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80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包括缸筒及设置在缸筒内部的活塞杆组件,缸筒中间指定位置固定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用于密封和分离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及固定在末端的垫片、活塞环和活塞,活塞杆的活塞端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其中间设置为阶梯型台阶面,阶梯型台阶面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密封组件分别与缸筒内壁和活塞杆大径密封;垫片与活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孔槽结构;第二腔体的末端通过气封进行密封,在气封的外面进一步装上导向块进行旋铆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缩助力阻尼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阻尼器自身无法稳定助力的困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气弹簧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许多下翻式机构均设有阻尼器,从而达到缓降的效果。但由于现有的阻尼器均没有收缩方向助力功能。所以在下翻式机构关闭时为了减小手感力,现有的做法通常为:1在阻尼器内部增加压簧,从而在阻尼器拉伸时产生阻力效果。2.在下翻式机构中增设一根拉簧,与阻尼器配合使用。从而达到阻尼且助力的效果。上述做法存在的问题如下:(1)压簧产生的助力效果不明显,适用范围狭窄。(2)配合使用拉簧,会增加成本,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夹伤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包括缸筒及设置在缸筒内部的活塞杆组件,所述缸筒中间指定位置固定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密封和分离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及固定在末端的垫片、活塞环和活塞,所述活塞杆的活塞端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其中间设置为阶梯型台阶面,所述阶梯型台阶面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密封组件分别与缸筒内壁和活塞杆大径密封;垫片与活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孔槽结构;第二腔体的末端通过气封进行密封,在气封的外面进一步装上导向块进行旋铆封口。进一步地,孔槽结构为:在垫片上设置有孔槽;或者,在缸筒内壁上设置有沟槽,所述的沟槽位于垫片与缸筒接触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内注有油液,第二腔体内充有高压气体。进一步地,密封组件由一个第一密封件、一个第二密封件和一个分离固定环组成,分离固定环与活塞杆密封连接,所述的分离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密封件相匹配的沟槽,所述的分离固定环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密封件相匹配的沟槽,所述的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的第二密封件分别安装在所对应的沟槽上,并与缸筒内壁密封连接。进一步地,密封组件由一个第三密封件和至少一个挡圈组成,所述的第三密封件的外环壁密封连接所述的缸筒内壁,所述的第三密封件的内环壁与所述的活塞杆密封接触,并通过所述的挡圈限位固定。优选地,密封组件由一个第三密封件和两个挡圈组成,所述的第三密封件设置在两个挡圈中间,紧贴两个挡圈,两个挡圈将第三密封件限位固定。活塞杆结构呈圆柱阶梯型,在活塞杆拉伸和压缩过程中,活塞杆的阶梯环形面始终处在高压气体内,活塞杆的阶梯环形面受第二腔体内高压气体作用,使得活塞杆在行程内均保持有一定的收缩力。油腔内的活塞可提供阻尼力,在活塞杆拉伸过程中,活塞环贴紧垫片,油只能从孔槽结构流过,产生阻尼力,从而使活塞杆减速。当活塞杆伸出速度越快,所产生的阻尼力越大。所述的密封组件固定在缸筒内部指定位置,以匹配不同尺寸需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收缩助力阻尼器,在拉伸过程中,油液流经孔槽结构时产生阻尼力,以此达到活塞杆拉伸方向的减速效果,在压缩过程中,气压作用在阶梯型活塞杆的环形阶梯面上产生收缩力,从而达到收缩方向助力的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阻尼器自身无法稳定助力的困境。本技术助力效果取决于缸筒内部气体压力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精准调整充气压力大小,从而增大了力值使用范围。当速度过快时,阻尼力随之增大,更加安全稳定。本技术阻尼效果由液压原理实现,助力效果由气压原理实现,工作时损耗小,有效减小了产品失效风险。