是保障锂离子电池安全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对锂离子电池安全进行可靠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因素,在对这些因素进行比较、判断、评价、决策时,很难量化其重要性、影响力或者优先程度,应用常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n步骤(1):建立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的层次结构模型/n用安全(Safety)的首字母S表示层次结构中的因素,层次因素集为:/n第一层次因素集为:S={S1,S2,S3};/n第二层次因素集为:S1={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的层次结构模型
用安全(Safety)的首字母S表示层次结构中的因素,层次因素集为:
第一层次因素集为:S={S1,S2,S3};
第二层次因素集为:S1={S11,S12,S13};S2={S21,S22,S23,S24,S25,S26};
步骤(2):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的权重确定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定性指标进行模糊化处理,比较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对于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等级的划分,如表1所示;



说明:用aij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的比较结果,第j个因素相对于第i个因素的比较结果aji=1/aij;
步骤(3):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
根据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体系图,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工作原理,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构建第一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相对于锂电池的电性能安全,构建第二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相对于锂电池的环境安全,构建第二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步骤(4):计算各判断矩阵的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步骤(4.1):计算第一层判断矩阵的特征根、特征向量与一致性检验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应用公式
M1=1×2=2
M2=1/2×1=1/2
(2)计算Mi的n次方根
应用公式






(3)对规范化
应用公式






于是
W2=0.707/2.121=0.637=0.333
∴所求特征向量W=[0.667,0.333]T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应用公式



(AW)1=(1)(0.667)+(2)(0.333)=1.333
(AW)2=(1/2)(0.667)+(1)(0.333)=0.667



(5)一致性检验
应用公式式中CR为一致性比率,CI为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RI为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如表2所示;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足的一致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自强肖海清王宏伟白虹付艳玲司念朋白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