本技术无需额外结构零件,能有效减少开发成本,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收缩助力阻尼器的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收缩助力阻尼器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1-缸筒,2-活塞组件,201-垫片,202-活塞环,203-活塞,204-活塞杆,3-第一腔体,4-密封组件,411-第一密封件,412-分离固定环,413-第二密封件,421-挡圈,422-第三密封件,5-第二腔体,6-气封,7-导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包括缸筒1及设置在缸筒1内部的活塞杆组件2,所述缸筒1中间指定位置固定有密封组件4,所述密封组件4用于密封和分离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5,活塞杆组件2包括活塞杆204及固定在末端的垫片201、活塞环202和活塞203,所述活塞杆204的活塞端设置在第一腔体3内,其中间设置为阶梯型台阶面,所述阶梯型台阶面设置在第二腔体5内,所述密封组件4分别与缸筒1内壁和活塞杆204大径密封;垫片201与活塞杆204的连接处设置有孔槽结构,第二腔体5的末端通过气封6进行密封,在气封6的外面进一步装上导向块7进行旋铆封口。孔槽结构为:在垫片201上设置有孔槽;或者,孔槽结构为:在缸筒内壁上设置有沟槽,所述的沟槽位于垫片与缸筒接触面上。第一腔体3内注有油液,第二腔体5内充有高压气体。进一步地,密封组件4由一个第一密封件411、一个第二密封件413和一个分离固定环412组成,分离固定环412与活塞杆204密封连接,分离固定环412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密封件411相匹配的沟槽,分离固定环412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密封件413相匹配的沟槽,第一密封件411和第二密封件413分别安装在所对应的沟槽上,并与缸筒1内壁密封连接。活塞杆204呈圆柱阶梯型,在活塞杆拉伸和压缩过程中,活塞杆204的阶梯环形面始终处在高压气体内,活塞杆204的阶梯环形面受第二腔体5内高压气体作用,使得活塞杆204在行程内均保持有一定的收缩力。第一腔体3内的活塞203可提供阻尼力。在活塞杆204拉伸过程中,活塞环202贴紧垫片201,油只能从孔槽结构流过,产生阻尼力,从而使活塞杆204减速。当活塞杆204伸出速度越快,所产生的阻尼力越大。密封组件4固定在缸筒内部指定位置,以匹配不同尺寸需求。实施例二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包括缸筒1及设置在缸筒1内部的活塞杆组件2,所述缸筒1中间指定位置固定有密封组件4,所述密封组件4用于密封和分离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5,活塞杆组件2包括活塞杆204及固定在末端的垫片201、活塞环202和活塞203,所述活塞杆204的活塞端设置在第一腔体3内,其中间设置为阶梯型台阶面,所述阶梯型台阶面设置在第二腔体5内,所述密封组件4分别与缸筒1内壁和活塞杆204大径密封;垫片201与活塞杆204的连接处设置有孔槽结构,第二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及设置在缸筒内部的活塞杆组件,/n所述缸筒中间指定位置固定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密封和分离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及固定在末端的垫片、活塞环和活塞,所述活塞杆的活塞端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其中间设置为阶梯型台阶面,所述阶梯型台阶面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密封组件分别与缸筒内壁和活塞杆大径密封;/n垫片与活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孔槽结构;/n第二腔体的末端通过气封进行密封,在气封的外面进一步装上导向块进行旋铆封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14 CN 20191111129061.一种收缩助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及设置在缸筒内部的活塞杆组件,
所述缸筒中间指定位置固定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密封和分离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及固定在末端的垫片、活塞环和活塞,所述活塞杆的活塞端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其中间设置为阶梯型台阶面,所述阶梯型台阶面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密封组件分别与缸筒内壁和活塞杆大径密封;
垫片与活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孔槽结构;
第二腔体的末端通过气封进行密封,在气封的外面进一步装上导向块进行旋铆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缩助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孔槽结构为:在垫片上设置有孔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缩助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孔槽结构为:在缸筒内壁上设置有沟槽,所述的沟槽位于垫片与缸筒接触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候峥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世博南京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